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
那天,當幼兒園的林老師把我叫到學校時,我頗有幾分吃驚,也有幾分擔憂,以為女兒又受到了什么意外傷害。林老師給我倒了一杯茶,然后開始訴說起女兒在學校的種種“不良”表現,最讓林老師感到無奈的是,女兒竟然不能獨立進食,不是將食物弄得滿桌子都是,就是每頓飯都要老師喂,稍有不如意,就賭氣不吃飯,而其他孩子吃飯時基本上不用老師管,幾乎都能自己進食,自己添食。另外,林老師還反映,女兒不會使用鉛筆刀,每次筆尖斷了就用備用的,備用的用完了就借同學的……一樁樁,一件件,聽得我面紅耳赤。
我知道,女兒身上的毛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我們大人身上。自從女兒降臨后,我們一家人就將她視為手心里的寶,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整天圍著她轉,一路為她保駕護航。可以說,除了學習外,我們幾乎什么事都不讓孩子插手。房間亂了,我們幫她收拾;孩子不吃飯,我們就喂她;孩子不想走路,我們就背她;因為擔心鉛筆刀傷到孩子,我們每天都提前為她準備幾支削好的鉛筆;因為擔心孩子遲到,每天早晨,我們都幫她穿好衣服,替她收整好學習用具;每次孩子遇到困難,我們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甚至預想中的障礙還沒有出現,我們就已提前為她排除了。
我們一廂情愿地以為,只要為孩子鋪平了道路,孩子就會走得更加順暢,就會平平安安地成長。我怎么也沒有想到,我們的過度保護,不僅對孩子沒有絲毫的好處,還大大降低了她的自理能力。因為我們在無意中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剝奪了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的機會。
為人父母,大抵都有一顆慈愛之心,總是恨不得幫孩子解決一切問題,恨不得幫孩子掃清一切障礙,恨不得替孩子承擔一切苦難,這是父母偉大的地方,但這也是做父母最大的悲哀。在家中,我們可以把孩子當皇帝、當公主一樣地供著、寵著,為他們排憂解難,為他們提供一切便利,但到了外面,他們什么也不是,沒人會把你的孩子當作皇帝或公主,反而會因為他的嬌慣、霸道,排斥他,孤立他,看不起他。在溫室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弱不禁風,一離開父母就寸步難行,而我們能保護孩子一時,卻無法保護孩子一世。因此,保護孩子的最好辦法不是將他們包裹起來,而是教給他們經驗和方法,讓他們獨立面對一切。
從那以后,我開始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生活能力,盡量讓孩子多做,而自己少做。首先,我制定了一份家庭分工明細表,標出哪些事情是大人做的,哪些事情是孩子做的。其次,我還鼓勵孩子多參與家務勞動和社會活動,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快樂。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女兒明顯進步了不少,此時我才意識到,幫孩子摘星,不如教孩子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