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琳 李亞靜
摘 要 公共傳媒事業的發展影響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城市雕塑藝術也不例外,公共傳媒的影響力對于城市雕塑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過對公共傳媒、城市雕塑概念的界定,了解其發展的重要意義,探尋公共傳媒是如何運用其效力對城市雕塑藝術進行影響的。
【關鍵詞】公共傳媒;城市雕塑;影響
1 公共傳媒與城市雕塑的概念及重要性
公共傳媒,又被稱作公共播送服務或公共廣播,是指由政府提供專項資金,所成立、運作的非營利性電子媒體,這類媒體通常以制作并播放公共政策的相關討論、藝術文教或者知識性普及節目為主,目的是提升國民知識水平、促進民眾對于公眾事務的關注與參與。一方面,公共傳媒能夠對大眾的生活產生不同面向的影響,它通過信息的普及、聲音的傳播讓大眾對于意識形態領域的接受發生改變;另一方面,大眾對于不同信息的選擇、觀念的轉變,也影響著公共傳媒事業的走向。
城市雕塑是一個城市公共文化的主要藝術形式,具有藝術性、公共性、引導性等特點,成為一座城市個性形象的重要標志,對于城市文明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它通過不同的藝術造型對外宣傳城市形象,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城市雕塑來了解一個城市的文明,它是始終伴隨人類社會文明發展而不斷進步的,通過與城市周圍環境的協調來營造城市和諧的文化氛圍。其次,城市雕塑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人們通過對城市雕塑的欣賞,滌蕩內心世界,從而對人們的思想產生影響,滿足人們在當前物質極大豐富、精神極度匱乏的環境中的文化需要,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總的來說,我們對于城市雕塑的不斷研究,實際上是對我們社會文化和精神世界的研究。
公共傳媒和城市雕塑作為兩個不同領域的概念,卻在社會生活中產生交集,城市雕塑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公共傳媒的積極引導和傳播,對于如何更好地發展城市雕塑文化,我們可以從公共傳媒角度去不斷深入探尋。
2 公共傳媒對城市雕塑的影響
公共傳媒的發展對于城市雕塑的風格、內涵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具體體現在三個層面:
2.1 文化傳播上的影響
公共傳媒的發展過程,實質上是文化傳播方式和品質、內容的發展歷程。對于城市雕塑發展來說,也是經過模仿、推翻、建立的不斷完善過程,從最開始追隨西方雕塑藝術,到建立屬于中國文化的雕塑藝術,再到可以將雕塑藝術與大眾生活結合,我們對于藝術形態的追求的不斷變化,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共傳媒在傳播領域的不斷變化,二者在文化發展道路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契合點,正是因為這種發展過程的共性,我們可以具體了解,公共傳媒在文化傳播上對城市雕塑藝術的影響。
首先,公共傳媒的發展使得雕塑藝術成為大眾文化。隨著公共傳媒的發展,讓更多人了解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藝術風格、藝術形式,人們的視野隨即被拓寬,原有的小范圍交流的空間被擴大,對于交流的時間也沒有了界限,所以,這使得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城市雕塑藝術的討論,讓城市雕塑的藝術創作發展有了更深的群眾基礎,從小眾文化轉變成為大眾文化。
其次,公共傳媒為雕塑藝術發展討論提供平臺。有了公共傳媒這一便捷方式和平臺,各個領域的人都可以表達自己對于城市雕塑的意見,能夠讓城市雕塑創作者充分聽取各個領域的不同聲音,更多的獲取靈感和創意,促進了雕塑藝術的向前發展。
2.2 社會心理的感染
城市雕塑實際上是所反映的是與公共傳媒表達的社會各方面情況相聯系的社會心理,所以,公共傳媒在社會心理的感染層面對城市雕塑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首先,公共傳媒對于西方觀念的深入傳播,人們在心理上對于外來事物都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使得城市雕塑在初期形成對西方的簡單模仿甚至復制,對于我們自己本土特色文化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并沒有將城市雕塑創作同我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對于這種審美方向雖不能用好壞來評定,但至少能夠反映我們對于自己文化的不自信以及審美的單一。
其次,公共傳媒一定程度約束了城市雕塑的創作。城市雕塑的創作需要吸引不同的聲音,在經過設計與考量之后形成新鮮的文化形態,但是由于當前公共傳媒對于一些藝術創作上的把握比較局限,眼界還不夠開闊,使得城市雕塑藝術表現難免出現概念化和直白化。
2.3 市場需求的推動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巨大發展使得人們開始將更高的需求目光對準藝術品市場,人們對于藝術的追求達到空前狀態,所以,公共傳媒在有關藝術事業的傳播上達到了新的高度。我們可以看到,市場指導了傳媒的信息傳播方向,而傳媒的信息傳播又促進了藝術市場發展,城市雕塑事業正是在這樣的良性系統中不斷前進,通過了解不同市場的需求、大眾投資心理,完善了自身發展。
公共傳媒對于城市雕塑的影響是通過各個介質實現的,當然,本文并不能窮盡所有影響效果,但我們可以看到,城市雕塑事業的發展和創新都離不開公共傳媒的幫助,我們要在未來借助公共傳媒特有的影響力,幫助城市雕塑能夠不斷創新,展現城市良好風貌,讓城市雕塑發揮其應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明.架上雕塑的人文關懷和精神分析[J].美與時代,2007(10).
[2]李旸.不同視角下看傳媒對城市雕塑發展的影響[J].理論縱橫,2011(12).
[3]尹鐸,烏鐵紅,唐文躍,林斐斐.城市雕塑景觀象征意義對城市新區居民地方依戀的影響——以鄂爾多斯康巴什為例[J].人文地理,2015.
[4]楊澤泉.城市雕塑與植物景觀的共生性探析——以西安三環城市道路雕塑設計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5]王豪.北京中心城城市雕塑的規劃建設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3.
[6]王鶴.中國城市雕塑可持續發展中的代際公平問題研究[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7]張曉利.地域文化視域下的中小城市雕塑創作——以皖南地區為例 [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