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保險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會文明水平、經濟發達程度、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標志。保險投資的作用日益凸顯,保險投資監管重要性也得以不斷顯現。本文簡單回顧了我國保險業、保險投資及其監管的發展歷程,針對現行保險投資監管方面出現的問題,提出健全完善我國保險投資監管的總體思路。
關鍵詞:保險資金運用;發展現狀;管理;相關對策
一、 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現狀
(一)保險資金運用的規模保持穩定增長
近年來,我國保險業處在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和高速發展期,積累了大量保險資金,無論是保費收入、資產規模以及保險投資均保持迅猛的發展態勢,從2011年開始,國內保費收入增速逐漸放緩,但總體上仍然保持了安全穩健運行。如圖1所示,保險資金運用規模和保險公司總資產具有一定的正相關關系。2005年保險總資產15225.97億元,到2014年保險總資產增至101591.5億元。2005年,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14090.43億元,2014年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93314.43億元,以年均21.38%的速度高速增長。
(二)保險資金運用的結構有所調整,逐步優化
近年來,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多次拓寬,尤其是2012 年保監會出臺的密集政策,使投資渠道基本全面放開,對投資比例的限制也有所減少,投資范圍基本接近成熟保險市場水平。由表1 可以看出,2001 年,在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渠道中,銀行存款占比52.4% ,債券占28.4% ,證券占比5.5% ,沒有股票投資。到2014年,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等各類債券余額為3.6萬億元,在投資資產中占比38.2%;銀行存款 2.5萬億元,占比27.1%。投資股票和基金的余額為1萬億元,占比11.1%,較年初的10%增長1.1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十幾年來,銀行存款、債券等占比逐年減少,股票、基金的占比呈增加趨勢,資產結構正在逐步優化。
(三)保險資金運用的收益率呈現出W形變動趨勢
近十幾年來,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波動較大,呈現出W形變動趨勢。如圖2所示,2001 年至2014年,收益率最高為12.17%(2007年),最低為1.91%(2008年),平均為5.63%。2014年的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為6.3% ,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創近五年來最好水平。我國《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規定》中規定3% 的資金年收益率是底線,就近十年的總體平均收益率來看,我國的保險收益率正在慢慢回升。
數據來源: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
二、 保險資金運用和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保險資金運用結構不合理
2014年,我國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為93314.43億元,資金運用渠道主要為銀行存款和債券投資。這種資金運用結構雖然保證了資金運用的安全性和流動性,但是無法保證較高的投資收益。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結構不是很合理。同時,我國債券品種少,且多為中短期債券,缺少長期債券,導致收益率較低;股票投資一方面受到投資限制,另一方面由于股票市場風險較高,加之整個股市低迷,保險資金對股票的投資比例偏低。
(二)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較低
根據國際經驗,在成熟的保險市場中,只有當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穩定在7%以上時,保險公司經營才能進入良性發展軌道。一般國外保險公司的承保利潤為負值,但是投資收益率卻是高達10%以上。近年來,我國雖然不斷放開保險資金投資領域,但由于受投資政策、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投資技術和專業人才等方面的影響,保險資金并沒有進行有效投資,導致保險資金收益率水平偏低。2014年盡管我國保險投資收益率達到6.3%,創近年最高依舊低于7%。
(三)資金運用風險不斷積累
目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風險在不斷積累,面臨著多種風險,主要表現在:(1)資金運用規模很大 ,但投資機構相對來說數量少,投資水平不高,這使資產管理和運用存在較大的再投資風險;(2)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比重較高,與市場利率波動聯動的能力較差,因此面臨較大的利率風險;(3)缺乏長期穩定的投資渠道,大部分為短期投資,資金來源和運用不匹配,面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4)資金投資渠道基本全面放開,金融工具和衍生品種類繁多,情況復雜,對于那些在投資運用方面缺乏專業水平的公司,如果不考慮自己實際情況盲目投資,將會帶來更大的投資風險。
(四)保險資金管理和運用模式不靈活
目前,國內保險資金管理和運用的模式較為簡單,缺乏靈活性。各保險公司資金運作的組織形式主要是在其公司內部設立專門投資機構,如證券部、國債部等,也有個別保險公司委托證券公司和信托投資公司運用資金。這兩種運作方式有各自的優缺點:內設投資部的優點是保險投資受保險公司的直接控制、易操作。但也存在明顯不足:投資決策缺乏獨立性、易受干擾、資金運用程序簡單、投資管理不科學、投資效益難以得到保證等。
(五)保險投資管理人才嚴重缺乏
