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浩然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提出并逐步形成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在這個戰略布局當中,既有戰略目標作為方向指引,又有戰略舉措推動實施,每個“全面”都是這一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理解“四個全面”,我們不但要對這一戰略布局提出的背景進行充分認識,更要對這一戰略布局所蘊含的核心進行全面掌握。
【關鍵詞】習近平;四個全面;背景;核心
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的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根據國內外大局的總體情態,從我國具體國情出發,立足于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總結出了“新常態”發展的判斷。新常態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經濟領域,二是經濟社會領域。之所以稱它所屬經濟領域,是因為它是以經濟特征第一位體現出來。這些經濟特征的體現可以概括為:“中高速”、“調結構”、“新動力”和“促內需”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的“新常態經濟”體現出以下三個主要特點。一是經濟增速由高速轉變為中高速;二是經濟結構實現逐步調整,改革以第一、二產業為主的生產消費模式,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讓更多的群眾享受發展的成果;三是要全力鼓舞創新驅動帶動經濟發展。
新常態同樣包含經濟社會領域,因為從哲學的角度出發,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設。即使當下經濟的發展尚未實現全面的結構優化和升級,但是我們已經看到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正在朝著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所以,只從經濟特征這一方面了解新常態是比較片面的。總而言之,新常態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過程中,當前社會發展出現的階段性特征精確的概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常態”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當下,科學地規劃未來,客觀地制定政策。所以,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的根本依據。
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核心
十八大以來,聯系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主線、目標以及核心。主線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核心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四個全面”這一治國理政的思想核心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理解分析。首先,“四個全面”是對黨的基本路線的進一步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屢次強調:“我們要在實踐中自始至終地牢牢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時刻不可松懈,要做到兩者兼顧,不可偏于任何一方,要把我們的“兩個理想”即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理想統一起來,堅決抵制歪曲社會主義的種種錯誤輿論,做到自覺發覺和糾正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錯誤思想以及政策措施。唯有如此,才能真真正正地認清自身,踏踏實實地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勝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四個全面”當中第一個全面,它所包含的本質問題是發展問題,在我國發展的基本路線當中明確指出:發展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本質上類似于黨的基本路線中的“一個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是黨的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這兩者為實現“一個中心”的發揮著保駕護航的作用。剩下的三個“全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別提供著不同方面的力量支撐。改革是發展的動力之源,所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法律是維護國家正常運轉的強有力工具,因此,全面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不可摧的法治保障;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領導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故而,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政治保障。這三者和黨的基本路線中“兩個基本點”發揮著相同的功能,促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所以,“四個全面”是在黨的基本路線地基礎上的延伸和拓展。
其次,“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為我國的科學發展勾畫了一幅完美的藍圖。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是鄧小平同志,他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提出了具有建設意義的現代化發展戰略以及治國理政的方針政策。鄧小平同志認為,設定社會主義發展的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石,但是也不能只確立發展目標,為了保證目標的順利實現,一定要有還清晰的發展藍圖作為依據和參考。鄧小平同志曾經用“心中有數”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他所描繪的這個藍圖。例如,1986年9月,鄧小平同志在針對“社會主義改革”這艘巨輪進行論述時指出,“改革總要有個期限”,隨后鄧小平同志還提出要求,并強調黨的十三大要為這艘行駛在改革浪潮中的巨輪描繪出具體可行的藍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對新一屆黨中央制定治國理政的大政方針時也體現了這樣的大思路。習近平總書記既對治國理政的目標和主線做了詳細地闡述,又對治國理政藍圖的描繪十分的重視。在深刻、具體、全面分析我國目前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的全局意識下和橫向總結、縱向對比改革開放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藍圖。
我們應該看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所規劃的任務時間節點大部分體現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一百年目標。但是我們更應該觀察到,“四個全面”所隱含的“發展”主題依然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改革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證等思想,這些思想依然是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目標之后指引我們順利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思想保障。
【參考文獻】
[1]王玉玨. “四個全面”戰略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發展[J]. 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1-10.
[2]莫紀宏. “四個全面”: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精髓[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3:1-8+149.
[3]秦宣. “四個全面”:形成發展、科學內涵和戰略意義[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6:4-8.
[4]孫代堯. 理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深意[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9: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