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君
日語泛讀課程是高校日語專業語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精讀等其他日語課程教學的必要輔助。本文從高職高專院校目前在日語泛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圍繞著“如何認知和定位該課程”、“如何選用合適的教材”、“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存在怎樣的弊端”等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并就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研究現狀
目前高校日語泛讀課程,在教學中還存在著不少弊病,如教材選材:不夠實用,缺乏即時性、趣味性;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陳腐,不能適應時代需求;課堂教學存在的“泛讀不泛”的現象。泛讀模式大體是“單詞講解+翻譯句子+核對答案”教學法。傳統的教學模式把精讀課和泛讀課混為一談,教師經常按照自己的教學習慣,而不是按照學生的真實興趣來設計教學過程、組織教學活動,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積累語言知識,因而對泛讀課感覺枯燥乏味,閱讀能力難以提高。在教學內容上,教師過多地講解,以至于泛讀教學最終成了語言知識的傳授。這種教法忽視了文章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心理因素,不僅缺乏對學生閱讀策略的訓練,而且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指導作用這一原則。為了避免長期的惡性循環,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改進日語泛讀課堂教學方法刻不容緩。
二、教師對高校日語泛讀教學的認知
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首先要真正的理解日語泛讀教學的目的,泛讀教學不僅僅是使學生掌握文章中的單詞、語法、句子大意,更不單純是閱讀技巧的傳授,而是要培養有“戰略”眼光的讀者,最終實現從學習閱讀到在閱讀中學習的跨越。只有認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及教學目的的教師才能真正的根據學生的日語能力水平來把握每一次的課堂教學。
1.對泛讀教材選材的認知
目前使用于泛讀教學的教材種類繁多,體裁多樣。就教材本身來說不乏有些質量高、題材全面的優秀教材。但據調查不少學校在選擇泛讀教材時卻并不如精讀教材那般的仔細慎重,很多是“有樣學樣”,參照別校的選擇或是一本教材十年不變的傳承使用。俗話說教育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與時俱進”,好的教材并不表示是永久合適的教材?,F下有些學校使用的教材出版年代較早,即使文章內容不錯,也難免不夠新穎、用法陳舊、脫離了語言的與時俱進。也有些學校使用的教材難度梯度區分太大,對于一些高職院校學生來說語法太難,生詞太多,如不詳細解說,學生根本無從著手進行閱讀,這樣既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也給教師的教學增加了難度。
2.對日語泛讀課堂教學的認知
傳統日語泛讀課教學一直存在著“泛讀不泛”的現象。由于高職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短,專業課程的安排比較集中,各課程的學時分配也有限,因而泛讀課程也常存在著學時少、任務重的情況。許多教師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往往會在課堂上“滿堂灌”,將泛讀課按照精讀課的教學思路,精講單詞、語法,花大量的時間去講解文章細節,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機械式的傳授,并沒有有效的引導學生去主動的閱讀文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的機會很少,因而即使在講解中運用了各種閱讀技巧,但與學生來說,這種包辦型的灌輸教學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的被動地位和參與度不夠,所以一旦要獨自進行閱讀時,可能就不知要從何處下手了。
影響外語學習的因素眾多,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即外語教授者、接受者本身以及外語學習環境。外國人學習外語,外語語言環境上的欠缺是難免的,因而我們更應該注重另外兩種因素的合理調配。而傳統教學法的弊端就在于忽視了外語傳授者與接受者的本質聯系,過于注重“授”而忽略了“受”。鑒于此,我們可以借鑒現下流行于英語教學的“互動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是雙向交流型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閱讀進行指導時,需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及現有的日語水平,通過互動活動或者提問來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使學生也能參與進整個閱讀思考的過程。
三、研究方法
1.解釋聆聽式互動教學
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水平、難度、趣味性等有選擇性的選擇教材。其次,在選擇教學內容上也要注意篩選和整合,題材要廣泛,內容要由淺入深。例如學生經常對一些涉及到日本社會和日本文化的文章感興趣,而在閱讀時,如果缺乏對背景知識的認識,那么勢必會加大閱讀的難度,這時我們可以采用“解釋聆聽式互動教學”。教師提前安排好授課內容,讓學生課前去查閱資料或是借助網絡了解與閱讀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請學生以說故事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之后教師再以PPT或者短片的形式向學生解說。在解說過程中可以拋出相關內容的話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再去閱讀整篇文章。由于有了對背景知識的預熱,學生閱讀的速度和理解力必然會有所提升。
2.提問應答型互動教學
針對有些難度不大的文章,在教學時并不需要過多的去講解。教師可以課前準備好若干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給定時間讓學生快速閱讀文章,然后以“提問應答”方式,解釋和幫助學生跨出句子平面,從篇章整體上來把握,以提高閱讀速度。
3.課外閱讀互動教學
由于泛讀課程課時安排的限制,要想閱讀能力能有更大程度的提高,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為了鞏固課堂所學閱讀技巧和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教師應該給學生布置適當的課外閱讀教材,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日語水平,推薦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從中選擇。然后教師作為組織者,可以定期的開展讀書交流會,鼓勵學生寫讀后感,談體會。整個閱讀準備的過程是使學生從知識向能力過渡的過程,學生只有讀懂了才能說得出,并且這些書也可以成為教師今后泛讀備課的參考。
四、結語
教授一門語言,不僅是教授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向學生教授如何有效的去獲取知識和運用技能,即所謂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里的“漁”,便是學習策略。通過對泛讀教學方法的研究,要力求實現:
(1)使學生具備能讀懂日語文章,用日語思維,寫作,表達的能力。
(2)開拓學生視野廣泛了解日本。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自身素養。
參考文獻:
[1]外語教學多學科研究[林汝昌等,1995]
[2]陳曉飛.互動式大學英語泛讀教學研究.新鄉學院學報第25卷第4期.
[3]黃和斌.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1.
[4]侯衛.淺析高職院校日語泛讀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作者單位:安徽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