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
摘要 工商管理的學生對我國的經濟栽培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與市場經濟的的關系很緊密。因此在目前的高校培養人才中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模式具有很大的實用性。本文從目前國家情況出發,分析目前我國工商管理類學生培養的現狀,分析出現現狀的原因,最終提出相關的建議,希望本文的額研究對工商管理學生的教育起到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關鍵詞】工商管理類學生;教育現狀;對策建議
近年來,我國的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大學畢業生遠遠超過畢業生實際的市場需求量,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也只有越來越苛刻才能適應高速增長的經濟發展。供應量繼續飆升導致大學生收入降低和就業難的狀況加劇。對于工商管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情況而言,形勢異常嚴峻,并且還有大量大工商管理的畢業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根本不具有競爭力,甚至還不如有一技之長的中專生,該情況令人懊惱不已。
1 工商管理類學生的教育現狀
1.1 工商管理類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現狀
我國有很多學者已提出來,大學目前的教學模式需要適應市場的需求,重點把握對人才需求的特別培育。有文獻曾說高等教育中,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擴大社會需求的因素,工商管理具有日益龐大的專業人才教育和培養規模,已開設該類專業的學校竟然高達82%。有學者在7年前就已提出,各大高校應該根據自己學校的層次和主要培養類型的熱點,形成適合自己學校和學生的教育特色模式,這樣的方式既避免了出現教育雷同,又可以彰顯學校的教育特色。目前工商管理類的學生培養的實踐能力都很差,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實滿足市場需求的工商管理類學生應該是復合型和應用型的綜合高素質人才,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培養出來的實踐水平參差不齊,普通院校更不用說要培養國際化的經管人才了。
1.2 工商管理類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現狀
對于就業能力這一概念,也是近幾年開始火熱的話題。因為就業率是評判高校教育質量的其中一個指標之一。大約十年前,當時的那幾批大學生畢業后,他們的就業問題慢慢的出現問題且情況愈演愈烈,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和社會上凡是關注此的各界紛紛高度關注此類問題。按照現有的研究,我國的學者對大學生,尤其是工商類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的研究主要順應三個思路。什么是就業能力理論,如何科學有效的界定就業能力的概念和原則、因素等。其次就是對目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現狀的綜述和分析,最后通過量表等實證方式對其進行研究。
2 工商管理類學生的教育問題分析
2.1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應用型人才的具體概念和實際培養過程中的培養步驟,中國的工商行政管理學生滿足工業和商業管理需求并沒有一個科學可參考的文件或方案。社會主導,也會造成當代大學生素質缺失。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對教育有利有弊,比如它導致學生去追求功利和個人利益、過于追大眾文化等。目前我國的社會處于轉型期的關鍵階段,改革必然帶來社會發展的一定程度的負效應。對于人才的培養要時刻警惕。因為曾經有學者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目前的大學生,其中包括工商類的大學生對金錢和權力熱于追求,因為工商管理類整天和利潤和財富等字眼打交道,過早的認識到財富的重要性。
2.2 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是不合理的
目前我國整體的工商管理專業,學校貌似十分重視引進最新的理論和西方經濟管理實踐經驗,再根據學校的情況設置課程或基于國外最新的成果和經典成果修改所學。在人有我無的階段,我們可使用這種比較原始且投機性的方法,先引進來,在革新。一系列的方式的確推動了我國的工政管理教育水平。但是,事物的發展總不是那么完美,借來的東西當然需要完善。目前的教材有的來源于國外,案例研究也是國外比較經典的案例,但是工商管理是處在一個動態變化的系統中。首先國外的案例情況在我國,可能因為政策法規和文化不同,不能完全借鑒;其次因為案例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它的時效性就有待考代。
3 提升工商管理類學生的就業和實踐能力的對策
3.1 教育理念的轉變
隨著我國高校在培養人才方面出現的與市場需求不吻合的態勢愈來愈嚴重,國家相關的職能機構必須嚴格限制招生,要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強制學校在培養中的成果和質量。學校也要高度重視這類問題,不是大規模招生后對于人才的培養就淡化,相反要培育優質的大學畢業生。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不僅要掌握知識也要注重就業的實際能力需求,找準培養學生的精確定位。大學生不僅要在學校學習,也要下到基層去現場管理,現場學習,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堂高高在上的學習。
3.2 優化工商管理類教師團隊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名師出高徒”的深刻哲理。因此高質量的教師團隊才是高質培養工商管理類大學生的保證。高校教師的來源一般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目前我國211學校的大學教師學歷要求是博士學位,普通本科類的學校教師至少需要碩士學歷。在高校老師的學歷上,基本可以滿足教育的資格。但是因為我國的大學生的教師基本上從學校出來后再次進入學校,原本老師自身的社會實踐的經驗并不足矣支撐有很多的管理經驗可以教育學生。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完善師資隊伍。首先是聘請具有豐富社會實踐經驗的老師到學校,當然這些老師的受教育水平必須有所保證。其次是聘請業界精英擔任學院或課程的客座教授或兼職的教師,讓大家實際的感受到真正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養成過程。最后可以給老師們提供實際的企業歷練機會。
為了能夠更好的培養工商管理類的大學畢業生,除了要高度重視之外,也要國家出來完善高等教育體制,學校出來進行教師隊伍的整合優化,整合實習實踐資源,將學生的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范澤瑛,謝超.關于2006年就業力問題及其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08):196-199.
[2]蔣天穎,程聰.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的現狀與對策建議[J].現代經濟,2008(07):91-92.
[3]郭露.工商管理培養系統思維創新:面和臉的辯證法[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10(04):87-91.
[4]梁萊欲.新形勢下培養工商管理類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途徑探索[J].高教與經濟,2010(06):8-11.
[5]周曉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路徑選擇對大學生就業影響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