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羽
(蘇州市職業大學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04)
?
論肖邦鋼琴作品中的踏板藝術
黃新羽
(蘇州市職業大學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04)
【摘要】文章圍繞肖邦鋼琴作品中的踏板藝術問題展開討論,從三個方面展開闡述,一是肖邦作品中踏板藝術所體現出的旋律,二是肖邦作品中踏板藝術所體現出的和聲效果,三是肖邦作品中踏板藝術所體現的節奏效果。
【關鍵詞】肖邦作品;踏板藝術;效果
作為鋼琴演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踏板藝術所發揮的作用極為重要,關于踏板藝術的研究也已經成為鋼琴表演藝術最為重要的一大課題。在鋼琴音樂發展史中,肖邦的鋼琴作品可謂是散發著熠熠光輝的一筆。其作品個性獨特,創造力十足,新風格、新學派也由此開始。在踏板應用方面,特別是表現音樂功能上,肖邦的鋼琴作品非常突出。肖邦對踏板的運用十分細致,獨具一格。肖邦嘗試了踏板對于聲音變化產生影響的各種可能。也正是因為如此,研究肖邦鋼琴作品中的踏板藝術意義重大,有助于更為深刻地理解肖邦作品,也有助于肖邦作品的學習和演奏。
肖邦鋼琴音樂旋律優美,氣息寬廣。肖邦為了實現作品的聲樂化,通常將聲樂因素融入到作品旋律中。踏板運用方面,一般都使用踏板來潤飾旋律,讓旋律更為流暢,富于表現。而肖邦作品則不同,那些踏板藝術的運用遠遠超過其潤飾旋律的功能,而是讓作品更富內涵。作為抒情性旋律大師,肖邦能夠通過踏板藝術來表達情感,使得整個旋律跌宕起伏。以《敘事曲》第一首中段為例,以左手簡單的伴奏織體以及踏板法,潤飾旋律,增加內涵。有的時候肖邦也不適用踏板,比如單一旋律,這主要就是為了表現旋律的線條感。以《前奏曲》第二首為例,其中只有18小節后兩拍以及19小節前兩拍使用了踏板,以表現出17小節的休止以及19小節的休止,整個旋律就形成了一條旋律線,從效果而言,就有了宣敘調效果,有效表達作品的情感,詳見下譜例1。此處的踏板標記所表現的是音響對置,反襯出后面的旋律,由此,第20小節抒情旋律便帶上了敘述口吻,也就有了歌調特點。
譜例1:

綜上,肖邦作品中的踏板藝術和其歌唱性及其抒情性旋律有著密切關系,如果能夠正確使用肖邦標記的踏板,其音樂就更具有內涵,更有表現力。
踏板的運用可以讓演奏者將不同和弦順利地連接在一起,音樂演奏過程中,需要隨著和聲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踏板。不過肖邦對踏板的應用并沒有停留在此層面,而是巧妙地修飾了和聲。肖邦作品和聲豐富,色彩絢爛,在各種轉調中,充分體現出自由和創新特點。和聲中,肖邦常常使用的是半音階、不協和音、經過音、弦外音等,這些較為奇特的和聲使得其音樂表現力更強。強調和聲功能效果是其踏板藝術應用的特點之一。以《前奏曲》第十二首升g小調為例,和聲方面,升G和還原G兩音之間的沖突形成全曲戲劇性張力,左手意外出現的還原G導致和聲懸念的存在。詳見下述譜例2:
譜例2:

在前面第9至第10小節沒有使用踏板,以表現出第11小節還原G的和聲色彩。不難發現,肖邦踏板記號并不只是一味地和連線以及樂句記號保持一致,而主要是為了保持和聲的穩固性。
通過踏板藝術,肖邦還能夠營造特殊的和聲效果。肖邦作品中的長踏板使用較為常見,將不協和和弦外音或者兩個完全不同的和弦復合,使之容納到一個踏板中,整個樂曲的氣氛以及色彩由此形成,形成全新踏板理念。肖邦在踏板運用方面,并不墨守陳規,而是另辟蹊徑,頗具創新,讓踏板服務于音樂。個性化踏板運用也讓肖邦作品獨具一格。不過,演奏肖邦作品,重要依據還在于對和聲進行理性分析。演奏者需要認真聆聽任何一個和聲通過踏板所發出的聲音,進而深刻理解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和聲進行過程中,巧妙使用踏板,是肖邦作品較為突出的特點。
肖邦作品中踏板藝術所體現出的節奏效果
通過踏板藝術的運用,肖邦可以表現出節拍重音、節奏重音以及復合節奏。肖邦常常通過精心設計踏板效果的方式來突出節奏的某種律動,以精致化音樂內容。以《前奏曲》第12首開端為例,每個小節首拍都運用踏板藝術,目的就是要突出強拍和首拍上的重音,見譜例3。圓舞曲中的節拍重音存在較為普遍。

節奏重音方面,比如《瑪祖卡》就需要通過節奏重音來明確踏板的使用。在這系列曲子中,節奏重音通常都會打破常規節拍重音,所以,踏板運用也需要根據節奏重音進行選擇。比如這系列作品中的59號第三首第65-70小節中,肖邦僅僅在每小節的第一拍和第二拍中使用踏板,以表現瑪祖卡的民間舞蹈節奏,整個作品的律動感增強。
復合節奏方面,所謂復合節奏就是旋律節奏和和聲節奏的復合。其作品中的和聲切分節奏在踏板運用上的特點較為突出。以《前奏曲》第15首為例,其中的第65小節第二次踏板記號不斷延伸至后一小節首拍,在和聲變化情況下,踏板的跨小節切分效果明顯,和聲變化過程中,相應性地變換踏板,第66小節第二拍的和聲色彩得以強化,第二拍的節奏律動也得以突出出來,動靜結合,效果突出。詳見下述譜例4。
譜例4:

綜上,我們對肖邦的踏板藝術能夠得到初步了解和認識,肖邦對于踏板藝術的靈活精致性運用就是其獨創藝術的表現之一,所以,肖邦作品在旋律、和聲、節奏等方面都產生了不一樣的效果。踏板運用上,肖邦標記十分精準細致,這也是其音樂風格形成的基礎和前提。作為極具個性的鋼琴演奏部分,踏板運用各具特色,各個演奏者之間都會相互區別,比如速度、力度、剩余、奏法、樂器等,各種可變因素的存在,都會對踏板法的選擇產生影響。所以,在現代鋼琴學習上,需要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要深入研究肖邦的踏板藝術,深刻理解其創作意圖。
參考文獻
[1]尤葳,王小巖.淺談肖邦鋼琴作品中的踏板法[J].北方音樂,2013, 10:28.
[2]張又丹.論肖邦鋼琴作品的藝術特色及演奏特征[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5:151-154.
[3]周泰石.肖邦《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
[4]馬磊.論肖邦鋼琴作品的藝術特色[D].河北大學,2004.
作者簡介:黃新羽(1978—),女,蘇州人,蘇州職業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講師,專業方向為鋼琴教育與鋼琴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