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飛
摘 要 高中化學教學正在經歷著新一輪的變革,旨在推動學生自主創新意識的形成。文章從教學經驗出發,探究了新課標教學理念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的綜合應用,為更好的開展化學教學工作打下基礎。
【關鍵詞】化學教學;新課標;實驗
新課改的提出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可以說在教育發展史上掀起了一股文化浪潮。強調以學生為本,關注人文性課程改革與評價機制。化學本身,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性教學活動。為貫徹新課標教學理念,將化學課堂進行了創新,力求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現將部分教學實踐進行總結,如下:
1 樹立教學新觀念
傳統教學方式是以灌輸式教學為主,教師將理論知識硬性輸送給學生,是一個單向的過程。而在新課標理念提出以后,灌輸式教學受到嚴重打擊,有必要反省發現新的教學觀念,實現師生雙向互動。化學是一門靈活的實驗學科,我們必須建立起雙向的互動機制,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化學課堂,充分保證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擺脫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現狀。
2 從身邊生活中發現化學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化學教學要靈活多變,注意聯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化學,并學會綜合解決生活問題。可見,“生活化”逐漸成為化學新課標理念下的一大特征。化學知識的形成,經歷了一段漫長而曲折的發展。化學不應該是實驗室里的小白鼠,而是一門自然科學。
在我們的起居生活中常見的有食鹽潮解、酒釀陳香、水垢茶漬等,這些都與化學息息相關,也被納入在普通高中化學新課標教材的范圍內。
拿水垢茶漬現象來說,為什么鹽酸能輕易除掉這些茶垢呢?水中溶解有碳酸氫鈣,當碳酸氫鈣受熱分解后,就轉變為原來的二氧化碳、水及碳酸鈣。含有這些物質的熱水在盛入容器時,就會沉淀結起,生成茶垢。鹽酸去除碳酸氫鈣又是一個化學反應,當新的物質氯化鈣產生,茶垢也就消失了。這一現象在高中生眼里并不罕見,化學“生活化”教學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的印象,更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深刻體會到化學學習的重要性。
3 在課堂實驗中認識化學
化學結果都是在前人樂此不疲的實驗中得出的,只有將實驗教學充分帶入到化學課堂中,才能重新認識富有活力的化學。可以說,實驗在整個化學課程中占據半壁江山。《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更是越來越關注化學實驗的有效性,并認識到實驗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實驗的模擬情境中,學生更能掌握化學理論的本質,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驗的教育功能,需要我們通過靈活的教學方式體現出來。
舉例來說,在“氨氣的噴泉”實驗教學中。我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充分認識氨氣的溶解度。其實驗操作的具體過程,大致如下:
(1)準備好實驗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
(2)在小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濃氨水、氫氧化鈉固體(或生石灰),迅速送入燒瓶內,重新安裝好裝置,觀察現象;
(3)反應完畢,欣賞美麗噴泉;
(4)小組成員之間討論實驗結果。
該實驗的順利完成,讓學生認識到了氨氣的溶解度之大,發現其性質及變化規律。在很大程度上,學生意識到了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意義,進而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實驗態度及科學觀。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化學課程學習中,更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真正實現了化學實驗的教育功能。
4 將德育與化學有機滲透
高中階段的德育,即對學生個人作思想行為、法律法規、素質活動等形式的教育。在當下,素質教育的社會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其地位達到了與智力教育的同等高度。在高中化學新課標中,明確提到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內的三維教學目標。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對化學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基礎上,有機融入德育,以保證學生的德與智平衡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
德育與化學的結合,并不是一項大難度的研究課題。像在晶體項目的研究上,我國就取得了先進成果。在“核酸與蛋白質”這一節課程上,首先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了我國在蛋白質研究方向上的顯著成就,讓他們作一個簡要了解,拓展學生的課外化學視野。這樣一來,有利于學生認識到化學的偉大價值并樹立強大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的同時,樹立了正確的德育價值觀,推動學生良好的身心發展。
5 結語
化學教學自始至終是一項靈活多變的工作,要推動其順利開展,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尤其高中階段是學生心智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作為教學引導者,首先要樹立教學新觀念,在發現化學、認識化學的基礎上,還必須要培養學生正確德育觀的形成。總而言之,我們只有在大膽創新、勇于實踐的基礎上,才能深入發現化學教學的精髓,真正貫徹新課標教學理念實現化學新課堂。
參考文獻
[1]梁發慧.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09).
[2]徐仲飛.新課標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學改革探討[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06).
[3]王冬.新課標下培養學生學習品質的策略和途徑[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05).
[4]呂慧君.立足新課標 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效果[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5).
[5]高紅菊.淺談高中化學新課標下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