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萍
摘要:軍隊基層文化工作是我軍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也是激發官兵戰斗精神、催生部隊凝聚力和戰斗力、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必要途徑。本文以新的歷史時期軍隊基層文化建設為著眼點,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軍隊基層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新時期 軍隊 基層文化 作用
軍隊基層文化工作是為適應和促進軍隊基層建設全面發展,滿足和提升軍隊基層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各種群眾性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組織官兵進行文化娛樂和形象化思想教育的組織活動和領導藝術。軍隊基層文化工作是我軍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也是激發官兵戰斗精神、催生部隊凝聚力和戰斗力、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必要途徑。加強軍隊基層文化建設,對于緊貼強軍目標,深化新時期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激勵官兵軍事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和加強基層部隊的管理教育工作,陶冶廣大官兵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時期軍隊基層文化工作的指導綱領
在部隊,人們常說:文化工作不是萬能的,沒有文化工作是萬萬不能的。這個說法有辯證思想,有助于我們正確把握軍隊基層文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軍隊基層文化建設是基層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的重要基礎。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是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促進官兵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軍隊建設新的歷史時期,2002年總后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軍隊基層文化建設的意見》,2004年總政、總后又印發了《軍隊基層文化建設暫行規定》,規劃了基層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建設標準,并專門下撥用于基層文化建設的專項經費,軍隊基層文化建設緊跟時代和社會文化前進的步伐,走上了全面發展的“快車道”。 隨著信息化軍隊建設目標、任務的轉型和新時期軍人使命職責的轉變,2013年解放軍四總部頒發《軍隊基層文化建設規定》,對2004年頒發的《軍隊基層文化建設暫行規定》進行了修訂,這是新時期我軍基層文化建設的一部基本法規。此次修訂頒發《規定》,是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主席一系列決策指示的有力舉措,是積極適應時代發展變化和軍隊使命任務拓展的現實需要,是提高基層文化建設科學化水平的內在要求。《規定》指出,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圍繞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強軍目標,以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官兵主體作用,不斷激發文化創造活力,更好地教育人、培養人、塑造人,為加強部隊全面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提供強大的精神文化力量。緊緊圍繞強軍目標,著眼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對軍隊基層文化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新內容新舉措。例如,首次對野戰文化工作進行了規范,對網絡文化活動、DV動漫活動、儀式文化活動的內容進行了充實,對旅團文化活動中心、連隊俱樂部的文化設施裝備進行了細化,對全軍業余文藝會演、文藝骨干“軍營之星”評選、比賽的周期進行了明確。
二、新時期軍隊基層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軍隊基層文化工作需要圍繞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強軍目標,以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官兵主體作用,不斷激發文化創造活力,更好地教育人、培養人、塑造人,為加強部隊全面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提供強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一)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作用
軍隊思想政治教育與軍隊基層文化工作同屬于軍隊政治工作范疇,但軍隊基層文化工作能對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不可替代的深化作用。
一是基層文化工作的形象性使人直接感受到美和真理的存在,這就彌補了政治教育中對真理抽象理解晦澀難懂的不足。各種文化活動都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官兵積極投身于文化活動,可以主動與他人達成和諧,并對自身的思想、性格、情操、修養進行改造。其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不是通過邏輯關系證明出來的,而是用“聽得見,看得著”的形象顯示出來的。二是文化工作的情感性能強化對人的影響效果,這彌補了說理教育對人心理深層次影響的不足。情感是文化藝術的內涵,是灌注于思想這個最深層次的血肉。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于真理的追求。”而文化藝術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動人,是因為文化藝術飽含著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并把思想感情深化、積淀到形象的描繪之中,使其塑造的形象含有深刻的意蘊、帶著濃烈的感情色彩而具有震撼心靈的力量。這種對人更深層次的影響和震撼是政治教育中以理服人所難以達到的,以情感人能使人為之落淚,為之而獻身。
