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

國內健康旅游的研究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現在仍處于起步階段。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旅游觀念的轉變,傳統單一的旅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于健康服務的需求,健康旅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作為旅游業與醫療保健業的結合,健康旅游不僅是旅游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推動健康服務業發展的重點產業,我國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鼓勵和促進健康旅游業的發展。
健康旅游涵蓋了有利于促進“身”、“心”和“社會適應”方面健康狀態的眾多旅游形式,市場范圍廣闊、當前我國健康旅游產業的發展多注重老年人、女性、高端醫療以及國際市場。
1.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
長期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大多依賴“高能耗”的發展路徑,所以近年來國家經濟發展以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醫療行業和旅游行業都屬于服務業,將兩者結合起來的醫療旅游業更突顯“無污染、低能耗”的特點。
在《中國旅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鼓勵健康旅游、文化旅游等專項旅游市場發展。2013年8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要求加大價格、財稅、用地等方面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切實加強健康服務業市場監管,健全退出機制,提高服務質量和安全水平。2013年9月30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中指出,支持發展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面向國際國內市場,整合當地優勢醫療資源、中醫藥等特色養生保健資源、綠色生態旅游資源,發展養生、體育和醫療健康旅游,并在市場準入、規劃布局和用地保障、投資和融資機制、財稅價格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有突破性的鼓勵措施。規定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相關配套文件,各級政府制定具體方案、規劃,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對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跟蹤分析,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實到位。隨著一系列鼓勵措施的出臺與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我國健康旅游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
2.醫療旅游需求不斷增長
近年來,醫療旅游在全世界范圍內迅猛發展,根據麥肯錫公司的調查數據,2004年全球旅游醫療行業發展規模達400億,2012年旅游醫療業規模達1000億,年增長率為10%~15%。醫療旅游的快速發展與不斷擴大的醫療旅游需求密切相關。近年來,隨著中醫在國際上的傳播與推廣,專程到中國就診中醫的國外患者越來越多。據統計,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國際醫療部,2011年接待外籍患者2700余人次。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在全球范圍內尋找相宜的醫療服務患者呈上升趨勢。據統計,2009年美國有64.8萬人出國尋找醫療護理。美國醫療旅游協會總裁預測,到2017年將有高達2300萬美國人出境醫療旅游,每年花費將高達795億美元。醫療旅游需求不斷增強,為我國開展醫療旅游帶來機遇。
3.品牌效應
近年來,隨著“醫療旅游風”的盛行,我國部分地區醫療旅游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其中,上海、香港和臺灣等地區的醫療旅游發展較好。上海市依托具有國際化的醫學院、國際療養中心、醫學研究中心、國際醫療機械制造園區和國際商務中心等多功能醫療園區,開展以西醫疾病治療為主的醫療旅游;臺灣地區主推國際觀光醫療,特色的醫療項目包括關節置換、心血管治療、人工生殖、減重手術和肝臟移植;香港具有世界頂尖的醫療技術和完備的醫療服務系統,在癌癥和糖尿病治療技術方面具有領先優勢。我國部分省市在中醫藥和旅游結合方面做了嘗試與探索,例如:廣東省中醫藥局與該省旅游局聯手,評選出首批19家“廣東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示范基地”,以推動該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的產業化發展;陜西省咸陽市依托傳統中醫保健資源和豐富的地熱資源,開發出獨具特色的養生、康復、保健項目,傾力打造“中國第一帝都、養生文化名城”等品牌。此外,杭州、桂林、成都等城市也依托自身具有的保健養生資源,積極開展中醫藥養生旅游。隨著我國醫療旅游市場的不斷發展,以及醫療旅游市場競爭態勢的不斷增強,我們應對全球醫療旅游發展現狀進行研究,積極打造自身特色醫療,樹立品牌,以減輕醫療旅游市場競爭帶來的壓力。
4.旅游資源豐富
我國有著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截至2013年6月22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的世界遺產共有45項(包括自然遺產10項、文化遺產31項和雙重遺產4項),在數量上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意大利。同時,我國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各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和節日慶典。一提到西藏、內蒙古、長江三峽、江南水鄉,人們腦海里便會浮現出優美的自然風光,其實藏醫藏藥、蒙醫蒙藥、土醫藥等都是中華醫學寶庫中璀璨的明珠,極具民族特色。將這兩者融合,人們在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的同時,又能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
5.較強的中醫藥特色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社會競爭和壓力不斷加大,人們的工作節奏也不斷加快,社會壓力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亞健康群體逐漸增多。中醫在“治未病”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中醫注重人體調節,以預防、休養、保健為主要目的,著眼于身體的調理以求得身心健康。中醫指壓、氣功、推拿、針灸、刮痧、拔罐及中藥美容等中醫特色療法,在疾病的預防、養生康復,特別是在心腦血管疾病等干預方面,具有獨特的治療效果。我國幅員遼闊,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眾多的江河湖海、丘陵平原以及寬廣的海域,不僅自然地理狀況十分復雜,而且氣候、日照、水土、生物分布等各地也不盡相同,甚至南北迥異,差別很大,由此孕育和保存了豐富的動植物物種和礦物物種資源,被稱為豐富的中醫藥資源庫。其中的天然藥物資源,僅典籍記載就已達3000余種,占世界總數的12%以上,僅次于馬來西亞和巴西,位居世界第三位。從東北的長白山,到云嶺之南的原始叢林;從瀕臨海灣的東部,到尚待開發的處女地西部,名貴藥材遍布大江南北,如四川的黃連、東北的人參、廣東的陳皮、山東的阿膠、云南的茯苓等??梢?,我國藥物資源在量上和種類上都是極其豐富的。這些為我國中醫藥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在中國,中醫藥旅游還是一個新概念。隨著醫療旅游目的地的轉變,美國眾多無健康保險或健康保險未覆蓋的人群已經將亞洲作為其醫療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亞洲地區相對低廉的醫療價格,以及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水平,使得醫療旅游者紛紛選擇了這里作為醫療旅游的目的地,以節省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