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王國棟
摘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現有少數民族約55個,多居住偏遠之地,經濟欠發達,基礎教育階段英語底子薄弱,在本科預科教育階段英語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都有待提高。本文針對我國少數民族本科預科學生英漢互譯的常見錯誤,以信“達雅理”論為指導,探索其英漢互譯能力養成途徑。
關鍵詞:少數民族本科預科英漢互譯信達雅;能力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144-01
一、我國少數民族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我國少數民族多處偏遠地區,即使在文化發達的今天,整體英語教學相對落后。第一,教學資源相對薄弱,明顯缺少專業的教師隊伍,英語綜合技能素質有限。第二,很多少數民族地區非漢語教學模式依然存在,加上邊境多語言的交融,學生的漢語水平較差,學生英語學習難度很大,長此以往導致明顯的厭學心理。第三,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學以基本的語法教學為主,對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不夠重視,加上英語學習時間不長,所以基本語法和詞匯的掌握很不牢固。(姚忠友2013)
二、我國少數民族預科生英語基本英漢翻譯互譯能力重要性
根據教育部、國家民委在1984年3月發布的《關于加強領導和進一步辦好高等院校少數民族班的意見》文件中,少數民族預科班被定義為: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采取特殊措施,著重提高文化知識,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都得到進一步發展與提高,為在高等院校本、專科進行專業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所開設的一種教學班制度。所以少數民族本科預科階段的英語學習是從高中向本科的一種過渡和銜接。現代大學英語本科階段英語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為起點,旨在培育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需要的英語實用人才。
三、“信達雅”翻譯觀與我國少數民族本科預科學生翻譯實踐
“信達雅”翻譯觀由我國近代翻譯史上學貫中西的翻譯家嚴復所提出,信:忠實于原文(faithfulness);達:通順流暢(expressiveness);雅:優雅美好(elegance)。是嚴復運用中國古典文論思想,吸收中國古典佛經翻譯思想精髓,總結自己豐富的翻譯實踐而進行的高度理論概括和升華(陳剛 2011年)。嚴復所提倡的“信達雅”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原文的忠實,表達的流暢通順,輸出文字文采的優美。在我國少數民族本科預科學習階段,學生的翻譯能力要想真正實現嚴復“信達雅”的高要求很難,但可以以此為翻譯能力培養的指導理念,使學生力求“信達雅”,減少英漢互譯中頻出的各種錯誤,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英漢互譯習慣,促進學生打好打牢英漢語基本功,廣泛全面地涉獵多方面文化知識,激發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提高我國少數民族本科預科英語教學。
四、我國少數民族本科預科學生英漢互譯病句分析
(一)漢語和英語基礎均不過關,譯文毫無美感可言。
我來自西藏。→I am from Xizan.
校園里沒有無線網絡。→There is no wife on campus.
我喜歡吃蘋果。→I like iPhone.
I study in Nanchang Jiangxi province.→我在江西省南昌學習。
He had a big smile on his face yesterday.→昨天他有個很大的微笑在臉上。
I have a lot to read,and a lot to tell.→我有很多要讀,很多要講。
(二)英語中詞性辨析混亂。
我家有三個人。→There are three peoples in my family.
我是西藏人。→I am Tibetan.
I do well in math.→我做好數學。
(三)漢譯英句子結構混亂,譯文毫無流暢通達感。
我來自西藏。→I am come from Tibet.
我來自西藏,我喜歡西藏。→ I am a Tibetan, I like Tibet.
從山頂望去,村莊很美。→Seeing from the mountain , the village is beautiful.
我遲到因為我生病了。 → I am late because of I am sick .
這本書是我寫的。→This book written by I .
(四)文化知識極度貧瘠,譯文毫無可信度。
我來自西藏。→I come from Tibet Province.
我來自內蒙古。→I come from Mongolia.
張先生來自英國。→Mr Zhang comes from England.
地球繞著太陽轉。→The sun rotates around the earth.
老師進來時,胳膊下面夾著一本書。→The teacher came in with a book under her arms.
He is blue-blooded.→他有藍色血液。
It is twenty-four to two.→現在是一點四十六分。
The native residents in the U.S. are Indians.→美國本土的居民是印度人。
五、我國少數民族本科預科生英漢互譯“信達雅”能力之養成
古語有云:“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英漢互譯是對兩種語言的一種綜合運用,這就首先對譯者提出了雙語文字功底,通過上面幾個例子不難看出,少數民族本科預科學生中薄弱的不僅是英文功底,還有漢語言水平,以及數學基本的換算,地理基本概念等。于英語學習而言,基本的詞匯不達標,時態語態結構混亂,都嚴重制約了本科預科生的英漢互譯能力。“信達雅”中的“信”要求我們遣詞造句準確無誤,無書寫和常識錯誤;“達”要求句子表達流利通順,無時態語態結構混亂現象;“雅”雖是最難,但也可以慢慢培養,這就需要進入本科預科階段的學生大量閱讀各類書籍,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有在一定基礎知識的積累才能充分應對本階段英漢互譯中的各種問題,或許還會離“信達雅”很遙遠,但若鍥而不舍地朝著這一目標,持之以恒地練習,那么就一定會進步!
參考文獻:
[1]《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學的思考》姚忠友《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年第22期
[2]《翻譯學入門》陳剛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1年7月
作者簡介:
趙艷 (1985.10),江西師范大學外語學院在讀翻譯碩士,就職于南昌工學院民族教育學院二分院。
王國棟(1992-),江西師范大學外語學院在讀翻譯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