(二)對軍事訓練的激勵作用
軍事訓練是和平時期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提高部隊戰斗力的根本途徑,按照軍事訓練條例和訓練大綱,針對科學技術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信息化戰爭的特點,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戰備工作是檢驗部隊戰斗力的重要標志,按照隨時能遂行作戰、戰備執勤、搶險救災及應對突然情況等任務的要求,成為經常性的訓練工作。軍事訓練是部隊的中心工作,但要使官兵在軍事訓練中保持積極性和主動性,都離不開文化工作的激勵鼓動作用。
(三)對管理工作的促進作用
軍隊基層文化工作作為軍隊文化狀況的主要標志,不僅影響和制約著部隊戰斗力的生成、鞏固和提高,而且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意義上對軍隊管理工作起著促進作用。軍隊管理教育工作高度重視軍人養成,把提高官兵的素質,特別是政治素質和文化素質當作管理教育創新的基礎環節。軍隊基層文化工作創建以后,就成了軍人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影響人、塑造人,不僅直接規范軍人的言行,而且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引導著軍人的意識和行為,“潤物細無聲”地優化著軍人的素質。從我軍的現實看,軍隊基層文化工作不僅是軍隊管理教育借以塑造現代軍人的有效手段,而且在解決官兵理想信念、生活態度和道德規范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四)對官兵道德情操的陶冶作用
所謂道德,是指一定社會調節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所謂情操是指對具有一定文化價值或社會意義的事所產生的復合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審美感。道德情操是構成官兵綜合素質的重要因素,文化工作對官兵道德情操具有陶冶作用。
一是通過“審美”的獨特方式陶冶官兵道德情操。對各種美的形象的欣賞,引發情感的愉悅,在不自覺中深悟其內在意蘊,進而升華道德情操。這種文化陶冶往往超過說理教育的作用。因為高爾基說:“文學使思想充滿血和肉,它比哲學或科學更能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確性和巨大的說服力”。二是在自覺自由的過程中陶冶官兵道德情操。文化工作中的審美教育是依靠審美形態的美感作用,使官兵自覺自愿地在傾心賞美中達到對美的肯定與攝取,對丑的否定與摒棄,從而使受教育者得到陶冶教化。這種陶冶教化建立在官兵個性美化的心理需要和興趣愛好基礎之上,是官兵的一種自覺活動和自由選擇的結果。在這個教育過程中,官兵不再是教育者支配的被動的教育對象,而是能動地獲取教育的主體。
(五)對軍隊戰斗力的提升作用
部隊基層文化建設的目標由軍隊的目標所決定,并且為完成軍隊的目標服務。圍繞強軍目標展開基層文化工作,就是要使文化工作為提升戰斗力服務,使之成為戰斗精神培育的重要形式和載體。部隊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聚焦“能打仗、打勝仗”,基層文化工作自然不能例外,其根本職能就是不斷增強戰斗精神培育。新形勢下,部隊基層文化建設必須要牢固確立強軍目標的引領地位,堅持用強軍目標統一思想,提升部隊戰斗力。文化工作不僅在戰時具有巨大的精神鼓動作用,在平時也是官兵訓練和完成各項任務的“精神加油站”。我們必須始終讓部隊文化工作服務于部隊中心工作,始終為培育戰斗精神提供支持。凡是有利于戰斗精神培育的,就大力加強、不斷深化,切實使文化工作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和“第二指導員”,把堅持培育戰斗精神,打造戰斗文化,提高戰斗力建設水平作為衡量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指標。
習主席指出:“和平時期,決不能把兵帶嬌了,威武之師還得威武,軍人還得有血性。”戰爭年代我軍之所以能夠以劣勝強,重要的就是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怕萬難、敢于勝利的犧牲精神,這些精神正是基層文化建設塑造功能的集中體現。一直以來,我軍堅持發揮基層文化建設的熏陶功能,用先進軍事文化教育人、啟發人、改造人,啟發官兵覺悟,塑造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的形象,這種文化領先、啟發自覺的優良傳統絕不能丟。在新形勢下,扎實推進部隊基層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戰斗力為根本標準,充分發揮先進軍事文化鼓舞士氣、穩定軍心、煥發民心的作用,以文化力催生戰斗力,把廣大官兵的主要心思和精力聚焦到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上來。基層文化建設必須大力高歌英武,確立官兵敢打必勝的信念,用更優秀的文化作品激勵官兵忠誠使命、獻身使命、不辱使命,為全面提升部隊戰斗力奠定思想基礎。
總之,堅持以人為本、推動軍隊建設與促進官兵全面發展相一致,是新世紀新階段,黨對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要求。官兵素質是軍隊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我軍有效履行職能使命、圓滿完成各項任務的決定性困素。新時期軍隊基層文化工作對于適應軍隊現代化建設需要,培養造就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質、軍事專業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全面發展的新一代官兵,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軍營文化建設,是凝聚和激勵廣大官兵聚焦打贏、熱愛軍營、獻身國防的重要陣地。新時期軍隊基層文化工作應不斷創新工作原則和內容,以其獨有的形式和功能,為培養和提高現代軍人綜合素質,實現人與武器裝備的最佳結合,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國防科技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先進軍事文化論.解放軍出版社,2012.
[2]軍隊政治工作學編寫組.軍隊政治工作學.人民出版社,2011.
[3]劉志富.當代中國軍事文化發展論綱.國防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