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 娟
?
感悟魅力剪紙促進全面發展
文李娟
摘 要:剪紙活動是我國一項古老的民間藝術,對幼兒而言,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剪紙既能培養幼兒動作及小肌肉的發展,又能促進幼兒多種智慧潛能的開發,非常利于幼兒的發展。怎樣才能讓幼兒感受到剪紙藝術的無窮魅力,更好地發揮剪紙這一傳統藝術的功能,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本文從創設環境,引發剪紙興趣、化易為難,鞏固剪紙技能、正確評價,樹立剪紙自信心以及多方展示,培養剪紙成就感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幼兒剪紙活動 興趣 技能 自信 成就
剪紙這一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以其直觀、形象、艷麗、多變的圖案,方便、簡單的工具材料,深受孩子們喜歡。因此,我園將如何指導幼兒的剪紙活動作為我園的研究課題。通過教育實踐,總結出以下的教育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幼兒的剪紙技巧獲得發展,首先要激發其興趣,進而主動去欣賞、去思考、去操作、積極探索,達到促進其剪紙潛能得到最大發展的效果。環境是不說話的老師,它可以讓幼兒在極自然的熏陶中愛上剪紙活動。
1.打造特色明顯的環境
經過良好設計的環境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誘發幼兒積極的行為,它的效果比教師的言傳身教更實在。為了讓幼兒感受、理解剪紙作品中的美,我們在幼兒、家長天天過往的一樓樓道墻壁上,設立“大師們的作品”專欄,貼上收集到的庫淑蘭、張秀蘭等剪紙大師的剪紙作品,二樓樓道墻壁上,設立“老師們的作品”專欄,貼上我園教師的優秀剪紙作品,三樓樓道墻壁上,則設立“孩子們的作品”專欄,貼上我園幼兒的剪紙作品。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掛上幼兒、家長共同制作的手工作品和購置的成品剪紙作品,還巧妙地利用走廊邊的柱子,用淺黃色的塑料口袋將柱子包成樹干,貼上剪的樹葉便成了大樹,將幼兒剪出的花卉、瓜果、昆蟲、飛鳥、卡通恐龍、樹袋熊等作品陳列出來,形成一副美麗的田園風光。通過營造濃郁的剪紙氛圍,加強幼兒美的視覺感受,引發幼兒對美的向往。使孩子們身臨其境,感受到有情趣的、歡樂的剪紙氣氛,激發幼兒去發現、去探索、去創造。
2.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必須用外化的語言來指導自己的思維活動,進行剪紙活動時他們都喜歡邊說邊做。教師不能為了維護所謂的“安靜的環境”和“良好的秩序”而限制幼兒說話,給幼兒充分的自由,允許幼兒邊活動邊說話,以指導自己的思維活動、與同伴交流,并與幼兒親切交流,指導幼兒活動。為他們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氛圍,使孩子自始至終沐浴在溫暖快樂的氣氛下進行剪紙活動,促進幼兒的認知、情感和能力的發展,達到藝術活動的目的。
3.提供豐富的材料工具
在幼兒剪紙時,為提供剪刀、手工紙、顏料、膠水、油畫棒、剪紙步驟圖、教師的剪紙作品等各種類型的材料,激發幼兒的創造興趣。這樣做一方面有利于幼兒豐富剪紙作品情節。如:在組織幼兒剪“海底世界”中,為幼兒提供了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水杯。經過精心設計后,將它裝飾成了立體生動的剪紙作品。另一方面也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層次選擇相應的操作活動。如大班組織剪紙活動《風箏》時,我提供了各色彩紙、剪好的風箏、小朋友、草等材料,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可用剪好的作品自由組合粘貼;能力較好的幼兒則可選擇自己設計、剪制風箏;能力最強的幼兒則自己設計、折剪出風箏、小朋友、花、樹等形象,并進行簡單的布局。不同發展層次的幼兒都可以自由選擇材料,自主地進行剪紙活動,提高了幼兒參與剪紙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維果茨基認為,教育教學的作用就在于創造“最近發展區”,推動或加速兒童內部的發展過程,為兒童的發展創造條件。在剪紙教學中,遵從幼兒發展的客觀規律,恰當地運用教學策略,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步入剪紙藝術的殿堂。
1.設置階梯,降低學習難度
首先引導幼兒了解剪刀的結構、性能,掌握剪刀的使用方法;然后進行簡單的技能訓練,如剪直線、曲線、弧線、目測剪等;接著安排幼兒練習按輪廓剪;最后引導幼兒創新地運用各種剪紙技能。
2.運用游戲,指導幼兒操作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教師組織剪紙活動時能創設游戲情境,以幼兒玩伴的身份,伴隨著體態動作來對剪紙關鍵技能進行提示性示范和講解,就可使幼兒在游戲中自然習得剪紙經驗和技能。如在教孩子《剪金魚》過程中引導孩子邊剪邊念兒歌。“小剪刀,手中拿,咔嚓咔嚓剪金魚。剪刀沿著黑線走,摳出大眼圓嘴巴。紅衣裳,月牙紋,剪出的金魚真漂亮。”示范時伴隨瑯瑯上口的兒歌,幼兒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剪紙方法。
3.適時指導,幫助幼兒提高
在剪紙活動中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及時運用各種指導方式,給幼兒發揮積極性、主動性的機會。例如:剪紙活動《各種各樣的魚》中,要求幼兒剪出各種形狀的魚及不同的花紋,這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我便利用幼兒喜歡游戲的心理,讓幼兒先根據自己的喜好剪出魚的外形,然后在魚形紙上用剪刀走迷宮的方式剪出魚身上的花紋,幼兒感到很新奇、很神秘,抱有一種想試試看的心態。當幼兒走出迷宮時,展現在面前的是形形色色的花紋,我看到了幼兒驚奇、高興的表情。所以,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地指導、幫助,使幼兒發現自己的長處,重新獲得學習剪紙的熱情,樂意接受教師提出的更高的學習要求,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剪紙技巧。


《綱要》明確提出“教育評價是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在對幼兒的剪紙活動進行評價時,我們一定要把“促進幼兒發展”作為出發點,注意評價幼兒參與的狀態及思維、創作的動態過程,理解幼兒的每一幅作品,及時肯定幼兒的思維閃光點。
1.保持童心,以幼兒的視角評價幼兒作品
評價幼兒剪紙作品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著名畫家米羅曾說,“孩子天生就是藝術家”,我們要帶著一顆童心去感悟幼兒的作品。一幅兒童剪紙作品,就是一個小小心靈的探索。現實生活在孩子們的幼小心靈里留下許多美好的印象,每個孩子都會形成獨特的體驗和感受,使他們獲得了大人們所體驗不到的生活情趣,因此他們的剪紙也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氣。也許孩子們剪得沒有老師“出彩”,但讓我們一定堅持這樣的評價標準:只要孩子“剪出新意,剪出精彩”,那就是成功!