由于我國保險業發展較晚,發展程度不高,我國形成了重承保輕投資,重來源輕運用的局面。保險公司忽視投資專業人才的培養,缺乏具有較高專業性技術性的投資管理人才,特別是精算師、高級會計師和國際律師等尖端人力資源。不少保險公司的投資業務由從事承保或理賠人員擔當,造成許多投資決策者不懂投資風險,投資經營者不懂投資分析,投資經營不穩定,投資效益低下,甚至造成很嚴重的投資虧損。
三、、完善保險資金運用和管理的對策
(一)優化保險投資渠道,逐步放寬投資比例
我國巨大的保險資源與狹窄的投資渠道、嚴格的比例限制極不相稱,應進一步優化我國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放寬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比例,鼓勵創新保險產品。但是由于我國資金運用和風險管理能力較低,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拓寬投資渠道。
例如,2012年9月17日發布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鼓勵開展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和未上市企業股權,支持保險資金投資保險類企業、非保險類金融企業和與保險業務相關的養老、醫療、汽車服務等企業股權。在當前證券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加快對養老產業、保險相關產業的投資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一方面,隨著我國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產業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行業。各項政策法規也為保險資金進入養老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投資保險相關產業,如保險公司可以設立自己的體檢、服務醫院、汽車服務機構,這樣既可以避免道德風險、騙保等事件,又能增加投資獲得的收入,還有利于樹立保險公司品牌形象,壯大保險公司實力,一舉多得。
(二)建立高效運行機制,提高資金運用效率
一是加強資金專業化運作。保險資金運用必須建立專業化運作體系,實施專業化管理。鼓勵保險公司結合自身資源優勢,靈活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資金運作模式,允許有條件的保險公司設立專門的基金管理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對資金進行專業化管理,從而提高資金運用效率。二是建立靈活有效的投資決策機制。市場經濟中信息瞬息萬變,因此要培養對市場信息的靈敏度,及時做出反應,提高決策水平。三是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保險公司在安排投資前,需按照保費收入、還款期限及利率敏感度對保險產品進行細分,明確合理的投資策略和目標,制定適當的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方案,實現資產和負債的結構匹配和期限匹配。
(三)完善保險資金管理與監管體制
面對新形勢,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需要加以改進:一是制度建設還遠未跟上快速發展的形勢,二是監管人員的數量和素質還跟不上業務快速發展的要求,三是監管手段還落后于整個金融業監管的先進水平。要改變這種狀況,實現“控風險、促發展、保安全”的目標,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
(四)提高投資人員素質,培養一專多能的人才
保險公司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要改善保險金運用現狀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培養高水平的投資人才。
(五)建立風險管控體系,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針對目前保險資金運用中存在的再投資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等,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措施管理風險:
1、保險公司要建立科學的風險管控體系
一是根據壽險和非壽險資金期限的差異采用不同的投資策略。壽險資金的期限可以長達20—30年,保險公司注重投資的安全性和盈利性,而非壽險資金則期限較短,保險公司更注重其收益性。因此,不同的保險資金選擇不同的投資方式對于風險管控非常重要。二是要完善資產負債匹配管理。
2、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
監管部門要繼續對資金運用分類監管,掌握保險公司的各類資金運用情況和風險監測,將風險投資資金嚴格控制在規定范圍之內,提高風險識別、控制能力。同時立法部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設定具體明確的可供保險公司參考的標準,隨時監測自身風險情況。
3、借助現代信息系統防范風險
現代信息系統讓我們不用人工隨時盯著風險變化,并且還能保證與保險資金投資風險有關的信息能夠準確和完整地匯集起來,是風險管理的信息基礎。因此要使用標準化的數據口徑建立資金運用數據庫,并納入保監會的中央數據系統,從而可以及時了解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情況。建立保險資金運用風險預警體系,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設置風險預警的量化指標體系,提前對風險預警和化解。
參考文獻:
[1]王倩.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思考[J]保險市場,2011,(413) :66-68.
[2]胡宏兵.金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問題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09,(11).
[3]王瑩. 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問題及對策分析[J]財政金融,2011,(05) :58-63.
作者簡介:秦麗娟(1990-) 女 甘肅臨夏人,西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