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藝揚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力度不斷加強,“反腐”一詞開始大量見諸各新聞媒體之上。人民日報微博作為認證過的《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發布了大量反腐報道,擁有巨大的輿論影響力。本文擬運用議程設置理論,以人民日報微博有關反腐的報道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人民日報微博內容的量化分析,研究其報道內容、特點、現狀和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人民日報微博 反腐 傳播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力度不斷加強,“反腐”一詞開始大量見諸各新聞媒體之上。《人民日報》作為黨的機關報,刊發了大量有關反腐的報道,人民日報微博作為認證過的《人民日報》法人微博,于2012年7月22日開通新浪微博,并于2012年8月30日發出了第一條與反腐有關的微博。人民日報微博憑借其官方媒體的身份和巨大的粉絲量受到網民的追捧,在信息傳播和輿論影響力上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一、研究方法和對象
本文擬運用議程設置理論,以人民日報微博有關反腐的報道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人民日報微博內容的量化分析,研究其報道內容、特點、現狀和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本文以“反腐”為關鍵詞對人民日報微博進行搜索,獲得自人民日報微博開通以來至2015年12月31日關于反腐議題的286條報道,作為研究樣本。
二、研究分析
1.報道數量。
研究發現,人民日報微博關于反腐的報道數量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286條樣本中,2012年有42條微博,占比14.7%;2013年快速增長,發布了71條微博,占比24.8%,2014年增長速度放緩,但達到四年中的數量之最,共有99條相關微博,占比34.6%,2015年數量略微下降,發布74條微博,占比25.9%。
2.消息來源。
本研究中,將微博報道內容的消息來源主要分為四類:媒體,政府/官員,網民和專家。其中,媒體是人民日報微博關于反腐報道最主要的消息來源,286條樣本中有217條來自媒體的采訪,占76%。有55條消息來自政府或官員,這些消息主要來自中紀委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內容,占19%,而網友和專家消息來源最少,分別為4%和1%。
其中,媒體作為最主要的消息來源呈現出消息來源廣泛豐富,呈現多樣化的特征。這里的媒體消息主要來自于傳統媒體中有影響力的主流報紙,如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等;也有部分來自新興網絡媒體的新聞網站和政府部門官網,如人民網、新華網、法制晚報中紀委官網等。報道消息來源的多樣化,使得報道內容更加全面豐富,實現報道內容的客觀性,更有說服力。
3.議題呈現方式。
研究發現,人民日報微博關于反腐議題的報道主要有五種呈現方式,分別是:(1)信息發布,主要是對國家反腐政策的解讀、反腐事件的報道和反腐進程的信息匯總;(2)專欄評論,主要轉載《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新華社以及中紀委官網的社評、時評,同時通過“微社評”和“人民微評”這兩個人民日報微博欄目來發表評論;(3)宣傳倡議,主要是對反腐取得成果的歌頌以及“全民反腐”的倡議;(4)官員建言,主要是國家領導人在會議上發表的反腐言論和反腐工作指示;(5)網友互動,通過人民日報微博中的“微議錄”欄目與網友就反腐問題展開討論。其中,議題最主要的呈現方式是信息發布和專欄評論,分別占比40%和33%,而網友互動最少,僅占4%。這些報道方式的綜合運用,使得議題呈現方式更加多樣化,豐富了反腐報道的議題內容,實現了反腐議題的有效傳播,架起與網友便捷溝通的橋梁。
4.報道內容。
