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麗梅
當今時代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也是市場經濟轉型時期。經濟的發展要靠高科技的帶動,而人才是知識經濟創造者和傳播者,人才已成為知識經濟的核心和主宰。知識時代的競爭,本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要靠教育。教育事業中尤為重要的教師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教師教育的改革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千百萬教師的成長,關系到學生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的培養和提高,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而教育工作者中最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教師這一特殊的職業,負擔著培養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歷史重擔,因此,師德比其它職業道德有更加強烈的示范性。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教師形象是每位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不斷進取,贏得成功的力量所在。良好的師德是一位合格教師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的必備素質之一。
德育總是潛移默化地滲透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每位教師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擔負著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任務,德育工作的最好方式就是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所以,廣大一線的人民教師就要更有責任修煉好自身的道德修養,尤其是職業道德修養,去培養好祖國的下一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教師職業道德價值的體現,也是教師個體示范作用的真實寫照。
新的歷史時代下的教育對教師職業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發揚民族優良文化傳統,探索有效的師德建設方略,就成為教育工作者所面臨最需要解決的緊迫而艱巨的時代課題。師德建設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它強調的是一種真正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發展過程,即不斷研究社會環境變化與教師思想波動狀況,認真分析利害因素,實施調濟與治理相結合的綜合性師德建設途徑與方法,才能實現標本兼治,有效提高師德建設。
一、提高學識,自我反思,加深教師的人格涵養
針對教師思想實際開展學習教育活動,是提高教師師德修養水平,獲得師德建設實效的基本途徑和有效方法。從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出發,首先要組織教師學習有關師德建設的要求,例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小學初中教師教育行為規范要求》等內容,從而在廣大教師中樹立正確的師德觀念,提高思想道德覺悟水平,增強師德建設活動的自覺性。同時,還要鼓勵教師展開業務進修、學歷進修和自主學習活動,在提高教師業務理論與文化素養的基礎上,逐步培養教師含蓄守靜,樂觀向上的學者型人格,促進他們自覺加強修養,由他主學習變為自主進步。在這一過程中,自我反思是關鍵,可以采取經常寫些專題感受文章、教學隨筆、教育反思的方式,讓教師常能獲得反思的機會與心態,對自身的師德修養,對行業的風尚,對社會的潮流有一個思索認識與覺悟的時機。這樣,教師真正內化為自身一部分的學習活動才能有實際的教育意義和師德建設效果。
二、群體帶動,精神勉勵,發揮榜樣的感召力
教師的從眾心理與向上觀念,在群體中追求卓越的心態是最強烈的,它體現著一個教師真正的人生價值。為此,如何將一個學校的教師塑造成一個積極進步的團體,打造正直向上、勇攀高峰的團隊精神,就成為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力求長期抓,抓長效,形成對教師師德建設的正向引導機制。例如,學校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科學、民主地考評教師的綜合工作情況,評優、選先活動充分公開,教師努力奮斗就會被肯定,這樣就會加強集體的公信度與凝聚力,打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展教師的崗位評比、崗位練功,以及教書育人交流活動,會起到以禮服人的教育作用,利于廣大教師虛心接受。這樣學校推舉出的榜樣才能真正發揮感召力,帶動群體實現積極互動,從而形成良好的師德精神風尚,形成教育的合力作用。
三、適度物化,利益趨動,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市場經濟環境下,教師物質生活條件的滿足,是師德建設的物質基礎與客觀前提,在這一環境中,發揮經濟杠桿的調控作用,對于教育事業來說是十分有益的。在教育改革面前,真正實施教師聘任制與工資活化制,切實將教師的利益與工作績效掛鉤,并加大師德在這兩項制度中的考核砝碼,在利益的趨動下,教師的師德建設就會由外部要求轉化為內部需要,師德建設方面的條例規章才能產生強大的效力,引導教師就范。例如,學校可采取目標管理的方式,科學、系統、全面、公正地考核教師的工作效果,按效果進行評職晉級、聘任提拔、工資定額等活動,從而調動教師自覺加強師德修養,提高工作實效的積極性,就自然達到了師德建設的目的。
四、制度調控,行為疏導,發揮規誡的作用
當前學校的規范化建設與社會的法制化建設相同步,其中核心的內容就是各項制度的建立工作。制度健全本來就是師德建設的基本內容和發展基礎,況且,許多制度即是針對師德建設而定的,這就使師德建設走向了法制化、長效化的健康發展之路。在制定制度時應考慮到教師的言行舉止要有約束,更要有引導,即勸勉向善多于警誡責罰,以使教師行動有方向、有目標,不至于縮手縮腳,無所適從。這樣才能發揮制度建設對教師師德修養的疏導作用,使其沿著正確的軌道運行。
五、培育文化,培養志趣,塑造教師高尚人格
學校是承傳文化的場所,師德建設也應是一種文化的培育與積淀,發揮這一優勢,著力以先進的文化感召教師樹立高雅的志趣,形成高尚的人格。在這方面,學校可以發揮其資源優勢,引導教師多讀書,多運動,多開展藝術交流活動,給教師以凈化心靈,追求崇高志趣的機會。例如校園藝術節、師生聯歡會、迎季旅游等活動,讓教師在松馳身心,愉悅心靈的活動中,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與被受尊重,從而自覺培養高尚的教師人格,達到潛移默化的師德建設目的。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要樹立良好形象,必須嚴守“為人師表,廉潔從教”原則,正確施教,維護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光輝形象,為“教師”這一神圣職業增光添彩。這要求教師認真研究新時期下教師本身應該表現出的特點和規律,努力探尋科學途徑和方法,調動校內與校外相關因素,不斷進行師德建設探索與實踐,這樣才能使師德建設獲得轉機,并取得新經驗,奪得好成績,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蘭溪市水亭柏園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