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慶慶(化名)剛入校時,對學校紀律非常不適應。上課的時候,同學們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就拉這個扯那個,書桌里都是他的玩具。老師制止,他吐舌頭、做鬼臉。經過一段時間教育,他的這種行為不但沒有改變,還變本加厲了。由于他經常不經過別人同意就去拿同學的東西,大家都不愿意理他。遇到這種情況,他跟同學常常發生爭執。為了班級紀律,原任班主任不得不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講臺邊。
憑經驗,我知道這是一個發育異常的孩子。于是,我與孩子的家長進行溝通,得知慶慶在產期出現過問題。在我的建議下,家長帶孩子到省腦科醫院進行了系統的檢查,確診為混合型多動癥。
慶慶爸爸是個出租車司機,母親沒上過學,在家開小店。慶慶是獨子獨孫,從小被爺爺奶奶寵愛著。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他的自控能力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放任自己,無所畏懼。
1
為了能使他融入學校正常的集體教育生活中,減少他不正當行為的發生,我對他進行了一系列教育輔導。
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標,才能指導行為。對多動癥兒童進行教育,也需要首先確定教育目標。針對慶慶存在的問題,我制定了具體訓導目標:通過游戲、心理輔導、培養靜態興趣,加上家庭的協助,改變他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提升有效注意時段,使他能以較穩定的情緒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對兒童而言,靜和動是守恒的,越是限制他動,他越會多動,動夠了必然有安靜的過程。針對他的情況,在矯正的第一周,我有意識地指導他參加一些需要精力的活動。特別是借著三項鍛煉的機會,要求他參加、學會跳大繩。另外,他喜歡拿黑板擦玩,我就引導他參加勞動,負責擦黑板工作,并及時加以表揚、鼓勵。他很高興,干得很帶勁。這既轉移了他的注意力,也培養了他正確有序、認真做事的習慣。
2
針對慶慶喜歡表現的特點,在課堂上,我盡量創造機會讓他表現,只要有互動,就讓他上講臺表現,有時還請他做我的小助手,輔助教學。這促使他在一個時間段內可以靜心聽課,而且既不影響課堂教學,又克制了他的多動行為。
為了讓他學會遵循規則,我還設計了一些游戲,借助游戲里的規則,讓他在游戲中、在不知不覺中糾正不良行為,提升自控能力。
比如,我們組織學生進行搭城堡的游戲,讓慶慶和同學們分成組,每組成兩排相對而站,兩人雙手搭建兩座長長的城堡。從排頭開始,每組同學都要穿過城堡,再排到隊尾,看哪組先完成即為勝。在這個游戲中,分組是學生自由組合的,只要求兩組的人數一樣多。通過這個分組,使慶慶首先懂得,要得到同學的悅納,必須學會與同學合作,學會與同學協商,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而在通行城堡的過程中,慶慶一開始的時候總是搶著擠到前面去,結果本組同學反而落后,大家就有了意見。這時候,我們就馬上提醒他,如果不遵守游戲規則,就不能參加游戲。
幾次游戲后,他對游戲的規則熟悉了,也逐漸遵守,同學們也都能接納他了。當他違犯規則時,教師的提醒和制止他能接受,說明游戲的規則對他是有作用的。
3
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內心的體驗和反應,要轉變慶慶的多動行為,必須讓他對多動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我試圖同他進一步溝通,幫助他認識到多動行為的危害性,增強克服多動行為的自覺性。
針對慶慶的多動行為多為無意識或者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利用班會時間,帶著學生開展講故事或小辯論,引導學生特別是慶慶積極參與討論,使他在討論中懂得好動、不專心是學不好本領的,是不受人歡迎的。當然,任何教育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對慶慶進行教育矯正的過程中,他還是經常做錯事,有一次竟然燒廢塑料把手燙傷。這時候,我在照顧、安慰他的同時,告訴他:這是因為他太多動,才傷害了自己。如果繼續下去,還有可能犯更大的錯誤。他有些害怕,表示以后不這樣了。通過這些活動,增強了他克服多動行為的自覺性。