從人民日報微博關于反腐的報道內容來看,主要有新聞資訊、政策科普、理性評論和倡議建言等四大類。新聞資訊主要是對反腐工作的進展信息發布,政策科普有關反腐知識的內容普及;理性評論指關于反腐的評論性文章和評論性消息;倡議建言是對人民反腐的鼓勵與倡導。其中,新聞資訊和理性評論是人民日報微博反腐報道的主要內容,約占70%的比例。
5.報道基調。
經過統計,人民日報微博關于反腐議題的報道全部為積極色彩,主要是發布最新的反腐政策,報道最新的反腐成果,對反腐的階段性進展進行整理匯總,呼吁人民反腐從自身做起,鼓勵人民為更大強度的反腐做努力,爭取早日取得全面反腐的勝利。《人民日報》屬于中國共產黨機關報,其微博的內容發布完全遵循新聞媒體的黨性原則,并與我國政府對新聞輿論方面的“正面報道為主”的輿論導向相吻合。
三 研究結論與建議
通過研究發現,人民日報微博關于反腐的報道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報道內容豐富,多元化呈現反腐議題。
從報道內容來看,人民日報的微博從“新聞資訊、政策科普、理性評論和倡議建言”等四大板塊來對反腐進行報道,內容豐富全面。在議題呈現上,有“信息發布、宣傳倡議、官員建言、專欄評論和網友互動”等方式,多元化呈現反腐議題,使報道更加全面、客觀,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快速傳播的優勢,與網友及時互動,推動反腐議題朝著正面積極地輿論方向發展。
2.欄目評論特色鮮明,形成積極的輿論導向。
人民日報微博設置了“人民微評”、“微評論”和“你好,明天”三個主要的評論欄目,評論特色鮮明,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發人深省。在286個樣本中,有95條微博來自“人民微評”和“微評論”這兩個欄目,這兩個欄目的評論主要來自《人民日報》和各大主流媒體,截取文章中的重點評論或者通過長微博將整篇評論進行發布。有56條微博來自“你好,明天”評論欄目,這個評論欄目的內容來自微博編輯,內容短小精悍、一針見血。這些評論立足現實,擁有較大的指導意義,引發網友的熱議與思考。同時,評論均從正面來談,起到了積極的輿論引導作用。
3.添加微博話題,普及反腐知識和政策。
人民日報微博采用在微博內容前加“話題”的方式,來普及反腐知識和政策,如#學習時間#、#習近平談“反腐”#、#習大大打虎動漫#、#關于反腐,習大大說#等話題,來為網友普及反腐知識,發布最新的反腐政策。采用微博話題的形式,一目了然,方便網友搜索和討論。
4.政治性傾向明顯。
黨的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召開,會議上提出“堅定不移反對腐敗,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十八大以來,反腐力度加強,中央重拳打擊腐敗,緊跟政府反腐敗的步伐,人民日報微博2012年8月30日發布了第一條反腐微博,并在其后的兩年中報道數量快速上漲,在2014年達到一個高峰。這說明,在反腐議題上,人民日報微博的議程和政府的議程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具體表現為政府議程設置了人民日報微博的議程。
除此之外,政治性傾向明顯還表現在人民日報微博中的報道內容多來自主流媒體和官方網站,以職業記者的采訪為主要來源,信息多由政府提供,這些都代表的是官方話語權,占比95%,剩下的專家的專業話語權和平民話語權微乎其微,僅占5%。
通過對上述結論的思考,筆者對人民日報微博的反腐報道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要在報道內容上增加專家專業視角和平民視角的報道,使報道內容更加貼緊生活,更有人情味,富有人文關懷;其次,報道內容要客觀公正,一味的正面報道會降低公眾對報道的信任度,要應以正面報道為主,輔以批判性內容,確保報道的客觀性;最后,注重報道的建設性,繼續增強對公眾的反腐倡導,發揮媒體在輿論方面積極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培養公眾良好的政治素養。
參考文獻:
[1]何德慧:《人民日報微博有關霧霾天氣的報道》,《青年記者》2014年4月中
[2]李浩鳴、史公軍:《中國主流報紙霧霾報道的框架構建——基于<人民日報>2006年至2013年報道的內容分析》,《傳媒觀察》2014年第2期
[3陳卓:《人民日報微博關于2013年霧霾報道的傳播效果分析》,《新聞研究導刊》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