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麗娟
摘要:2015年年底,財政部長樓繼偉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提到,2016年將全面實施營改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座談會上也提到,營改增的全面改革,將同步促進財稅體制的改革,合理調整增值稅分項比例,以期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在營改增的大背景下,各行各業應該籍此良機,實施全周期的成本籌劃,這也是本文研究的內容所在。
關鍵詞:營改增 全周期 成本籌劃
一、營改增背景下全周期成本籌劃待解決的問題
(一)增值稅抵扣鏈條斷裂
增值稅和營業稅的征稅對象不同,在同個行業當中,難免會出現征稅范疇不同的情況,譬如材料供應商屬于增值稅征稅范疇,而勞務商屬于營業稅征稅范疇。但在諸多行業內,同項活動涉及不同稅種的情況并不罕見。出現這種情況之后,很有可能出現增值稅抵扣鏈條斷裂的問題,比方說材料交付后,產生增值稅款,但在材料使用環節,卻不能夠足額抵扣稅款,反而需要為營業稅埋單。針對該問題,筆者認為營改增背景下全周期成本籌劃工作,當務之急是解決增值稅抵扣鏈條斷裂的問題,徹底消除重復交稅的現象,為全周期的成本籌劃,進一步減輕稅負負擔。
(二)稅負不公平
稅負公平是營改增追求的目標之一,也是全周期成本籌劃的重要前提。在營改增尚未全面鋪開之際,某些既有銷售業務,又提供勞務的行業,就經常出現稅負不公平的現象,使得成本籌劃工作屢屢失衡。而事實上,相關的征稅規定,在《營業稅實施細則》中是有據可依的。細則規定在自產銷售后可抵扣進項稅額,但外購銷售需同時負擔增值稅和營業稅,明顯不利于行業的發展。筆者認為,營改增需進一步消除稅負不公平現象,為全周期的成本籌劃工作,創造良好的行業環境。
(三)運行成本增加
增值稅征管單位是國稅局,營業稅征管單位是地稅局,在征管過程中,難免出現由于利益分配問題,而出現征管方面的矛盾,尤其是征管范圍的劃分,“資源爭奪”和“稅收空白”的情況并不罕見。如果能夠通過營改增,以“混合”或者“兼營”的方式,減少重復交稅的情況,適時征稅也將會表現出合理的預見性,避免阻礙市場交易的尷尬,對于企業或者事業單位來說,運行成本將能夠得到適當控制,也有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
二、營改增背景下全周期成本籌劃的方法研討
為解決營改增背景下全周期成本籌劃待解決的問題,在營改增背景下,尤其在營改增過渡期間,筆者建議按照以下方法做好全周期成本籌劃工作:
(一)以合法合規為前提
全周期成本籌劃的基本前提,是遵循有關的法律法規,營改增過程中,國家陸續出臺了有關的政策法規,全周期成本籌劃可籍此作為宏觀參考依據,調整成本籌劃結構,從而達到降低成本費用和避免成本風險的目的。然而,營改增背景下的全周期成本籌劃工作模式,并非一成不變,而需要在“營改增”不同的時期,根據試點工作特點和政策條件,針對性地進行相關成本籌劃,提前做好成本安排和規劃。與此同時,還需要考慮成本項目之間的費用平衡,確保整體成本籌劃的合理化,筆者建議在營業稅改增值稅后,根據稅收負擔的增收情況,分析成本負擔的大小,以免出現整體成本負擔加重的風險。從長遠的視角分析,營改增對企事業單位的全周期成本籌劃無疑是個利好消息,隨著改革的繼續拓展推進,企事業單位只要能夠迎合改革趨勢,并通過對成本籌劃的自我完善,必然能夠降低整體成本費用,享受到營改增帶來的實惠。
(二)試點前的成本籌劃
在“營改增”全面鋪開之前,任何行業都必然經歷過渡磨合期,因此全周期的成本籌劃,在初期試點時,要提前做好解決相關改革矛盾的準備工作,以免出現增值稅進銷失衡,并抬升稅收成本的情況。筆者建議,成本籌劃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對采購業務進行適當調整,盡可能避免在“營改增”之前實施采購活動,如此來緩解“營改增”附帶的不良影響。至于采購時間推遲的原因,是因為“營改增”政策規定:營改增后,經營活動期間如發生采購行為,可通過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相關進項稅。對此,我們應該在簽訂采購合同時,充分考慮采購合同中規定執行期限和合同價款的支付方式,將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合理推遲到“營改增”之后。
