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燕
【摘要】識字教學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從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入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識字興趣。通過提高教學效率,促使學生識字能力的發展。識字與生活緊密相關,大量增加開放性識字教材,大力鼓勵生活情境識字。通過豐富多彩的識字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自主識字能力。
【關鍵詞】識字;方法;培養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低年級語文教材的識字量特別大,《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一、二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其中800個左右會寫”。這樣看來,低年級識字教學的任務非常艱巨,怎樣做才能更有效呢?在長期的一線教學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一些經驗。
一、從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入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兒歌、古詩、故事等,激發兒童識字興趣,引導他們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通過看實物識字、看圖識字、看電視識字、在街上識字、在超市購物時識字等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親自體驗感受,讓學生領悟到語文學習并不枯燥陌生,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引導學生以極大的熱情地投入到識字中去。我在教學中常常開展以下活動來調動學生識字興趣:
1、奪紅旗。把每天所學的生字板書在小黑板上,配上高山簡筆畫,早讀時,讓學生認一認這些生字,看看誰能把這些字認完,到達山頂奪取紅旗,。當識字以游戲的形式呈現時,學生們覺得新穎有趣,爭強好勝的特性驅使他們積極去認讀,去識記,。
2、兒歌識字。兒歌讀起來瑯瑯上口,孩子們喜歡,而且容易記憶。平時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抓住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如教學“磨”字,編成“一點一橫長,一撇到遠方,遠方兩棵樹,種在石頭上”; “蒜”字,編成“二小二小,頭上長草”;“困”字,編成“方方正正四面墻,一棵大樹長中央。”等。
3、開火車。在認讀生字的時候,我常常做開火車的游戲,我首先出示生字卡片,問:“火車火車從哪里開!”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火車火車從我這里開!”讓一組學生按順序認字形讀字音。誰讀錯了,火車停下,我會問:“哪個火車修理員幫幫他?”然后選其他組的修理員幫助糾正錯誤,修理好了火車繼續向前開。這樣的游戲覆蓋面廣,關注的學生多,檢查的效果較好。
4、大鐘表。大鐘表一圈的每個鐘點都有個生字,教師轉動指針,指針指向哪個字,就讀出哪個字。學生輪流讀,讀錯的同學站起來,由其他同學幫助糾正,讀對再坐下。
5、摘蘋果。我利用課件制作一個蘋果樹教具,掛上寫有生字詞的蘋果,說:“誰讀對了,又香又甜的蘋果就送給誰了。”然后一個一個地出示蘋果,讓學生競賽讀,哪個學生讀錯了,就換人再讀。
二、精心研究識字教學方法,通過提高教學效率,促使學生識字能力的發展
注意集百家之長吸取各種識字教學的成功經驗,教給學生識字方法。通過隨文識字和歸類識字,力求讓學生讀準字音,認清字形,達到識用結合。在識字過程中讓學生逐步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把握構字規律,重視每個字的結構分析,形成獨立識字的本領去主動認字,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單純的興趣變為心理的體驗,形成學習的動力。自主識字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愿意識記的字、自由選擇喜歡的方法來記住字形,教師的引導體現在恰到好處的點撥引領上,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喜歡讓孩子們一邊學課文一邊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記字。如讓學生說說:“你記住了哪個字?是怎樣記住的?”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一段時間下來,就掌握了不少識記生字的方法,如:聯系生活、換偏旁、加一加、減一減、猜謎語、編故事等等。比如學習“晴”,學生有的說“日”加“青”是“晴”;有的說把眼睛的“睛”的“目”字旁變成“日”字旁就是“晴”,這樣既能很快記住了“晴”字,又在這個過程中復習區別了“睛”字。既學習了新的生字又復習了學過的生字,真是一舉兩得。
三、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識字與生活緊密相關,大量增加開放性識字教材,大力鼓勵生活情境識字,加強課內與課外聯系
如每天利用早讀時間背誦古詩、名言、兒歌、《百家姓》《三字經》等。我們班還建立了圖書角,同學們把自己看過的課外書帶到班上來,和其他同學交換著看。這樣不僅合理地利用圖書資源,而且無形中增加了同學們的識字量。
四、通過豐富多彩的識字實踐活動,提高自主識字能力
在班級設立展覽臺,展覽優秀書法作品,優秀作業,比比誰寫的字美觀正確。指導學生辦識字主題手抄報,評選“識字小明星”,激發學生興趣,進一步拓寬學生識字面。
總之,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識和用結合的方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