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牽手,與孩子一起漫步科學之旅
太倉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南郊幼兒園開辦于1985年8月,十二五期間,幼兒園傳承特色,不斷創新,開展了蘇州市級課題《基于兒童立場的新城區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實踐研究》的研究,通過課題研究,不斷優化幼兒園特色建設。





戶外環境,體現自然生態的特點。這里有水生園,孩子們可以觀察魚兒游泳,睡蓮綻放,和水來次親密接觸;這里有草地,帶上放大鏡,可以看看蝴蝶飛舞、尋找螞蟻搬家;這里有不同材質的小路,脫掉鞋子,體驗不同的觸感;這里有百果園、百花園、百草園,孩子在種植與觀察中,感受春去秋來。
室內環境,凸顯探索互動的特點。幼兒園經過多年建設,室內形成了以一個科學特色大廳、一個科學發現室、三條科學特色走廊、九個班級科學特色游戲區域為內容的鮮明的科技特色環境。幼兒在室內環境中通過研究科學材料,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
1.開展班級科學活動
幼兒園以班級為單位,設置班級科學探索區,開展科學區域中幼兒探究活動的實踐研究。每周結合主題,開展2-3個科學探究活動,使科學探索區不斷吸引幼兒的有效關注和持續探索。
2.開展科學主題活動
為拓展幼兒園教育內容的內涵,南郊幼兒園加強實踐探索,開展了科學特色主題活動,如大班《花園里有什么》,中班《各種各樣的種子》,小班《好玩的車子》等。在特色主題的確定中,我們遵循三個原則,即興趣性原則、適切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內容,在各類活動的設置上考慮幼兒身心發展的水平,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設置不同的主題要求,使幼兒不僅能探究,還樂探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注意策略的運用,不斷給幼兒提供探究支持,引發幼兒后續的探究,以促進其持續發展。
3.開展特色節日活動
幼兒園每年開展 “親子共探 精彩共享”科技節活動和“迎元旦‘走近科學,探究發現’游藝活動”兩大特色節日活動,均以科學探索為主題,將課題研究滲透于幼兒的日常活動,并突出家園協同與自主參與的特點。
為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引領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活動,幼兒園一方面以工作室為平臺,通過“一課三磨”、“課程審議“等方式,對科學探究教學活動的內容、組織與實施進行研究,不斷挖掘科學探究教學新資源,深入研究教學如何有效開展教學,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挖掘出幼兒的自主探究。另一方面,在園內廣泛通過案例設計、活動觀摩、評優競賽、對外交流等方式對科學探究教學活動進行實踐與研究。在這些實踐活動中,教師著重培養幼兒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學品質與素養,并以此為主題開展教學案例的研討、撰寫案例反思等活動,積累了大量優秀的科學探究教學課例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