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峰

新學期伊始,學校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進行了安排。在班級動員會上,我從孔子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談起,讓學生感知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習慣受益終生,壞習慣禍害一生。少年時期是行為和生活習慣形成的主要階段,是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希望同學們通過自我約束,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告訴同學們,學生要養成的良好習慣分為四大類:做人習慣、做事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同學們瞪大眼睛,問道:“我們要養成這么多的習慣?”
我沒有直接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而是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
1986年,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在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賽,又一次獲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再次采訪他時,他仍然還是那句老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十年后,這個謎底終于被揭開。山田本一在他的自傳中這樣寫道:“每次比賽之前,我都先乘車把比賽線路仔細看一遍,并把沿途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志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沖去,到達第一個目標后,我以同樣的速度沖向第二個目標……40多公里的路程就被我分解成這么幾個小目標。其實,起初我并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目標定在終點線的那面旗幟上,結果跑了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我被前面那遙遠的路程嚇倒了。”
故事講完后,我對同學們說,人生有很多大目標,但背著大目標上路,太累了,不如把大目標分解到每年、每月和每天,讓大目標變成小目標。所以,我們也對習慣養成進行了劃分,并把四大類的行為習慣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希望大家能從一點一滴做起,最終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還感嘆道:“這個世界上,大凡有所成就者,都不會直奔大目標,而是把它放在遠處觀賞。他們更加重視眼下的小目標。”隨后,我出示了《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方案》,讓學生了解其中的具體內容。
李樹同學主動發言:“像及時完成作業,按時上交這些小目標,要求并不高,您今天提出來我可以馬上做到,可如果哪天您不提醒了,我也容易忘記去做。”
王樂同學接著說道:“李樹同學說的有道理。中國有句古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的含義有兩層:人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人的本性雖然很難改變,但并非改變不了,只是難了一點而已。小目標并不‘小,它小在‘觸手可及,小在需‘持之以恒。就像一方精妙織錦,用放大鏡來看,每一針平淡而無奇,但織就后,卻華彩奪目,讓人嘆為觀止。”
聽著各位同學的心聲,看著他們若有所思的樣子,我相信這次習慣養成活動一定能成功!
(作者單位:湖北省棗陽市鹿頭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