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
摘 要 中國共產黨是靠鐵打的紀律和頑強的革命意志發展壯大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紀律嚴明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各種特殊利益盤根錯節,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嚴重,部分黨員干部動搖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從嚴管黨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黨的紀律建設,把黨的紀律建設同改革的時代特征相結合,用黨紀來衡量黨員干部的政治信用,打開思路,多元聯動,以黨紀的創新和完善來促力黨風建設的實踐。
【關鍵詞】創新;完善;實踐
1 黨的紀律建設是加強和改進黨風建設的根本保障
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革命時期,黨員干部拋頭顱灑熱血沖在前面,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尊重,建設時期更需要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自覺自愿地平等履行黨內法律規范,以身作則,樹立和維護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形象。習總書記指出:“黨面臨的形勢越復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加強紀律建設,越要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前進。”
首先,創新和完善黨的紀律是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黨內紀律的創新和完善,為黨員實現政治理想和奮斗目標指明了方向,新形勢下,黨內法規要嚴于國法,黨員干部就更需要比人民群眾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需要全黨思想統一,嚴明紀律,同心同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推進黨的自身建設,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意識和政治行為需要黨內的法律法規來加以約束,把全黨的行動統一化,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把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有效的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黨組織作用的有效發揮則有賴于政黨組織內部實行嚴格、科學、規范的紀律。我們黨的紀律是真正平等的紀律、統一的紀律,這是由工人階級的本質屬性決定的。全黨成員有著共同的政治理想和奮斗目標,在政治上享受平等地位,為黨員自覺接受和踐行黨的紀律提供了可靠的思想基礎和政治基礎。無論是在艱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真正的黨員都需要有對本階級事業的忠誠和對共產主義信念的追求,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時期,
其次,黨的紀律為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提供行為規范。隨著黨的建設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黨的紀律也在與時俱進,科學發展。十六大以來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群眾工作紀律和經濟工作紀律已經成為黨的紀律的核心。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黨的自身建設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些黨員干部在經濟工作中迷失了方向,十八大以來我黨提出了“八項規定”、“六條禁令”,作為黨風建設的切入口和動員令。強調在黨的作風建設上沒有小問題,任何不良風氣,放任發展就會成為隔斷黨和人民的壁壘,從而失去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喪失黨發展的動力和根基。因此,嚴明的群眾紀律,為廣大黨員提供了正確的行為規范。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共產黨員,都必須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自覺遵守黨的各項紀律,提升黨員素質,鞭策黨員行為,樹立黨員形象,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侵占和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
再次,黨的紀律為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提供法律制約。黨的紀律處分是黨的組織對于違反黨紀的黨員,根據其錯誤性質和情節的輕重,按照黨章的有關規定做出的處罰。黨章規定的黨紀處分有五種: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開除黨籍。紀律檢查委員會在給予上述處分的同時,相對應地建議給予行政處分或行政職務處理。黨的紀律處分是加強和改進黨風建設的制度保障,對違反黨的紀律,損害黨的形象的黨員行為從法律制裁的角度給予懲罰,黨內任何人、任何組織違反了紀律都必須受到追究,決不容忍和姑息縱容任何違反黨紀的人和組織凌駕于紀律制裁之外。市場經濟的發展對黨員的規范行為提出了更多更復雜的要求,結合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實際,相應對法律制裁也會提出更多的思考,不斷完善黨內法規的合理合法性。
2 新時期黨的紀律建設發展面臨的新問題
