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

摘 要 美術館是當代社會重要的教育場所,發揮著重要的教育作用。美術館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觀眾來源就是在校學生。如何做好“館校合作”,將美術館和學校的合作伙伴作用發揮得更好,值得我們探索研究。
【關鍵詞】館校教育;合作;主要模式
1 深圳市館校合作的教育背景。
在2014年深圳市教育局頒布的《深圳市中小學藝術教育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7年)》中規定:“教育、文化部門合作共建校外藝術教育實踐基地,鼓勵學校將藝術教育課堂拓展到校外實踐基地。”計劃還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按就近和公益原則,組織師生參與‘觀展、賞樂、參演、聽講、培訓等藝術教育教學及實踐活動。鼓勵學校與社會藝術團體、具備資質的社會教育機構以及社區街道等建立合作關系,引入校外優質藝術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藝術實踐活動服務。”
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深圳市政府都倡導鼓勵美術館、博物館與學校的加強合作。美術館、博物館與學校緊密合作,這種館校教育合作模式,將嚴謹性、系統化的學校教育和個體化、自主化的博物館教育方式相輔相成,進一步推動學校素質教育的提高,極大地提高了學生人文修養、欣賞能力。
2 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簡介。
關山月美術館是全額撥款的國家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它以中國著名國畫家、教育家、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先生名字命名,作為現代美術博物館,主要學術定位是“關山月與 20 世紀中后期中國美術和當代設計藝術研究與展示”。2011 年被國家文化部評定為首批九家國家重點美術館之一。截止 2014 年 12 月,共有藏品 5700 余件,初步形成了以關山月與 20 世紀中后期中國美術的優秀作品、當代設計藝術的優秀作品,以及國內外優秀作品為特點的收藏體系。
關山月美術館坐落于深圳市中心,與深圳市政府、深圳市博物館、深圳市少年宮、深圳市圖書館、深圳市音樂廳、深圳市中心書城共同組成了“市民服務圈”。目前,關山月美術館推廣教育部團隊現已擁有 6 名,畢業于國內著名大學,素質高、專業對口,年齡30-40為主;館校合作教育經費均來自深圳市政府財政撥款。在對學校教育的合作方面,嶺南特色、隊伍專業、交通方便等因素構成了館校合作教育的基礎。
3 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館校合作的主要活動
3.1 館內教育活動
(1)導覽
關山月美術館“館校合作”教育合作的首要常規模式就是導覽,針對以中小學生為主來訪群體,開展包括常規導覽、主題性導覽,以及針對教師的課程導覽。
(2)講座
關山月美術館針對中小學生群體,以兩種講座為主。一種是在館內開展專題系列講座,每月1-2次,學生報名優先,包括四方沙龍、“觀筑沙龍”等;另一種是送“藝術進校園”,由關山月美術館的專業人士到學校進行講座,并配合相關展覽。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教育講座已經自成體系,包括“四方沙龍”、“觀看之境”、“觀筑·行走建筑”、“TOPYS MindTalk創意公開課” 等多種不同類型的講座。一般的學術性講座,針對中小學生的講座在題目和內容的設計上需強調趣味性、通俗性,所以近年來的講座“關山月是誰”、“hi,博物館”等均通俗易懂,互動性、趣味性十足,并添加了Cosplay、有獎問答等小朋友喜聞樂見的環節。
(3)手工體驗活動
在“時代映像——中國時裝藝術展”期間, 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策劃以“摸得到的情感”為主題,利用各種不同的織物讓學生們觸摸體驗時裝的藝術,同時通過讓學生們縫扣子作畫,了解不一樣的藝術。根據不同的展覽主題增設配套體驗活動。根據學校的提前預約,以及學生的年齡階段,美術館的專業教育人員對學生進行不同的體驗活動。
(4)特殊教育活動
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與深圳市自閉癥協會、元平特殊學校發起“彩筆繪童年?自閉癥兒童關愛計劃”公益項目。希望通過定期組織自閉癥兒童畫畫,讓他們通過自由的藝術表達情感。
(5)數字化美術館
關山月美術館與時俱進,利用深圳的國際化優勢,與多個IT公司合作,開發了許多現代化的多媒體項目,其中包括在APP加入虛擬展廳、語音導覽等。將先進的數字技術與傳統的紙媒繪畫相結合,將美術藏品與高科技技術結合,增強傳統文化的輻射力。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拓展美術館的虛擬空間。讓學生可通過網絡、微信語音導覽系統等手段欣賞美術展覽。通過多管齊下,加強美術館與學校的館校合作強度。
3.2 校內教育活動
關山月美術館會定期向學校寄送展覽資料、媒體數字包、配套的展覽出版物,并以“送藝術進校園”等形式舉辦流動性展覽。從2016年開始,關山月美術館注重特區外教育的均衡性,更多考慮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外來子弟工學校等。
3.3 針對教師的活動—教師義工、與教育局簽訂合作計劃
第一種方式是教師志愿者。該種方式是美術館組織志愿者教師,結合展覽定期在美術館對學生或者觀眾進行講解,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拓寬知識面。
第二種方式是與教育局簽訂合作計劃。主要是訓練教師了解如何使用美術館,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與深圳市的福田區教育局、南山區教育局、寶安區教育局簽訂了《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與深圳學校互聯合作計劃》,合作計劃包括:
(1)依托市教科院、各區教研中心展開問卷調查,及時掌握和了解學校教師學生對美術館藝術資源的了解和需求狀況,美術館可以開展更多的藝術講座、不同類型的教育項目等;
(2) 依托市、區教育局向各學校美術老師發布美術館的展覽及活動信息,以便教師和學生參觀和參加美術館的展覽或其它活動。3.定期與教師溝通交流。與各區教育局的調研中心合作,定期召開座談會,以開放型、合作性、主動性的態度與教師溝通、協調,雙方合作開發美術館教育合作課程。
4 主要模式特征
我國博物館,包括關山月美術館在內的 “館校合作”項目主要模式有兩種:
4.1 接受者與提供者
由美術館獨立設計活動提供給學校,學校師生被動接受與實用,缺乏參與性、互動性,溝通交流只是單向。
第一種模式以關山月美術館的館藏為基礎,內容包括科學、歷史背景、美術等,并且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和學習能力進行引導,通過浸染中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這種模式的美術館與師生沒有發生接觸,而是直接與學校的核心群體學生對話讓學生在校外接受文化教育,對學校教育起到了補充作用。
第一種模式參館的受眾有隨意性,雙方沒有形成一種固定合作共贏關系。活動內容不一定跟學校的教學計劃相關聯,如果有關聯對學生來說更有促進意義。第一種單方主導方式仍是目前我國美術館開展館校合作最普遍的模式,但各美術館也已開始進開始探索,與學校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
4.2 美術館與學校共贏模式
美術館與學校共贏模式,指美術館與教育局、學校、師生共同開發課程和藝術教育活動,雙方思想碰撞,學校與博物館合作共贏。美術館由第一種模式的主導者,變成了第二種模式美術館與學校的雙向溝通互動,共謀發展,推動藝術教育前進 。
參考文獻
[1]深圳市教育局制定.深圳市中小學藝術教育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7年)[Z].2014.
[2]林雪虹.文博新潮藝術博物館教育[Z].香港: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2007.
[3]劉婉珍.美術館教育理念與實務[M].臺北:南天書局,2002.
[4]中國國家博物館.博物館教育體驗項目案例分析[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