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琪
摘 要 在多年的幼教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特別的”小朋友,比如哭鬧不止、嚴重不安、不合群、突然發脾氣、膽小害怕等。這些孩子的特殊表現,要求我們認識并學會情緒管理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更要求我們要幫助孩子們做自己情緒的小主人。那么,我們要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呢?本文對此進行了簡單闡述。
【關鍵詞】控制情緒;引導;管理
1 多關注孩子的情緒
關注孩子的情緒可以充分掌握孩子內心的喜怒哀樂俗話說:六月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幼兒的情緒比較不穩定,帶有情景性。而心理學告訴我們,情緒對幼兒的心理活動、行為動機、認知發展、意識產生、個性形成、交往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情緒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行為。愉快的情緒往往使他們主動參與活動,不愉快的情緒則導致他們出現各種消極甚至破壞的行為。
身處從家庭轉向社會的特殊時期的小班幼兒,尤其需要老師精心地呵護。在小班初期的孩子更是如此。作為小班老師,我們應當把引導幼兒將負面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使他們愛上幼兒園,愛上老師和同伴作為首要任務。其實,孩子出現“問題情緒”進而出現“問題行為”,主要是由于突然處于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人,內心產生的焦慮與恐懼,并不是孩子天生如此,只要給了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熟悉了幼兒園的環境,與其他幼兒有了進一步的交流和了解,漸漸愛上“這個地方”,“愛上這群人”,一切問題都不再是問題了。這同時也說明孩子的行為極具可塑性。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就可以很好地塑造與調整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處于“問題情緒”狀態時,我們可以通過坦誠交流讓孩子進一步認識各種情緒。最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方式是——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老師和家長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緒的時候,適時的引導孩子,比如“媽媽很開心”“老師很傷心”,讓孩子知道原來人是有很多種情緒的。我們還可以直接告知孩子“媽媽很生氣,因為……”“老師感到有點難過,是因為……”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緒來源,也讓他們知曉別人也有喜怒哀樂。
2 教師家長的愛是孩子情緒的穩定劑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創設溫馨的人際環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溫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那么,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讓孩子體會到溫情和關愛呢?
2.1 公正的態度欣賞每一個幼兒
長期和幼兒相處,我們有時難免會不自覺地以居高臨下的眼光看待兒,把孩子們僅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對象。我們如果以欣賞的、審美的眼光看幼兒身上的優點,把幼兒看成活生生的富有靈性的個體,完全地接納他,這樣才有益于孩子身心的發展,老師們若是帶著自己的有色眼鏡來審視孩子,可能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完全地接納幼兒要求教師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對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孩子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贊賞,教師不經意的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個撫摸,一個擁抱……在悄無聲息中深深地影響著每一個孩子的身心發展。如果我們把成功的機會只留給少數孩子,其它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會受到傷害,這就要求我們要以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孩子,給每個孩子以發展的機會。如:我們班的很多孩子都十分向往當老師,想當老師,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我和孩子們共同討論制定出了做小老師的要求,大家輪換當“小老師”,長期以來,每個孩子都充分地在大家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干,他們的情緒自然也越來越穩定,也變得越來越自信和快樂。
2.2 以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幼兒交往。
面對不同的幼兒,我們不能采取命令的方式,要因材施教,嘗試不同的方法。比如,對于前面例子中那個暴躁的孩子,我們以講道理為主,允許其表達內心的不滿,支持他發泄自己的情緒。等他情緒穩定后,我們再告訴他怎樣的行為是可以被接受和受人歡迎的。與此同時,我們關注著他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他肯定鼓勵和關愛。針對孩子的表現,我們也及時和家長保持交流,提示家長一些好方法、好建議,讓家長知道該如何引導幼兒消滅負面情緒。
對于例子中那個分離焦慮嚴重的孩子,我們要給出了足夠多的適應時間,對他表達充分的理解和接納。這樣的孩子表面淡定,內心卻在默默地流淚。我們及時向家長了解孩子的喜好、感興趣的事物,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多花時間陪他聊天、玩耍,慢慢地建立感情,幫助他消除恐懼感,逐漸信任老師,穩定了情緒。
3 作為孩子的管理者我們應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上大學時老師曾反復說過:“教育者首先要體會到教育是幸福的,只有自己幸福才會給孩子帶來幸福,如果自己不幸福,你的本質導致你不會給孩子帶來幸福。幸福是熏陶出來的。”工作后我對這句話深有感觸。任何工作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困難和矛盾出現,也會有煩惱和不快產生。只有自己去感受幼教工作的樂趣,形成幼兒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才能在工作中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如果我們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么我們就會感到心煩;如果我們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么我們就會變成快樂得天使。
心理學告訴我們,降低人們消極情緒的最好法寶是增強對事情的理解度和操控度。孩子出現“問題情緒”時,我們一方面要增強對孩子的理解與共情,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對把控孩子行為方向的自信心。這樣,在面對問題時,管理者自身的憤怒、煩躁等消極情緒會明顯降低。所以說,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人類的未來。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呵護幼兒的心靈,守護他們的成長,是我們神圣的職責。我愿把愛播進每個幼兒的心田,引導孩子們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好他們心靈的守護神,引領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