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
摘 要 隨著互聯網在世界范圍內的迅速擴張,幾乎整個地球都已經覆蓋在了互聯網的巨大網絡中;也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傳播媒體,生活中信息的傳播都基本都是以新媒體為介質進行傳播的。這是一個機遇,因為這種大信息容量傳播的介質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信息,讓信息能夠實現共享。而現今的高校體育教育卻正面臨四面維艱的囧境,如果能夠抓住這個機遇發展自己,或許我國的高校體育教育會有較大的提升和進步。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體育教育;應用
高校是人才的主要輸出地,擔負著維護社會正常運轉的重要責任,高校能否搞好教育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社會能否穩健進步。事實上,真正的人才不僅僅是要在自己的專業方面有所建樹,更多的是全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只有這樣,高校里輸出的人才方能適應變化無常的社會,才能為社會奉獻出自己的光與熱。一方面,新媒體的優勢為高校體育教育提供了發展的鍥機;另一方面,高校體育教育急需進行新的改革——所以,新媒體在高校體育教育過程中的應用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1 什么是新媒體
新媒體的“新”字不僅僅是為了區別傳統的傳播媒體,更多的是為了強調“新媒體”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不只是局限于某一狹隘領域。
說得更加具體化些,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的基本技術手段,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通訊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由它的技術基礎和傳播渠道來看,我們可以把新媒體定義為“數字化”的新型傳播媒體,因為它的存在和數字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正是因為新媒體區別于傳統傳播媒體的數字化特點,它更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也更能夠融入生活實踐中。
2 新媒體的優勢
第一,可以做到近乎零費用的信息發布,對于受眾也多為免費。在新的大數據時代,一切的高費用信息渠道都不會有太大的生存空間,因為免費運營策略是互聯網時代的必然趨勢。而新媒體不僅對受眾免費而且對于信息發布也可以做到近乎零費用的這一特點無疑正好符合時代的發展特點,也正是因為這樣,它才有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利用價值。
第二,能與受眾建立緊密的聯系。信息傳播的意義就在于讓更多的人了解并使用好信息,傳播媒體的作用也就是把信息引入人們的生活中、并且讓人們利用好信息的價值;換句話說,信息傳播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受眾主動接受并利用好信息。如何做到這一點呢?當然是和受眾建立好聯系。因為只有和受眾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媒體傳播的信息才會得到人們的信任,也只有信任了信息的真實性和意義人們才會主動去接受它。傳統的媒體是做不到這一點的,而新媒體恰恰在這方面的優勢特別明顯,所以新媒體有著更加多的潛在價值和意義。
第三,具有強悍的消解功能。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訊等)之間的邊界對于信息的傳播有著極大的阻礙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價值的利用效率,如果能夠消除這邊界,對于信息的有效利用會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同時,國家與國家之間、社會群體之間、產業之間也存在著這樣的邊界,這種邊界的存在讓信息的交流遇到不少的障礙,也讓人際合作走進了一個死胡同;這在不能夠創造自己意義的同時也給信息的傳播設置了很大的路障,若是不能解決好,這會給信息帶來巨大的傷害。最重要的是,信息發送者和接受者之間也有這種類似的邊界,這就是信息傳播的最大隱患了,因為這會使得兩者之間不能夠得到有效的融匯、交流,就會對信息的理解出現偏差,也就可能喪失信息的意義。但是新媒體的出現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解除了這一尷尬的局面:它強悍的消解功能恰好可以消融這些阻礙信息發揮其價值的邊界,讓它們彼此之間達到最高的相容度,把信息的各種潛在價值發揮到極致。
3 新媒體在高校體育教育發展中的作用
關于新媒體在高校體育教育發展中的作用,我國許多學者與教學工作者都做出了許多探討,但是在高校體育教育對新媒體進行應用的態度上,大多數研究者都主張秉持謹慎的態度,呼吁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包括新媒體在內的現代教育技術在體育學科教學中所具有的弊端,并在應用新媒體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避免出現盲從現象。如陸建林通過《試論多媒體技術對高校體育教學的作用》中指出,新媒體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應用,不僅能夠豐富高校體育教學的手段,而且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參與體育教育過程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對體育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做出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對體育動作等內容作出更好的把握;而顧秀萍則在《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分析》中指出,新媒體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固然能夠發揮出明顯的推動作用,然而,新媒體在體育教育領域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同時,顧秀萍針對新媒體在體育教育領域中的這些弊端,提出了強化人文精神的塑造以及強化課外交流等措施;唐金根通過《高校體育教學運用多媒體技術利與弊分析》指出,新媒體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應用,能夠為高校體育教學產生更好的氛圍,并且有助于高校體育教育成效的提升,然而,多媒體并不能對傳統的教學手法進行完全替代,而應當在適當應用中避免造成師生互動缺乏以及情感疏離等問題。由此可見,對于新媒體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大部分學者與教育工作者都持有者肯定的態度,但是是否需要使用開放性的態度與行為將新媒體應用到高校體育教育過程中,則成為了當前體育教育領域中仍舊需要作出繼續探討的問題。
4 如何將新媒體應用到高校的體育教育中去
在無數的理論實驗和實踐中,我國的高校體制正在逐步得到完善,然而還是在不少方面存在不足,特別是高校的體育教育中,因為在傳統的觀念中,體育本就不是很重要,人們沒有投入太多的注意力。在上文論述中我們對新媒體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充分利用它的優勢來解決我國高校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呢?當然是可以的。那么,我們具體又該怎么做呢?
