王娟 胡鵬
校企雙元育人模式是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向,它融合了學校教育目標與企業經濟目標、學校教學活動與企業生產活動以及學校教學人員與企業員工三個方面的本質特性,具有多方面的優勢。淄博建筑工程學校依托現有的校企合作平臺,通過集團化辦學、校企合作進行綜合崗位實訓、采用“入企不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發揮名師工作室的作用、第三方考核等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探索,實現了學生與學徒、教育與培訓、考試與考核的“雙重培養”模式。
中職教育校企雙元育人模式崗位實訓一、走集團化發展之路,構建多贏平臺,為學生就業提供保障
中職學校必須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人才培養標準必須對接集團標準,課程必須反映行業需求,同時要創新課程結構,更加貼近企業要求。淄博建筑工程學校充分落實“山東省49號文件”關于發揮職教集團作用、加強校企合作的精神,大力提升辦學能力,走出一條“依托職教集團,面向社會辦學”的新路子。
2007年,淄博市教育局、淄博市經貿委批準分別成立了淄博市建筑職教集團和桓臺縣校企合作聯盟。淄博市建筑職教集團和桓臺縣校企合作聯盟的成立,為企業用工與學生就業搭建起定期交流、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橋梁;為學校的專業設置、目標培養、推薦就業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為企業員工培訓、生產經營、項目開發,提供及時充足的人力資源儲備,對實現職業學校與各工商企業相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學校建筑專業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校企合作進行綜合崗位實訓
淄博建筑工程學校建筑專業通過多次企業調研,了解市場對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人才的崗位需求和層次要求,聘請企業中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參加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最終建筑工程施工專業根據職業崗位的需要構建了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由公共模塊、基礎工種模塊、綜合崗位模塊組成。每個模塊包括若干門課程,每門課程都確定了知識、能力、素質目標。“模塊化”的課程體系,體現了專業課程由“學科式”到“模塊式”的轉變,專業培養目標由“理論型”到“技能型”的轉變,學生綜合素質由“知識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轉變。
根據構建的“模塊化”課程體系,第四學期學校即安排學生在校內進行預算員、資料員、施工員三個綜合崗位的實訓,聘請企業能工巧匠做指導教師,學校教師和企業人員共同確定基于工作過程的訓練項目,教師根據工種特點設計實訓任務書、實訓日志,學生以小組形式在模擬的企業環境中進行分組分層次訓練,每個學生必須輪流依次完成全部實訓任務,每個任務完成時,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企業參評、教師總評等方式對學生完成任務和課上表現情況進行評價,實訓結束,評選出“技能標兵”。通過引企入校,搭建共建、共享、共贏的資源平臺,邀請企業技術骨干進行實訓指導,加強崗前培訓,進行職業教育滲透,實現學校與企業的近距離對接。
三、機電專業采取“入企不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更好地實現學校和企業的優勢互借
通過完善校企合作機制、加強學生管理等辦法,實訓實習取得了預期效果。但由于存在企業下班后時間段內學生安排管理的空間地帶,學生與學校地點時空的阻隔等因素,有的學生擅自離開實習崗位,影響了實訓實習的效果,增加了安全隱患。根據調研,實訓實習存在的問題具體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企業管理難度大。由于企業承受能力和生產崗位的限制,學生實習地點分散,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信息互通困難。一方面,在實習過程中由于經驗不足易出現安全問題,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有的學生自律性較差,法律觀念淡薄,加之個人自由空間大,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和違法事件。這些不僅對學生本人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對學校發展和社會穩定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和危害作用。
2.環境變化導致學生各方面的不適應。學生因為不適應新的環境而陷入迷茫和困惑。一是心理不適應。新的環境下新的生活遇到新的困難沒有得到及時疏導,導致挫敗感和無助感增強。二是工作不適應。經驗不足,技術不熟練,懷疑自己的能力,厭惡眼前的工作。三是人際環境不適應。與工人師傅和管理人員人際關系不協調,封閉自我,感覺孤獨。四是身體不適應。工作中的強度相對學校生活來說較大,體力不支,飲食不適應,出現身體不適癥狀。
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深入實現校企合作,2015年,淄博建筑工程學校機電專業與華泰軸承、錦華電力、凱越電氣、思達電氣、巨明集團、蠕鐵集團等企業合作,實行了“學生入企不離校”的工學結合模式,解決了實踐教學中學生管理的難題。企業班車每天按照企業職工的上下班時間接送學生,保證學生與企業職工工作的同時性,企業職工下班,學生正好在課外活動時間回到學校,或參加課外活動,或參加選修課學習,與學校其他同學同步,晚上繼續上晚自習,完成工作日志的書寫。讓學生既能在企業鍛煉技能,彌補學校實訓條件的不足,又能讓學生繼續在學校進行日常的學習管理,避免了企業管理的真空,學生進行正常的作息,只是把課堂由教室變成了車間,實現了學生學習場所車間化、教學任務生產化。
四、引進第三方評價,推動學校提高教學質量,打造企業所需人才
一直以來,職校學生缺乏合理的評價標準,而由于沒有升學壓力,職校教學質量也基本由學校說了算。為了學生的未來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淄博建筑工程學校引進了第三方評價機制。
將學生的考核交給行業企業、交給用人單位,實現職業教育讓市場說話,才能從根本上破解校企合作難以深化的歷史難題。引入第三方評價,可以倒逼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最終建成社會公認的職業教育人才等級標準體系,促使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企業用人需求。
參考文獻:
[1]孫衛平.基于校企合作型的高等職業教育集團辦學模式初探.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