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晴 聶虹彩 宋有志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動力。學生一旦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了興趣,就會想要學、樂于學。然而興趣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培養。因此,本文在分析了農村小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現狀后,針對怎樣提高農村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環境布置、教學手段選取、學校資源利用、家校結合等諸多方面,探討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怎樣激發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關鍵詞]農村 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學生 興趣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8-0202-02
一、農村小學生對學習英語不感興趣的原因
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中提出“2001年秋季始,全國城市和縣城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2002年秋季,鄉鎮所在地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至今,小學英語課程的開設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農村小學英語課的開設已成為小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就目前而言,農村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況仍不容樂觀,小學生不會說(啞巴英語)、聽不懂、讀不好、寫不好英語的問題依然存在。有的農村學生在剛接觸英語時因為好奇會對英語有較濃厚的興趣,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興趣就會變得淡化。就筆者曾下鄉支教的安徽省亳州市龍揚鎮小學而言,學生是從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的。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在三年級學習英語時,由于剛接觸,個個都興趣盎然,上課時都是舉得高高的小手,一張張歡快的笑臉,到處都是“me—me”的聲音,整堂課孩子情緒高漲,學得非常開心。到了四年級,課堂上少了1/3舉得高高的小手,有的學生輕輕地舉了一半又放下。到五年級又少了1/3,課堂變得安靜了許多,當上課提問時有的孩子干脆埋著頭,害怕老師讓自己回答問題。舉手的只有邊緣的幾個。六年級,舉手的幾乎沒有,學習時能在課堂上大聲朗讀的學生也寥寥無幾。甚至有些學生公開地對老師抱怨,自己根本就不喜歡英語,對學英語也沒有興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學校、家庭因素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教學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在農村,由于英語課程剛剛起步,再加上師資力量薄弱,所以英語大多被當作“副科”,每周僅開設兩節課,甚至一節,有時還會被語文、數學老師無情地占用,一節課也保證不了。英語課程開設的隨意性太強,直接導致了學生自身的不重視。而且由于農村英語教學手段的落后,教師在上課后僅靠一臺錄音機、一臺點讀機等簡陋的設備,外加有的教師本身的機械式教學方式,使得學生也都只是在被動接受,自己積極主動學習的意識很淡薄,外加教師的教學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導致學生產生學習的厭倦心理,不愿意再繼續學習英語。另外,由于農村小學生缺少語言環境,家長大多不懂英語,同伴間的交流運用英語的機會很少,一周兩節英語課、一本英語書這樣的英語學習環境,讓孩子剛學習英語時的新鮮感慢慢減弱,加大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壓力和恐懼感。慢慢的英語學習興趣逐漸減弱,從而形成農村孩子英語學習興趣的喪失。
(二)學生自身因素
相對于城市里的孩子來說,農村的孩子接觸事物的層次狹窄,英語課上相關知識了解的甚少,缺乏自信,又害怕說錯被老師批評、被同學笑話,所以在英語學習中比較拘謹,不敢大聲說英語。在課堂上,學生基本上是被動地學習,缺乏學習主動性,學生學習的創造性沒有得到很好地發揮。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很少主動回答問題,有的甚至會在上英語課時“開小差”,有的學生對英語的用途感到迷茫,漸漸地致使英語成績不理想,也就導致了英語學習興趣的減弱。
二、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基于以上的農村小學英語現狀教學分析,作為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肩上的重任很重,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如何有效地改進農村小學英語的教學方式,激起和保持農村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便其以后進入初中、高中后依然有興趣繼續學習英語。在通過不斷嘗試后,我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營造英語學習氛圍,引起農村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由于一定的條件限制,小學生們接觸英語的機會只局限于課堂上的四十分鐘,課后看到英語、用到英語的時間很少。基于此,如何使小學生在課堂學過英語后,能感覺到英語就在身邊,感覺到自己學過英語后可以有“用武之地”?這需要教師在對學生英語學習良好引導的同時,通過課堂教學環境的布置、教室英語學習園地的開辟以及校園文化雙語標識的樹立,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身邊就有英語,自己學過英語后可以在身邊用到,從而激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及想學好英語的欲望。教師可結合校園及班級文化建設,有創造性地為學生營造學習英語的環境,通過校園的黑板報、公告欄、課間廣播,樓道、樓梯及班級的黑板報、教室的布置等,為學生營造學習英語的良好氛圍。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精心組織各種英語活動,如班級英語角、班級英語口語比賽、英語小故事表演、英語朗讀比賽、英語詞匯競賽等,讓小學生在活動交際中產生一種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從而樹立自信,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采取各種教學方式,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對要做事情的強烈興趣,才會愿意并想要做好。小學生的學習更是如此,只要教師的教學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就可以使他們喜歡學,想要學,樂于學。