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英 董超
摘 要 班主任在教育體系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他既要進行知識傳輸,還要進行思想的指引,既要進行品德的引導,也要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相對于普通老師,他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而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對班主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除了需要豐富的知識、高尚的品德,還需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因此,班主任的角色在學生教育體系中也愈加豐富。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觀念的轉換等。新時代的學生的心理、性格特點與以往有很大區別,對班主任的要求也與以前大不一樣。本文以新時期高校學生的特征為出發點,并通過分析班主任當前的現狀,提出新時期教育體制下,應該如何完善班主任角色,以期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有所幫助。
【關鍵詞】學生特征;角色扮演;班主任
按傳統的教育觀念,班主任的角色僅僅是普通教師的延伸,貌似是所有的學科教師皆可以擔任,只是需要花費多余的時間去管理學科之外的瑣事。但是,這種片面的想法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教育的需求,由于新時代的學生性格較為個性,單純靠普通的學科老師無法完成引導學生正確發展的任務。因此班主任的角色定位需要重新定義,需要對當前班主任的角色進行完善和改觀。新時期的班主任角色應該是豐富的,既要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又要滿足學生生活、心理、思想動態等各方面的需求。
1 新時期高校學生的特征
高校學生具有性格特征基本成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個性,相對于中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個性較為突出,有了自己的見解,班主任的工作在高校更難以推行。所以,本文選擇高校學生作為特征研究的主體。
1.1 思想方面
高校學生有學業上的壓力,思想上逐漸成熟,各種積極的、負面的思想情緒紛紛呈現;此外,因為生活環境上的變化,思想上的變化也較大。
1.1.1 積極思想為主,消極思想也存在
從主流上來看,大多數高校學生思想較為積極,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有良好的行為舉止和品德,遵守國家和社會的法律規章,對學校和社會等的發展比較關注。但是部分學生也存在消極的思想,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沒有堅定的信仰,對國家時事也不關心,僅僅活在自己的圈子中,無法走出去。當代學生多為90后,喜歡特立獨行,思想上較為活躍,對國家的法律法規的嚴肅性認識不夠,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1.1.2 因為環境的變化,思想波動較大
因為大多數學生進入大學后,脫離了父母的掌控范圍,本來新時代的學生缺乏社會經歷,思想就比較活躍,沒有了嚴格的約束,使其思想變化較大,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易走上歧途。
1.2 心理方面
(1)新時期的學生自我意識較強,喜歡以自我為中心。90后的高校學生一般多為獨生子女,在家中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性格較為自我。這種自我的性格致使他們難以與周圍同學和睦相處。
(2)大學是學生心理從幼稚走上成熟的一個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模仿能力強,加之,從中學到大學,多數學生離開了父母的視線,沒有父母的引導,易隨新的環境形成不一樣的心理特征。
2 當前班主任角色扮演的現狀
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核心,他既要正確引導學生向著良好的方向成長,也要充當好學校和學生間的媒介。在教育體系中,班主任與學生距離最近,他們既擔負著知識傳輸的重任,也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言行舉止關乎祖國下一代的成長。但是當前班主任在校園中的角色卻不是很樂觀:
2.1 扮演的角色太多
當前校園中班主任一般身兼數職,尤其是大學班主任,既要作為學科老師進行講授課程,又要進行學科研究,甚至有的班主任在社會上還有任職。他們用在班級建設上的時間少之又少,無法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
2.2 職責劃分不清
以高校為例,大多數是輔導員充當班主任的角色,所以在工作的過程中,其職責劃分不明了,致使相互之間工作推諉,學生會被各部門工作人員推來推去。
2.3 難度逐漸加大
因時代發展較快,尤其是在互聯網的帶動下,學生的思維變化日新月異,加上90后的性格較為獨立,其理念和思維方式與從前大不相同,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難度也隨之加大,這就需要班主任管理理念不斷更新,以適應學生發展需求。
2.4 教育政策缺乏激勵力度
班主任在教育體系中地位未得到充分的重視,無論從待遇上還是職位上都沒有給予優厚的條件,政策調控缺乏激勵力度,班主任經常會出現既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也得不到相應的經濟報酬的尷尬局面。這種責任及勞動強度大,但經濟報酬及利益分配少的情況很容易打擊班主任的積極性。
3 班主任角色扮演的完善
當前,學生能否健康成長,班主任所扮演的角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處于對當前學生的特征及班主任角色扮演的現狀的考慮,班主任角色的完善及班主任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
3.1 班主任角色應從單一型向多元化轉變
班主任既要扮演好學生的“授業者”的角色,也要扮演好“思想的引導者”、“心理醫生”等角色。新時代的學生喜歡特立獨行,其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與從前大不相同,因此,班主任角色扮演也需要完善。從學業上,班主任需要加強對自身專業素養的培養,以豐富的學科知識來取得學生的尊重,扮演好“授業者”的角色;從思想上,持續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并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首先要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經常和學生進行思想上的交流,以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變化,扮演好“思想引導者”的角色;從心理上,學生在成長發育期間,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主動學習心理學知識,并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扮演好“心理醫生”的角色。
3.2 加速班主任體系改革,為班主任角色完善提供條件
社會的變化越來越快,學生的性格及心理特征變化也越來越快,而傳統的班主任體系已難以適應學生的需求,因此,班主任體系的變革刻不容緩。從職業角色上,班主任應有足夠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因此,在選用班主任時,應考慮其工作時間,不能選用社會角色較多的老師擔當班主任;從職責劃分上,應明確班主任的職責,將班主任的工作職責進行細化,班會、談心、就業指導、思想關注等制度需一一建立;從專業素養上,應加強對班主任的專業培養及考核,使其在專業學科上得到老師和學生的尊重,形成一定的權威性,為其開展學生工作提供便利條件;從激勵制度上,應提高班主任的薪資待遇及職位,并輔以獎懲機制,以經濟手段最大程度的調動其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黃希庭.當代中國大學生,公理特點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徐涌金.高校班主任工作新論[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