4.1 針對高校體育教育中的安全性問題。
體育教育的基本前提是保證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如果這點都無法得到保證,那么就談不上什么成功的體育教育了。但是現實卻總是不怎么理想——學校教學過程中安全事故頻頻出現在各種報道中。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接受教育的是社會將來的支柱,如果能力提升不能得到基本安全的保障,這些祖國的未來就很難茁壯成長了。
怎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首先,學生的安全保護意識不強,不但不能接受正常的體育教育,還會對自身安全造成潛在的威脅。比如在游泳課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都不能按照老師的教學方法進行科學訓練,下水之后就徹底把老師的教會拋到了腦后,三五成群地去水中嬉戲,更有甚者幾個人把一個同學往水里拖。另一方面,老師的安全教育力度遠遠不夠,大多只是“點到為止”,也正是這“點到為止”為高校體育教育埋下了禍根。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合理利用新媒體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老師可以在交流群里反復強調安全意識的重要性,這可以在零碎的時間片段中完成,也不需要大家統一時間,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如果擔心這種教學方法還不能起到明顯的教育效果,教師還可以采用自制歌曲或視頻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把安全教育要點剪輯到歌曲或者視頻中去,這樣一來,同學們就可以在娛樂的同時接受安全教育了。在新媒體的廣泛領域內,還有很多類似的教學方案,如果能夠合理運用好它們,高校體育教育中的安全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了。
4.2 針對教學效果差的問題。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夠學習到技巧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只要不能夠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再好的教學理論都是一紙空文,并不是真正好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什么都講究“速度”的時代,體育教育效果差的問題愈加明顯,因為很多人都瘋狂追求數量大而忽視了質量高的問題。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我們只會完成“教了多少課程”“學習了多少課程”的空洞指標,而對于自身能力不會有任何的提高。之所以會出現教學效果差的問題,是因為教育課程不夠精彩,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課堂有足夠的吸引力,學生自然會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主動投身學習中自然有很高的學習效率,這樣一來,教學效果也就會有大幅度提升了,現在關鍵就是如何使課堂更加精彩了。
我們需要進行一個變向思考: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適應社會,那么我們為什么不把社會的有用的東西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呢?社會上的很多東西,特別是新穎的東西,特別能夠吸引充滿探索心的高校學生的注意力,如果能夠將那些元素加入到教育過程中,教育效果一定會有顯著提升的。具體的,我們可以借助電腦等新媒體設備將社會中的熱點、趣味點引進體育教育的課堂中,豐富課堂的多樣性和娛樂性。比如我們可以邊進行體育教學邊唱流行歌曲。如果做到了這些,教學效果想必是不會太差的,因為它符合學生們探索的好奇心。
4.3 針對體育教育師資匱乏的問題。
不管哪門專業,不管哪個時代,一個好的老師總是一個好的人才的基礎;換句話說,一個好的老師能夠抵得上學生天賦的作用。然而我國高校現有的師資卻很是尷尬,遠遠不能夠滿足人才培訓的需要——一方面,從事體育教育的專業教師實在很少;另一方面,學校在進行師資選擇的時候沒有把握好選擇關,并不是在校任職老師的能力都滿足了教學要求的。
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方面想辦法——一是提高在任教師的教學能力,二是把控好教師選拔的關口、保證輸入上乘的師資。在實踐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各種優勢來分割解決師資匱乏的問題。對于在任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我們可以通過媒體邀請國內外體育教育方面的專家來校或是視頻進行學術交流,傳授在任教師們教學本領;另外,我們可以通過網上征集對體育教育的改進意見,讓教師能夠清晰看到自身不足,做出針對性提高。對于教師的選拔關,我們首先要確保選拔的透明度,通過新媒體傳播受聘者的基本信息,讓后讓體育教育有關的專業人員共同選擇,這樣就可以避免聘入教師能力不足的問題了。
4.4 針對體育教育中輕能力重技能的問題
技能重要,因為它是能力提高的基礎,只有在熟練掌握技能基礎上加以實踐才能夠提升能力。但是在體育教學實踐中,不少高校都存在著過度重視技能教學而輕視能力提高的問題。特別是有著綜合性不太強的大學,往往只顧發展自己的強勢專業,對于體育這些其他課程也就不太重視了。
第一節課在練習基礎動作,第二節課還在練習基礎動作……這樣練習下去我們永遠不會得到實質上的提升,因為我們缺少了能力方面的鍛煉。還有的老師,一遍又一遍地強調動作的規范性,教導學生要重視細節;這確實沒有錯,不過這樣只會培養出一批低能“人才”,不會有很大成就的。
要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必須把學生帶入到實踐經歷中去,只有經歷了他們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會找到并補足短板,實現自己能力的提升。但是要學生進入實踐也是一件難事,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理論課”。這就需要我們在新媒體上想辦法了——我們可以用攝像機拍攝下學生們實踐中的精彩瞬間,吸引他們去留下自己的身影;可以將拍攝視頻或照片通過新媒體傳播到學生們的生活圈,讓他們感受到榮譽感——這樣子,就不會出現輕能力重技能的問題了。
5 總結
大學體育教育并不是為了湊課時而設計的,它的存在是為了讓同學們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和其他方面的綜合能力,我們必須從心理上引起重視。另外,由于我們傳統文化及各種復雜社會因素的影響,我國高校的體育教育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這需要我們積極去面對;同時,新媒體的普及和它的優勢也為我們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鍥機,我們必須合理運用好這一工具去處理我國高校體育教育中的問題。通過上文累述,希望大家對新媒體在高校體育教育過程中的應用有一個新的了解,并從中思索出合理的體育教育方案。
參考文獻
[1]孫忠祥,辛丹.基于信息環境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報告[J].知識經濟,2013(11).
[2]盧建明,謝萍萍,陳久.建構主義理論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02).
[3]鄭旭東.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類型及其發展趨勢的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7(05).
[4]謝靜月.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