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結合班級學生的特點,適時采用符合小學生“口味”的教學手段,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教師也可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各種教學情境、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來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記憶單詞是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最大“攔路虎”,很多學生學習詞匯的方法是傳統的死記硬背,即把單詞一個個孤立的翻來覆去地背,其結果就是忘了記,記了忘,忘了就再記。久而久之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在單詞記憶方法上教師就可以通過對各種單詞記憶法的綜合運用,來激發并保持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比如:在教學單詞“small”時,可以將其拆分為s+ma+ll,記憶方法:蛇(s)媽媽(ma)有11(ll)個小寶寶。再如:chess可以拆分為車(che)上有兩條蛇(ss)在下國際象棋。盡管這種學習方法也有一些弊端,但如果在課堂上恰當運用,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學生對單詞的記憶也很牢固。再比如,教授單詞“banana”時,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這樣記:把(ba)那(na)那(na)的“香蕉”拿來。在學了“left,right”后,除了它們的本義,還告訴學生這是體育口令的“一、二、一”。在學生學了“east,west,south,north”后,就讓學生說“east,west, north,south,home is best.”(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窩)。在學了“before,after”后,擴展“the day before yesterday”,“the day after tomorrow”然后讓值日生每天匯報,加強了“before,after”的重現率,增強了英語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通過此類聯想教學,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更為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積極挖掘資源及有利因素,鞏固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農村的小學校園,由于學校的教學設施相對落后,一些多媒體教學設備很難每節課就在課堂上出現,學生們所獨有的環境就是田間地頭。結合學生這一生活環境,教師就可以將之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如:教師在教學“Catching butterflies”“pick up leaves”“watch insects”等關于業余愛好的詞組時,就可以利用校園環境進行教學。教師可將學生帶到操場上一起感受詞組的意思,讓學生在玩中不知不覺學會運用詞組。另外,作為一名在農村執教的小學英語教師,還應該博采眾長,積極發掘農村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有利因素,善于引導學生返現身邊的英語,減少小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上的枯燥乏味感。比如,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自己常喝的“milk”,去逛街時銀行門口的“bank”,等車時車身上的廣告以及生活中的各種生活用品名稱,通過幫助學生強化日常生活中的多觀察、多記憶的意識,使學生的詞匯量不斷得到提升,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
(四)融洽師生關系,強化農村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英語興趣教學不僅是一個教育認知的過程,而且是一個情感教育的過程。它具有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心理催化的作用。作為農村的小學英語教師,更要注意農村小學生這個群體的特殊性,要適時地通過與學生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來強化學生對學科知識學習的興趣,將學生由“苦學”變成“樂學”。
1.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愛
因為農村目前有很多留守兒童,缺乏關愛,老師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打動他們,去贊揚他們,不應歧視與不平等對待。另外教師更要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對于學困生,教師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用自己的耐心、愛心、細心,對待學生出現的學習差錯,同時采用班級“一幫一”“小隊長”“收徒弟”等方式,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帶動學習接受能力慢的學生,使那些英語學習的學困生能感受到老師的期望和愛,重新樹立起學好英語的信心,強化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教學最優化。
2.家校一起努力,共同樹立學好英語的意識
小學英語課程的開設,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小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農村家長雖然自身英語水平有限,但并不影響引導孩子學習好英語的信念。因此,在開學時,教師就可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學校活動,讓家長們知道學校現在已經開設了英語這一學科,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和語文數學一樣重要。教師要保持與家長的積極聯系,了解學生在家英語學習的情況,從而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由課堂延續到課外,延續到自己的生活當中。
三、結語
總之,在農村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教師只要能夠引起、激發并保持好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用興趣這個無形的力量來引導學生,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意識到學習英語不難、不枯燥,最終就會讓學生把學習英語作為一種自覺的行為,甚至是生活中的一種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大幅度提高農村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志元.兒童英語教學法[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
[2]田式國.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張鶯,付麗萍.小學英語教學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楊靜.農村小學英語學習現狀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5]劉道義.小學英語教學特點與小學英語課面臨的挑戰[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07).
[6]吳欣,楊曉青.中國中小學英語教師現狀調查與分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