2.1 黨的紀律作用發揮內力不足,缺乏有效的監督體系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面臨經濟大潮的誘惑,一部分黨員動搖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和黨自身建設的毒瘤,紀律意識薄弱,喪失了遵守黨紀的自覺性,自控性差,不能自覺遵守黨紀黨規。黨員干部熱衷于追求效益,政績,忽視甚至漠視自身黨性修養,使理論學習、紀律教育流于形式。近些年來商業的高速發展結合了眾多要素,這個特定的歷史階段付出了高額的貪腐成本,官員權力在手,離權利中心越近,越容易獲得利益,總有一些私人利益需要照顧,特殊利益已經盤根錯節,黨的紀律建設已經嚴重喪失內力。我黨是8200多萬黨員的大黨,要在全黨統一思想確實難度較大。無論是紀律教育還是監督機制都在貫穿中易變形,易流于形式,改革又帶來很多新的問題形式,腐敗和作風問題隱形化,多樣化,追查難度大,監督體系不多元,體系內和體系外難形成合力。體系內的監督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式下的要,而體系外的監督體系面臨眾多困難,官僚作風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人民的監督沒有更直接更有效的反饋部門,形成了民不敢與官爭,官員手中的權力成了免于社會監督的利劍,非正式組織缺乏資質和平臺,法律體系監督也只是走在路上,處于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化階段。正有如“中央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中央紀委監督太晚,群眾監督太難。”
2.2 黨的紀律建設實效性不強,缺乏針對性規劃
我國政治文明起步較晚,民主和法制建設相對起點較低,黨員干部民主法制觀念相對也比較淡薄,更容易形成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處事風格,影響了對黨的紀律的遵守,這些黨員干部善于弄虛作假,敢于行賄受賄,樂于違法經營,自己凌駕于黨組織和群眾之上。同時,違紀違法人員也出現級別越來越高,手段越來越隱蔽的特點,給違紀處罰也帶來越來越大的難度。黨的紀律建設面對紛繁復雜的局面,一直以來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行之有效的,針對性強的對策,讓很多人鉆了紀律盲區和漏洞。這一年來,我黨也在不斷完善黨的紀律建設,包括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在內,比較有針對性的先后出臺了15個關于剔除公務員的灰色收入的文件通知,但還遠遠不夠,如何針對性地研究制定紀律,細化要求,界定責任和義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3 黨的紀律制約深度匱乏,缺乏聯動機制配合
黨的紀律不僅是黨內成員的行為規范,同時也規定了相應的責任和懲罰,黨紀的價值取向僅僅定義在了以懲治與保障并重,旨在體現公平,但是黨的紀律制約是有特殊性的,主體作為領導階級,作為先鋒隊的一員,加入黨組織是一種政治信仰的肯定,當黨的成員違反黨的紀律時,黨紀的懲罰是應該更多體現出政治深度的,就像一個人的信譽,或者說在黨和人民這里的信用程度,這種懲罰并不關乎金錢和自由,仍體現公平和正義,而目前我們正缺乏一個反映政治信用的約束機制,致使黨內懲罰不能成為規范黨員行為的有效的手段。
3 如何健全和完善黨的紀律,促力新形勢下黨的作風建設大局
3.1 提高認識,加大考核力度,完善監督體制
執政黨的黨風建設與黨和國家的興亡緊密相連,失去人民的信任,黨就失去了根基。新世紀新階段,面臨改革帶來的新發展和新問題,黨的紀律建設也要不斷地提高和完善,首先要加強黨的紀律的教育,加大宣傳,建立考核機制和監督體系,考核要注重正反兩個方面,雙管齊下,以全心全意為廣大人民服務為宗旨。其次要融入階段性的考核,端正全體黨員的政治態度,使黨紀的學習成為常態。此外,建立完善的監督體制,一方面加快政治體制改革,尤其是紀律檢查機構的改革,充分發揮紀律監督部門的職能作用。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作用,拓寬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并針對群眾反映突出、關注度高的熱點問題開展專項治理。 “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一方面要科學發展審計監督。依法用權力監督制約權力,這是國家治理的一個高級階段,具有強大的事后監督作用。
3.2 與時俱進,加快黨內法規的更新完善,提升針對性和靈活性
面對新形勢下黨內出現的眾多新問題,不放過、不輕視,加快完善黨紀法規的步伐,預防與治理兼顧。其次要注重建立長效機制。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黨紀黨規不可能剛制定就有奇效,我們既要立足當前,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又要著眼長遠,預期未來發展的脈絡。要看到社會矛盾同改革共識的沖突,改變即得利益的分配路徑,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過程。
3.3 打開思路,多元聯動,形成有中國特色的黨紀法規
黨的紀律,是一個政黨內擁有制定黨內法規權力的機關根據黨的章程制定和頒布的,運用黨紀處分的手段保障其實施的,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是綱紀全黨而不可調和的行為準則。我們要充分認識嚴肅黨的政治紀律的極端重要性,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覺,首先要把黨的紀律建設放在應有的高度,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政治信用機制,讓違反黨紀的高風險使黨員和廣大干部望而止步,不斷增強紀律觀念、規范用權行為。增強人民信心,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一個新的考量黨員干部的標準。其次,黨的紀律建設的發展和完善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黨紀的制定和修改都要跟上現代化的步伐,同加強和推進黨的自身建設的大局接軌,比如權力清單公開過程中的執行標準,政府尋租過程中的問題等等,成為黨的作風建設的最堅強的后盾,解決黨前進過程中的一切后顧之憂。此外,要多元聯動。促力從根本上解決黨的作風建設問題,黨紀的建設發展需要同司法、財政、審計、監督等眾多部門相互合作,形成聯動機制,全方位地制約違法亂紀的行為,全面推進黨的作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