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普通高校體育舞蹈社團發展為研究對象,探究普通高校體育舞蹈社團的發展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促進高校體育舞蹈社團發展的對策,對于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及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質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體育舞蹈;體育社團;現狀;對策
體育舞蹈融藝術、體育、音樂、舞蹈于一體,作為體育教學內容之一,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重視和歡迎,體育舞蹈在各省市高校積極開展,一些普通高校也為學生增設了體育舞蹈選項課程,隨著體育舞蹈課程的開設,體育舞蹈逐漸成為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體育鍛煉的重要選擇,由此,高校體育舞蹈社團開設紛紛建立起來。
本研究試圖從普通高校體育舞蹈社團發展現狀入手,獲得一些能夠客觀反映普通高校體育舞蹈社團發展現狀的相關資料和數據,同時借鑒幾所專業性較強的高校體育舞蹈社團的組織管理經驗,為其他普通院校體育舞蹈社團的開展提供經驗和參考,最終促進我國高校體育舞蹈社團向更高層次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
1 普通高校體育舞蹈社團基本情況分析
1.1普通高校體育舞蹈社團會員的基本現狀
1.1.1會員的構成分析
普通高校體育舞蹈社團會員的年級差異也較大,大一和大二年級的會員是體育舞蹈社團的主力軍,約占會員總數的66.67%,大四學生最少,僅占5.17%,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大四學生面臨畢業、工作等,各方面的壓力較大,時間緊張,故而參加社團的比率就會減少。
1.1.2會員參與社團的動機
大學生選擇體育舞蹈社團的首要動機是興趣愛好,有55.75%的學生是因為喜歡體育舞蹈而加入社團的。其次是增加人際交往,體育舞蹈是一項需要2人和多人配合的運動項目,再加上充滿激情的音樂,歡快的節奏,利于舞伴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強身健體也是會員參與的一個重要動機,經常性的運動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這也是體育類社團價值的體現。
1.2普通高校體育舞蹈社團管理者的基本現狀
1.2.1管理者的管理年限
表2數據表明,52.27%的社團管理者管理年限都在1~2年之間,其次是在半年到1年的,管理年限在半年以下及2年以上的比例很少,這是由于學生群體的流動性造成的,一般進入社團成為管理者需要一學期到一學年的時間,在管理1年以后,也就到了畢業的時間了,人員不可避免的流失了。高校社團管理人員的流行性較大,是學生社團普遍存在的問題,管理人員的選撥傾向那些有經驗的,尤其是有管理經驗的。
2 普通高校體育舞蹈社團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普通高校體育舞蹈社團發展中遇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經費短缺。作為學生社團組織,經費主要是靠會員繳納的會費,而學生社團組織的會員費并不高,一般在50-100元之間,如果沒有其他需要購買的服裝、配飾之類,基本不會收取額外的費用,這樣的看來,學生社團幾乎沒有充足的經費可以進行賽事組織,聘請教練等活動。活動時間有限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據了解,社團活動一般安排一周一次,會員時間比較集中的社團能夠安排2次及以上的活動時間。
3 普通高校體育舞蹈社團發展對策
3.1拓寬社團經費來源。資金是高校體育舞蹈社團運作的重要物質保障,目前社團經費的主要來源是會員的會費。社團自身要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及活動形式,提高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吸納更多的會員,增加社團的固定會費收入。企業的贊助也是一個重要的經費來源。
3.2增加活動頻率,豐富活動內容。經常性的組織社團活動才能調動社團成員的積極性,增強社團的活力。而豐富的體育舞蹈活動內容是吸引社團成員參與社團活動的重要手段。
3.3重視體育舞蹈技能方面的培訓。加強對體育舞蹈社團會員有關體育舞蹈技能方面的培訓,有關技能培訓方面。
3.4學校方面要加強對社團的重視和支持。高校體育社團是一種非盈利性的學生組織,對于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和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理應受到學校的重視和支持。
3.5社團自身機構的健全和完善。組織機構的健全和完善是組織得以穩定運行的前提,高校體育舞蹈社團作為一個學生社團組織,其機構的健全和完善也是非常關鍵的。
4 結語
高校體育舞蹈社團是高校體育社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校體育的開展以及課外體育鍛煉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普通高校體育舞蹈社團的發展應重視完善自身管理體系和管理經驗,豐富社團活動,吸引更多的會員,同時尋求學校及社會的支持,拓寬社團經費來源,保障社團發展的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邵金英,楚繼軍等.廣東省大學生體育社團組織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 6(23):21-23.
[2]李晴慧.體育社團與體育體制改革[J].體育學刊,2003, (3).44-47.
[3]李浦豪.高校體育社團的德育載體作用[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4,(5).19-23
[4]何維民.高校體育社團的文化載體效用及其發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5):33-36.
作者簡介:
韓珂(1992— ),男,山東濟南,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作者單位:北京體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