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材綜合繪制中,“素材”概念被充分延展,傳統繪制的手稿文件也可作為數位繪畫的基本素材,充分利用二者各自特性,通過一系列切實有效的繪制操作,提升原有手稿的畫面品質。傳統繪畫與數位繪畫的充分結合,對一些風格類的插圖繪制及相關設定類繪制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傳統繪畫和數位繪畫的結合是一種非常實用的表現技法,在游戲及影視動畫概念設定、分鏡頭繪制、風格類插圖等方面都有廣泛應用。例圖中展示的是一套國外系列經典名著的內頁插圖,結合傳統名著特有的文學氣質和時代背景,選擇以傳統繪畫與數位繪畫相結合的繪制手法(圖1)。
在Photoshop中,根據畫面整體構思使用套鎖工具對原有掃描畫稿進行常規素材拼接操作。素材拼接結束后再合并全部圖層,執行【圖像-調整-亮度/對比度】菜單命令,對整體畫面效果進行初步調節,為后續繪制奠定畫面基礎(圖2)。
將當前畫面圖層進行圖層復制,執行【濾鏡-模糊-動感模糊】菜單命令,對復制圖層圖像進行模糊操作,模糊效果適中即可。根據畫面表現需求,使用工具箱中的橡皮擦工具,選擇常規“柔邊圓壓力大小”筆刷將部分模糊畫面進行擦除,透出底部圖層中較為清晰的畫面,讓畫面整體效果形成虛實結合的對比關系(圖3)。
創建新圖層,命名為“陰影效果”,調整黑色為前景色,使用畫筆工具,選擇常規“硬邊圓壓力大小” 筆刷,“點吸”圖像中較深顏色在畫面的投影位置進行繪制,可根據畫面效果適當降低“陰影效果”層的“不透明度”,讓投影部分更加融入整體畫面(圖4)。
選擇一些分辨率較高的牛皮紙或肌理效果素材,使用移動工具將紋理素材拖拽至畫布中,命名為“紋理疊加”層。將該圖層放置在圖層序列的最上方,將圖層混合模式調整為“正片疊底”,適當降低該“紋理疊加”層的“不透明度”,在原有畫面基礎上增強了“老舊”畫稿的味道,降低了畫面的整體明度對比,形成以灰、黑調為主的畫面關系,為后期繪制奠定基礎(圖5)。
執行【圖層-新建調整圖層-色彩平衡】菜單命令,在圖層面板中點擊調整圖層左側縮略圖標,在彈出屬性欄中調整中間調的色彩傾向(圖6)。
創建建圖層,命名為“高光繪制層”,使用畫筆工具,選擇具有繪畫肌理感的筆刷,根據形體關系和光影變化,繪制出高光,這是畫面的點睛之筆,在繪制行筆時要做到果敢、流暢,應盡可能貼合原有畫面氣質,做到一以貫之(圖7)。
合并全部圖層,執行【濾鏡-銳化-智能銳化】菜單命令,對畫面中的色彩細節進行顆粒分離,使畫面效果更加細膩。至此,本例繪制完畢(圖8)。
高光提亮繪制起到了整體效果的催化作用,具有一定經驗的繪制者往往會在線稿繪制階段進行一定程度的預留。例如下圖中男主人公白襯衣的處理,通過線稿與完成稿的效果對比,衣袖位置的線稿并沒有完全勾勒,而是放在后期處理“提高光”的時候才用這種線面結合的方式有所概括,一方面進行高光的繪制,另一方面也要兼顧白襯衣固有色在整體畫面中黑白灰的整體關系。在鉛筆稿環節之所以先“一帶而過”,也正是基于對后期相關操作處理的預期留有相應的繪制空間,這也是一種傳統繪畫“數字意識”的養成(圖9)。
對于作品刻畫的深度要求,要充分結合實際的一些畫面需求,可深入下去,也可以作為一些完成度相對完整的設定草圖。這樣就可以作為傳統繪畫與數位繪畫的技術紐帶。一旦繪畫者掌握了數字化的繪畫意識,平時即可大量進行紙面繪制。此系列技法足可串聯成大體的繪制脈絡,鼓勵大家舉一反三多多嘗試,一定會有更多自己的心得(圖10)。
作者簡介:
趙鑫,天津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動畫系教師。研究方向:數字繪畫和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