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花 宋春花 劉仰斌
【摘 要】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數逐年遞增。由于研究生正處于學業、求職、戀愛、婚姻等人生的關鍵階段,與本科生相比,不僅要承受來自學術和就業上的壓力,更要承受日益增加的來自經濟和家庭責任的巨大壓力,因此,關注研究生心理健康顯得尤為重要。不斷出現的研究生自殺事件表明研究生的心理問題,它直接影響著高校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影響著研究生家庭的健全和社會的穩定,已經成為影響到研究生成長成才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本文擬對影響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影響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從積極心理的角度對研究生心理健康進行干預,以期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研究生;心理問題;對策
研究生是我國培養的高層次人才,目前大多數研究集中于研究生教育制度和方法的理論探討,或對有心理問題的群體進行研究。缺乏探索積極的心理因素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鑒于以往研究成果及當今時代背景,本文擬對影響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影響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從積極心理的角度對研究生心理健康進行干預,以期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出建設性意見。
1 研究生心理健康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發展迅速,至2013年研究生招生人數已突破60萬人,我國己成為研究生教育大國[1]。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和社會競爭的加劇,研究生面臨機遇的同時也承受著一定的心理壓力[2]。有研究顯示30%的在校研究生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0.312%的研究生患有嚴重心理疾病[3],這就對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最高層次,目前大多數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課程,只面向本科生開設,研究生很少接受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由于研究生正處于學業、求職、戀愛、婚姻等人生的關鍵階段,與本科生相比,不僅要承受來自學術和就業上的壓力,更要承受日益增加的來自經濟和家庭責任的巨大壓力,因此關注研究生心理健康顯得尤為重要。不斷出現的研究生自殺事件表明研究生的心理問題,它直接影響著高校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影響著研究生家庭的健全和社會的穩定,已經成為影響到研究生成長成才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2 影響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響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復雜多樣的。歸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2.1 學習、科研壓力
這是造成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較多的主要原因。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科研任務繁重,畢業要求高。許多高校都對研究生在讀期間應發表的論文數量、級別都做出了嚴格規定,研究生要在較短的學制內修完課程、參加實踐、發表論文、完成畢業論文,還要協助導師完成一系列繁重的教學、科研和調研任務,這使得研究生不得不時刻繃緊神經投入到學習當中。長時間得這種高壓情緒使得內心的緊張不斷積蓄,繼而出現無所適從甚至思維和行為的紊亂、偏差,產生焦慮、抑郁等多種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
2.2 就業壓力
就業選擇是每一個研究生所面臨的問題。據統計,研究生的就業率普遍低于本科生,現實的就業壓力給研究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負擔[4]。隨著研究生擴招規模的加大,研究生隊伍與工作崗位和人才需求不能正比例增長,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研究生一旦付出和回報不成比例,必然導致心理不平衡,產生挫敗心理,甚至有的自暴自棄,喪失信心,有些人甚至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從而對生活產生失落,對未來充滿迷茫,進而影響其身心健康。
2.3 人際交往壓力
研究生群體結構相對本科生要復雜得多,工作經歷、社會文化程度、年齡等存在諸多不同,加之研究生自身的認知水平、人格狀況、情緒控制能力不同,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局限在個人或者同門少數群體中,生活相對封閉,缺乏交流空間,大家都封閉在宿舍或者實驗室里,交際圈越來越小,人際關系逐漸疏離。由于交流缺乏,師生間感情日益疏遠。相對于本科生的這些變化和要求,研究生如果不能盡快適應,長此以往,人際關系的不如意就容易導致心理挫敗感的發生,造成交際障礙。
2.4 經濟壓力
2014年開始,國家取消了研究生公費制,采取發放獎學金和助學金的方式幫助研究生完成學業。大多數學生尚未有獨立經濟能力,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的研究生僅靠獎助學金無法幫助完成學業,經濟困難造成了研究生沉重的心理負擔。
3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對策
3.1 優化生活和學習環境,豐富課外實踐活動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塑造學生良好性格,為促進學生積極健康成長,養成豐富文化內涵起到巨大的作用。通過開展學術研討會、學術講座、學術論壇和社會實踐等活動加強研究生間的相互交流,舒緩研究生內外心理壓力,達到良好教育效果。
3.2 多措施并舉,緩解經濟壓力
目前國家設立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不同省份設置了相應研究生的獎助學金。學校提供勤工助學機會,包括創設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崗位等,對于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研究生給予學費適當的減免,對于家庭發生突然變故的研究生給予臨時性的困難補助以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
3.3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增強主動服務意識,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專門開設心理輔導熱線,在研究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邀請心理專家給研究生進行講學,不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診斷,建立專業的心理咨詢室,不定期深入學生中了解生活學習狀態。通過宣傳教育及時對有心理問題的研究生進行心理干預治療。通過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使研究生提高心理保健意識,增強心理調節能力。
3.4 努力提高研究生自身修為
通過客觀、準確地自我評價建立適合自身的發展目標。加強與課題組人員的交流,結合發展階段認識不足,不斷微調自己的目標,在挫折面前樹立積極樂觀的態度,克服消極態度以減輕心理緊張。
3.5 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我國目前研究生培養采用導師制,導師是研究生在校期間接觸最頻繁的人,研究生的大多數學習和科研活動都是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要確保導師隊伍的科研和學術能力,增強導師心理健康教育意識,通過各種途徑增加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指導研究生完成學業的同時,多關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及時掌握研究生的學習、生活、情感、人際關系、就業等各方面狀況,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適時適度對研究生進行指導和干預。明確導師職責,確保導師有效的完成第一責任人的作用,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帶領和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依托醫院、社會調研、義診、實驗室等進行實踐,使其理論與實踐得到有效結合,增強研究生的團隊意識和責任意識。通過臨床實踐活動使研究生的身心意志得到磨練,心理素質得到加強。
【參考文獻】
[1]羅向陽,支希哲.我國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一些主要問題及對策思考[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9(2):80-84.
[2]黃兆麗,張振剛,曾偉杰.研究生焦慮與社會支持、自我效能的相關性[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97-299.
[3]張輝,牟宏晶.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和相關思[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8):66-68.
[4]劉建政,閆海娟.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因素與對策探討[J].求實,2010(2):267-269.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