多動癥的孩子常常會忘記紀律,特別是玩起來,就會忘記自己該怎么做。為了使慶慶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每次活動之前,我都先找他談話,對他提出明確的要求。但提醒了不一定就能做到,在活動過程中,慶慶常常還會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這時候就需要用語言、動作特別是眼神給予他一些必要的暗示,及時提醒他遵守紀律。經過一段時間,我和他形成了默契。
在這一階段的訓練中,我們主要是以事先提醒為主。在每一次活動前,讓慶慶先明了游戲或活動的規則,有意識地灌輸規則。與此同時,我們有一個重要的發現:每當他情緒激動時,我摸摸他的頭或背,他很快就會安靜下來,這時就比較容易接受我的意見。后來,當他上課做怪態而無法自控,或提醒不管用時,我就走到他的身邊,一邊輕撫他的頭或后背,一邊講課,他很快就安靜下來,認真聽講。再后來,只要我在他的身邊,他都能比較平靜、專注。我想:兒童,特別是多動癥兒童,長期接受批評訓斥,而缺乏安全感或認同感,一旦他們感受到安全,他們就會安靜下來。于是,這也成了我訓練慶慶和班上其他一些好動的孩子的一種特殊的方法。孩子們都喜歡我這樣對待他們,每當這時,他們的情緒格外愉悅,學習興趣格外高漲。
4
經過近一個月的訓練,慶慶的行為有了一些轉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總會很投入、很專心。多動兒童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對其感興趣的活動注意力集中,因此,可利用其興趣培養他們的注意力。
在對慶慶的教育過程中,經過游戲活動的訓練,他的行為有了一些改變。但要讓他真正轉變多動表現,最重要的不是靠外力去制止或提醒他,而是要讓他專注于有益的活動,發揮他的興趣,使他在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學習活動中,集中注意力。
單一的活動,多動癥兒童不能持久,因此要培養他們更廣泛的興趣。根據慶慶的心理特點和能力,我們主要是培養他對一些簡單的靜態工作的興趣。多動癥兒童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這就要求我們注意觀察,從他們細小的表現里去分析,將他對一些事物小小的喜歡轉變成興趣。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我注重讓慶慶多看、多聽、多動手,逐步激發他潛在的興趣。在培養慶慶興趣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表揚和鼓勵。當他做得好時,馬上表揚他,使他獲得喜悅。這樣有利于培養他良好興趣的形成,并使其注意力能趨向穩定,減少不良行為的發生。
慶慶喜歡看故事書,特別是有漫畫的書。我就讓他媽媽帶他到書店去,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來閱讀。我也常常把兒子小時讀的書帶給他,他特別高興。經過一段時間,我發現,他的注意時間延長了。
慶慶喜歡做手工。每次勞動課上他都忙得不亦樂乎,盡管做的作品很不好。于是,我決定以幫助他完成手工作品來提升他的興趣,從而增強注意力。我安排手工制作較好的同學輪流幫他,當慶慶在大家的幫助下制作出第一個成型的作品時,他興奮極了,寶貝似的捧在手里。此后,每堂課,他都能在大家的幫助下完成作品,至少勞動課上的有效注意時間大大延長了。
5
又過了兩個多月,慶慶的行為又有了改變。在不良行為發生之后,他能接受別人的意見了,課堂紀律也有好轉,異常行為大大減少。這要歸功于他的興趣。因為經過一系列的活動之后,他培養了一些有益的興趣,為了能參加他喜歡的活動,他就必須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他做到了這一點,說明他內心的需要已經能成為他自控能力的一根指揮棒。只要他有需要,并知道怎么樣達到自己的需要,他就能有較好的表現,多動行為也隨之減少。
由于對慶慶的教育矯正只是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經常會受到很多難以控制的因素的干擾,如其他學生的不良行為影響,慶慶家庭成員中的不同意見等等,都會引發慶慶多動行為的反復甚至加重。但三個月的探索,慶慶的進步是明顯的,這令我十分欣慰。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給人間的天使。當天使的翅膀受了傷害時,我們必須用全部的愛心和明智的頭腦、科學的方法,解脫他們的困擾,讓他們得以快樂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