(三)試點時的成本籌劃
全周期成本籌劃與營改增掛鉤,前者在后者的大環境中,涉及到內部財務的專業化管理。在實施全周期成本籌劃時,可結合“營改增”的管理特點和需求,深入研究全周期成本籌劃的專業分工方法,在不增加成本負擔的前提下,進行成本管理工作的簡化,以求提升成本管理的效率和規避成本管理的風險。關于全周期成本籌劃的專業化分工,應結合現有的成本管理架構,擬定未來的戰略計劃,考慮成本籌劃的方式,評估成本籌劃相關的資金投入和風險規避,與此同時,還需要加強進項稅管理,秉著“應抵盡抵、充分抵扣”的基本原則,將增值稅稅負降至最低狀態。
(四)試點后的成本籌劃
在“營改增”之后,如用于簡易籌劃的方法,由于業務類型的不同,成本構成也必然存在差異,往往會出現增值稅進銷失衡的情況,甚至無法實現進項稅的抵扣。為保持增值稅進銷的平衡,筆者認為有必要實施全周期成本的獨立籌劃,合理調整成本籌劃思路,在不引起成本管理風險的基礎上,結合成本負擔的大小,平衡各方交易的成本比例,綜合考慮對全周期成本籌劃的影響情況,測算和選擇成本最低的調整方案,避免全周期成本籌劃時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假若成本籌劃有分配不平等的情況,我們可通過對營改增再分配產生的組合性影響,建立三角模型,提出成本籌劃的組合。關于建模分析的方法,考慮在t-1期的特征矢量,然后確定在t期的目標成本結構,即可形成線性模型,并推演出目標成本結構的擬合值,作為成本籌劃組合的依據。成本籌劃累進度測算后,綜合性研究成本結構,衡量成本的分配,并將衡量結果作為解釋變量,檢驗成本分配的公平性與否。
(五)其他方法
稅收限制了經濟的成長率,營改增之后,成本籌劃需結合年度的數據,研究營改增的短期動態效應,實證研究經濟增長和成本之間的關系,進而掌握成本比重和經濟增長的負相關關系,以及經濟周期變量的不確定性因素,合理搭配成本籌劃的比例,最后得出增強營改增潛力和降低成本負擔的方法結論。筆者在稅制結構指數引入的基礎上,結合實證例子,分析了營改增和成本籌劃的關系,認為全周期成本籌劃離不開營改增影響下的資本積累,當市場對成本籌劃提出調整需求后,就需要利用動態隨機的一般均衡模型,對營改增和成本籌劃的關系進行了分析,最終確定全周期成本籌劃的目標,促進經濟的中長期增長。根據模型數據顯示,在某個時間段內的成本結構調整值率,該值越大時,表示調整速度越快,反之越慢,可為成本籌劃的目標,提供相對可靠的依據。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營改增背景下,稅收結構發生大幅度調整,全周期成本籌劃在營改增的大環境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有三個方面,一是“增值稅抵扣鏈條斷裂”,二是“稅負不公平”,三是“運行成本增加”。文章通過研究,分別從若干個層面提出了全周期成本籌劃的方法,貫穿于營改增的整個過程,期間除了要求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還必須兼顧營改增試點前、試點時和試點后籌劃工作的關聯性,以及保持籌劃工作的獨立性。這些方法在實際操作時,籌劃環境的客觀性和復雜性,也應該視為籌劃工作應變的參照前提,同時需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歸納和總結更多的成本籌劃經驗,作為本文研究補充和完善的內容。
參考文獻:
[1]任高飛,陳瑤瑤 .基于案例分析的“營改增”納稅籌劃策略[J].知識經濟,2015,(11):80-81
[2]喬紅.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22):230-231
[3]學峰,李淑萍.“營改增”擴圍中應突破的困境[J].經濟研究參考,2014,(6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