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城碩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區域性的中小金融機構不斷壯大。他們發展迅速,但是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又面臨著種種危機和挑戰,本文分析了中小金融機構在我國的發展現狀現有政策進行了闡述,對SWOT及行業環境進行了分析,并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情況;問題探究
一、中小金融機構及發展現狀
中小金融機構就是我們常說的一些一般區域性的股份銀行、農村信用社和城市商業銀行等。他們相對于國家控股的四大商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來說,他們的宏觀的調控能力很弱、他們的信用擔保的體系還不足夠完善、資產的負債規模還比較小、金融機構的整體的功能和他們的服務手段以及社會認可度都遠遠低于國有四大銀行。我國中小金融機構還在緩步發展。
從現代的管理營銷理論來說,我國中小金融機構市場細分的標準采用的是最基本的按照客戶類別細分市場的方法,這個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個人客戶市場細分,一部分是公司客戶市場細分。但是從國際銀行業發展歷程和基本現狀來看,一些大的銀行以批發業務為主,主要客戶是大企業和單位;中小銀行以零售業務為主,主要客戶是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個人。
從這些年的發展來看,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的市場營銷的理念越來越強,他們逐步的開拓了自己的市場,有了自己的市場地位,并且會根據客戶的需求出發,來推出適合目標客戶的產品,追求客戶的認同感,并且結合了自身的特點去進行了實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的市場定位在實踐中并沒有提升到戰略高度,各個中小金融機構在各自的戰略表述上都不相同,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所以在實際的操作中,各個中小金融機構都會想涉足對自己有利的市場,而從實際上來說,這是很難實現的。與此同時,中小金融機構也沒有在特定的市場中創造出良好的口碑和建立起忠實的用戶群。所以說,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戰略存在著嚴重的缺陷。
2014年8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現提出十條意見,其中提出加快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同時,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3月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闡述了中央當前對中小型金融機構的發展要求,推動民間資本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推進金融改革。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熟一家,批準一家,不設限額。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穩定其縣域法人地位。發揮好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增加公共產品供給中的作用。
二、中小金融機構的SWOT分析及行業環境分析
1.內部優勢S:增資擴股后資本金提高,產權明晰,責任明確。特有業務小額農業貸款和聯保貸款勢頭良好。客戶對象明確、資源豐富、信用好。客戶忠誠度高。信貸員和協貸員熟悉客戶情況。地方政府承擔責任。地方政策優惠。
2.內部劣勢W: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組織結構比較混亂。資本充足率低、不良資產比例高。人力資源素質亟待全面提高,高級管理人才缺乏。業務類型有限、服務方式單一。設備與技術更新緩慢。企業文化有待建設。
3.有利條件O:農村信用社改革目標明確,即化解金融風險。農村經濟結構逐漸調整,經濟得到較快發展,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進城務工人員增多,資金從城市流向農村。農村義務制教育普及,文化觀念有所改善。經過小額農貸推廣農民對于金融作用有較深刻認識;增資擴股過程中,有些地方農民積極認購;人們有一定理財觀念。隨著城市反哺農村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提出,大專院校、研究機構與政府機構加大了對農村技術研究開發的關注與投資力度。
4.不利條件T:農村和農民的政治地位比較低;目前我國金融制度、金融法律法規確立程序上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導致出臺的法律法規無法對金融改革進程進行有效監管。無存款保險制度。農村經濟水平還比較落后,農民收入渠道較少,總量比較小。教育比較落后,教育內容不太適合農村現實;金融意識和金融知識水平依然較低,如有農民不能區分紙幣真假,害怕貸款還不上,不愿意貸款。農業技術比較落后,種植技術有待提高,鄉鎮企業產品加工附加值比較低,管理理念與技術也不先進;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較低。
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的潛在威肋主要來自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其他中小型金融機構。因為農民對現金的需求不高,小額的農業貸款比較受大家歡迎,村鎮的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提供產品替代品威脅上升,針對中小金融機構提供的商業貸款的替代性威脅也比較大。從金融機構議價的能力來說,農村信用社居于壟斷地位,議價能力相對較強;尤其是實行浮動利率之后,更大大提高了競爭力。消費者議價的能力比較弱,除了小額農貸、扶貧貸款之外,農民要申請貸款比較困難,例如農民子女上大學的學費很少能夠從金融機構獲得;金融需求分散多樣。國家控股的四大商業銀行基層機構與郵政儲蓄吸納農村資金,和地方政府的關系比較復雜,行政干預比較嚴重;其理念還未得到社會公眾、監管機構、政策部門,立法機關的廣泛認同。
三、中小金融機構有序發展的對策建議
1.政府應該加大對中小金融機構的扶持力度。在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中,都會對中小金融機構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從現階段我國的政策來看,我國還是缺乏相應的政策和法律規范。地方政府也沒有相應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條件。從根本上說也導致了中小金融機構無法與四大銀行去競爭,所以應該不斷完善盡快建立健全法律規范和相應的制度,保護中小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需要良好的法制環境作為保障。法治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和作用的發揮,需要一個和諧的法治生態環境,這既需要有民商事法律制度的完善,又需要經濟法律制度的匹配,還需要刑事、行政法律制度的支持。
2.中小金融機構應該不斷加強人力資源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晉級和用人機制。現在社會中的各種競爭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保持好一個組織的核心競爭力就要增加人員的流動,做好人員的晉升和淘汰機制。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福利來引進更優秀的人才,有了優秀的人才就能讓企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使企業具有創新的動力,從而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達到一個良性的循環。
3.提升業務質量,開發網上銀行。科技越來越進步,網上銀行也非常受大家的喜愛,大家的生活也離不開網上銀行。并且網上銀行的發展也對傳統銀行業造成了沖擊。網上銀行的對成本的替代效應和對服務品種的互補效應,一方面是對傳統銀行設立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的替代效應:而另一方面是對銀行服務品種的虛擬化補充,構成了互補效應。中小金融機構的網點無法與國有的其他四大銀行相提并論,所以運用科學技術來贏取客戶、掙得市場是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的必由之路。這也是中小金融機構不增開網點、節約人力資源擴大產業規模,增強資金實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結語
我國的中小金融機構應該在內部建立起相應的內控機制,實現與外部法制環境間的良好互動。我國中小金融機構要建立起更科學的內控系統,對產權和公司治理結構進行改革與完善,在現有法制框架下積極創新,提高自身的守法意識和法律維權意識。外部應加強法制配套設施建設,如社會征信體系的建立,鼓勵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的蓬勃發展。同時加強地方政府的引導作用,引導建立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和外部法制環境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參考文獻】
[1]雷雯雯. 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11.
[2]程惠霞. 基于SWOT分析的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模式研究——以浙江臺州商業銀行為例[J]. 現代經濟探討,2013,06:44-48.
[3]馮湘勇. 縣域經濟發展中地方中小金融機構作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1.
[4]馮睿. 我國區域性中小銀行金融機構發展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7.
[5]黃向陽. 論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監管的有效性[J]. 求索,2011,0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