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財務風險可以說是經濟活動中的一種微觀風險。在企業的財務活動中,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未來的實際收益偏離預期收益的一種可能性。目前,我國一部分的中小企業只注重商品銷量和市場份額,管理思想老舊僵化,容易忽視財務風險。文章根據現代經濟發展環境對如何規避企業財務風險提出了五點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控制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但是,由于受到外部環境和政策體制的影響,中小企業會在財務管理中遇到一些阻礙,這些阻力也就成為了企業的財務負擔,潛在的財務風險也逐漸增加,收益的不確定性也隨著財務風險不斷擴大。
一、分析環境,提高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能力
企業的外部環境,顧名思義是存在于企業之外的環境,企業不能改變企業的外部環境,這并不是說企業應對外部環境時就毫無辦法。企業可以時刻的關注外部環境的發展與變化,根據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與發展做出應對措施,提前做好控制與防范措施。企業的外部環境主要有國家的相關政策,市場的格局變化,其他企業的經營環境和經濟發展等外在因素,這些外在因素的變動也會給企業帶來不可小覷的影響,所以說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的經營者要時刻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時做好應對財務風險的措施。
中小企業為了防范財務風險就要時刻關注國家的相關政策,如國家財稅政策、投資政策、產業政策、金融政策等相關的國家政策,這些政策的變化對企業在投資經營、籌借資金等方面有著不小的影響力,甚至可能給中小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同樣,企業要時刻關注市場格局的變化,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的大環境,沒有載體的企業發展是寸步難行的,市場的波動會影響到企業的采購成本和市場投入,當企業因為市場波動帶來的企業成本增加和資金需求增加時,企業的財務成本也就隨之上升,這樣就會造成企業出現經營虧損的局面。
二、做好培訓,提高企業財務人員風險意識
沒有風險意識的企業不能長期的發展,所以說企業經營者要加強財務風險意識教育,做好培訓,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財務風險的管理水平也隨之有所提高。隨著我國的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中小企業也要隨著發展,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也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充實自己,轉變思想觀念,增加財務風險意識。
企業要定期組織財務管理人員培訓,為財務管理人員創造學習的環境,創造一個學習氛圍,讓財務管理人員在工作之余能夠不斷地去充實自己,要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財務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為應對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風險做知識儲備。新時代的財務管理人員,不單單只是要有扎實的財務方面的知識,同樣也要具備風險防范意識,企業也要嚴格財經紀律,完善財經體制,以此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企業的發展,財務管理人員要樹立較強的風險防范意識,要利用會計政策和會計知識解決問題,使企業避免來自市場的財務風險,同樣,財務管理人員也要將風險防范意識融入到工作過程中的始終。
三、健全機制,完善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能力
企業的經濟發展是靜態發展和動態發展的結合,動態是指企業的運營發展。企業的經營要經歷不同的階段,企業的財務管理也不僅僅是記賬、算賬,這些靜態的管理也會隨著企業的參展發生變化。企業的經營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企業要針對不同階段的市場信息做出預測,分析各個因素,作出決策以此來應對變化,企業要健全資金控制制度,實現企業實物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資金轉賬的方式來縮短流動資金的閑置時間,使流動資金得到充分的利用,合理安排企業的資金使用,延長資金的增值時間。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要有過硬的業務水平,同樣企業也要完善產品的賒銷政策,全面考慮各種經濟因素對企業經營的影響,以減少企業的壞賬,減少企業的經營損失。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認真負責,要對物資數量、產品的購進時間和購進數量做好登記,使企業的產品庫存量與進貨量和使用量都對的上,能夠連接起來。
四、完善預測,建立企業財務風險預測機制
財務預測是指企業對未來進行融資的一種估計。企業要想更好的做好財務風險防范就要完善財務預測系統,建立財務預測機制,準確的做好財務預測。企業通過準確的財務預測和風險預測,能夠使企業在風險發生之前做好防范措施并做好及時的控制,使企業能夠規避風險,減少企業的損失,并了解企業的融資需求,提前做好融資準備,提前做好融資計劃,企業通過籌措的資金,了解自身的投資程度,以此來安排企業的經營和投資,使企業的投資和籌資結合在一起,以此來避免企業資金的周轉出現困難。
企業對于財務風險的預測,也包括了企業對于未來經濟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的預測,通過篩選較為合理的風險預測,并做好應對措施,以防經濟風險發生時,企業沒有應對措施,出現手忙腳亂的狀況。企業做好防范應對措施,也能使企業在應對風險時能夠為企業提供一些建議和看法,讓企業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提高企業應對風險的應變能力。企業通過完善財務預測系統,建立財務預測機制和預警系統,能讓企業具備對財務風險有自動預警的功能,企業相關管理者一旦發現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就會提出警告,企業相關管理者就會將風險內容上報給企業管理者,從而防止風險擴大,影響企業經濟發展。
五、風險收益,實現企業財務風險科學規避
中小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過程中如果能在風險發生之前發現此次風險會對企業的經營帶來的危害和損失,就能夠有準備的采取應對風險的措施,拒絕承擔這次風險或者說主動的放棄承擔這次風險。
在出現如下情況時,中小企業應該采取規避風險的措施。如,第一,企業的某項經營業務所產生的財務風險過大,遠遠超出了企業本身承擔風險的能力。這也就是說這項經營業務所產生的財務風險發生概率較大,一旦風險發生,企業將會受到致命的打擊,企業損失慘重。第二,企業的某項經營業務所產生的風險和所產生的經濟收益不對等,企業通過該項業務受收獲的經濟收益遠遠低于經營風險所產生的經濟損失。這種收入與損失不對等的情況企業應放棄該項業務。第三,企業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財務風險結構較為復雜,遠遠超出了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力水平,企業沒有辦法將風險轉移或者將風險分散。第四,有些業務僅僅存在風險而沒有收益,企業要采取規避風險的措施,放棄發展該項業務。
六、內部防控,規避風險促進發展經濟
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外部環境對企業的經營會產生相應的影響,同樣,企業的內部環境對企業的經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內部環境產生的風險包括企業內部人員控制所產生的財務風險,個人違法違規行為所導致的財務風險,如挪用資金、偽造憑證、轉移資產、擅自修改票據等。同樣風險的產生也是因為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上存在漏洞、管理不嚴,企業管理者責任心不強,從而導致企業出現假合同、假承兌、假匯票等欺詐行為的發生,這樣就導致企業出現經濟損失。因此,加強企業內部的控制管理,是企業規避風險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業加強內部防控管理的手段主要有建立有效的財務信息系統,合理的使用財政資金,做好財務預算,建立合理的財政資金儲備,以此來保證企業在面臨風險時能夠良好的應對,使企業規避風險,減少企業的財政損失。企業管理者要加強自身的管理責任心,要加強風險意識,加強對企業的管理,完善企業的相關制度,加強對企業相關工作人員的管理,避免財務人員犯錯誤、鉆空子,使企業能夠更好地規避財務風險,更好地發展經濟,為企業增收創優。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針對不同的財務主體和財務對象,同樣也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不同的財務風險,同樣風險的等級也有所不同。所以企業要想能更好的規避財務風險就要注重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增強風險意識,堅持風險收益的原則,完善財務預測系統,以此來應對財務風險對企業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曦.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范[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5):49-51.
[2]鄭雯穎.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04):71-72.
[3]曾國平.淺談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財務會計(中國經貿導刊),2012(03):54-55.
作者簡介:黃世潔(1975.09- ),女,侗族,貴州貴陽人,講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