評價活動中我還讓幼兒參與評價,引導幼兒互相傾訴各自的作品,體驗他們的操作過程和內心感受,了解每幅作品中所要表達的體驗。讓幼兒互相觀摩,啟發幼兒互評作品,鼓勵同伴,贊美同伴,在評價對比中找出自己的不足。讓幼兒的天性得到充分發揮,激勵幼兒剪出更好的作品。
2.尊重差異,關注幼兒個體的進步與成長
《綱要》指出:“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用劃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個體差異在任何教育活動中都存在,剪紙活動也不例外。幼兒剪紙有一定的發展過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同一個班的孩子,其剪紙水平也不是一條線,有的表現靈活,有的則較呆板,剪紙作品也就千姿百態。我們要善于發現每個孩子的點滴進步,給予正確的評價,促進其整體提高。
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贊揚,教師的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表揚就如同一場知時節的好雨,賦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長的力量。如果教師把欣賞的目光、成功的機會只投給個別的孩子,那么,作為“陪襯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會受到傷害。因此教師要以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孩子,要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3.正面引導,激勵幼兒自信陽光的藝術情感
由于幼兒年齡小,對自我的認知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成人尤其是教師的評價。教師對幼兒行為、作品的肯定,會使幼兒感到他們的想法和做法是值得尊重的、有價值的。因此,一幅剪紙作品,無論成敗,教師都應站在保護創造性、自信心的基點上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首先對孩子的作品給予充分的肯定。如:“你剪得真不錯!”“剪得很流暢!”……哪怕是“不成功”的孩子作品,也要用鼓勵的話語,如:你的作品也很好,如果某個地方再剪掉一些那就更好了!其次對活動中遇到困難的孩子,給予幫助和鼓勵,如:“老師相信你能行,大膽的試一試吧!”……親柔的愛撫,鼓勵的目光,贊許的微笑,拉近了師幼的距離,孩子從老師的肯定中看到了自己在剪紙方面的進步,參與活動繼續創作的積極性也會更高。
《綱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的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形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我們將孩子們的剪紙作品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幼兒、老師、家長及來園的客人共同欣賞,使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更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剪紙活動的濃厚興趣和再次創作的欲望,從而更自信努力地完成更多更好的作品。
1.配合主題活動展示幼兒作品
隨著主題的變化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剪紙作品不斷地更換主題內容,讓班級的主題墻“活”了起來。如:開展主題“美麗的春天”我們組織幼兒先剪出桃樹,桃花,蝴蝶,柳條,再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創造性地剪出了太陽,白云,春雨,并用繪畫和粘貼相結合的方式剪出了五彩的小路,毛毛蟲,小魚,小河,草地……頓時,一幅春天的景色展現在大家面前。
2.結合節日活動展示幼兒作品
每逢重大節日,我總會有意識地把幼兒剪紙作品和搜集來的名家、教師的剪紙作品一起用來美化環境,營造出歡天喜地的節日氛圍。孩子看著自己的作品與藝術家的作品和老師的作品陳列在一起,臉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神情。在平時我也鼓勵幼兒將自己的剪紙作品作為節日禮品贈送給老師、同伴和親友,當他們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青睞時,他們感受美,創造美的成就感更高了。
3.利用區域游戲展示幼兒作品
將幼兒剪出的作品單個進行封塑,放置到區角中,幼兒可以利用它們進行游戲。如幼兒剪出的各種各樣的魚投放到“水產大世界”中,幼兒進行“買魚賣魚”的游戲時,一旦發現自己的作品總會高聲叫到“我的魚,我的魚”,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通過努力,我們提高了孩子剪紙的興趣,使其掌握了剪紙的技能,樹立了剪紙的自信,形成了“我要剪、我會剪、我愛剪”的良好心態,不僅剪出了精美的作品,提高藝術素養,更增加了對祖國傳統藝術的情感。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望直港鎮中心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