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艷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不單單以提高學生成績為主要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教授給學生相應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在掌握相關方法的前提下自主學習,共同進步。主要圍繞小學生的預習習慣展開敘述,對語文教師應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預習習慣提出幾點合理性建議,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推動小學語文教學進程。
關鍵詞:語文預習 習慣培養 自主學習 科學評價
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通過預習可以使小學生提前了解文章內容,為之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預習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小學生綜合 能力的高低,進行充分、合理的預習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會促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課文。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滲透預習的重要性,讓學生自主掌握預習技巧,提升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
一、明確自主預習的具體目標
培養小學生語文預習習慣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指導學生明確自主預習的要求。小學生的年級較小,認識事物和接受事物的能力較弱,但是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教師在明確自主預習目標之前需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情況,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的原則上,結合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明確自主預習的目標,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學生自主預習是為了提前掌握文章內容,在課上學習時能跟上教師的思路。所以教師要認識到學生自主預習是學好習的前提,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制定不同的預習目標。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并不高。所以教師需要把預習當作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途徑,以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制定預習目標的出發點。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可以讓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預習一些故事性較強的文章。例如,《漁夫的故事》《父親的菜園》《小木偶的故事》等。這些文章的故事性較強,容易帶動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情緒,讓他們在讀故事的同時預習文章內容,提前了解教師所要講的課文。而小學中國年級的學生早已具備了一定的詞匯量,理解和接受知識的能力都較強,所以教師在針對這部分學生制定他們的預習目標時需要考慮中高年級學生的特殊性,需要讓他們在預習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增加預習目標的難度,讓他們通過完成目標增加信心,增加學習的動力。
二、合理選擇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方法
培養小學生預習習慣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從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角度出發,合理選擇培養方式,借助合適的方法激發小學生主動預習的興趣,幫助小學生適應小學語文教學方式。
首先,教師應該要求小學生在上課之前熟讀課文,把生字詞用筆勾畫出來,再從書中找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帶著問題再一次的瀏覽課文。小學生可以選用朗讀的方式熟讀課文,借此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當然,培養學生預習習慣要從學生小時候抓起,所以當學生剛步入小學校門時就需要培養他們的預習習慣,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滲透預習的重要性,并以身示范讓學生跟隨教師的腳步學會預習課文。同時,教師還需要有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長此以往,學生會主動探究,主動預習,主動思考。
其次,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養成勤動腦和勤動手的習慣,當遇到生詞時需要勤翻閱詞典和字典,既掌握字的結構又了解字詞的意思。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則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教學時多講解一些查閱詞典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前查詢重點字、詞,并加強這一方面的訓練,使其成為學生預習的一項工作。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查閱字典以及詞典的技能,并挖掘這項工作的樂趣,為今后自己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除了指導學生熟讀課文、查閱字典,詞典之外還需要指導學生對學習信息進行收集,信息的收集工作在預習環節中是尤為重要的,它是學習的支撐也是學習的動力。大部分小學生還不具備信息收集的能力,所以教師需要與學生共同參與到信息收集過程中。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主要側重講父子之間的感情,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先搜集資料,查閱作者寫作的背景和時代,并搜集與地震有關的信息。可以包括:地震自救小妙招、地震的征兆以及地震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學生在搜集過程中加深了對文章內容和結構的理解,有利于更好地學習。
三、科學評價學生的預習工作
習慣是主動形成的,為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教師還需要科學評價學生的預習工作。學生預習成果會在課堂上直接展示給教師,而教師則需要對學生的預習工作進行科學評價。小學生在預習之后如果掌握知識比較牢固,會樂于表現自己,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支持。所以,教師需要及時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肯定學生的努力,幫助學生建立信心。教師的檢查和評價工作需要貫穿到學生預習的方方面面,并仔細觀察學生預習的方式、預習的過程以及最終形成的成果,給予學生全方面的評價。在檢查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重視學生的書寫情況和課后反思情況,把科學評價和學生的預習活動以及課堂授課融合在一起,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評價學生認字、讀字情況時不應該單單局限在學生認字多少,書寫正確率上還應該涉及到學生在認字識字之后收獲的經驗。為了鞏固識字成果,教師可以定期讓學生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從而實現經驗共享、共同進步。當學生在課堂提出自己獨到見解時,教師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表揚,而是需要表達對學生的肯定,肯定他“預習的充分、看書仔細、見解獨到”。
總而言之,教師應加大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關注度,指導學生掌握相關的預習方法,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預習的能力與水平,讓小學生能夠主動學習,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曾益存.小學語文預習習慣培養初探[J].讀與寫,2015,(08).
[2]雷芝蘭.培養學生預習習慣讓語文課堂更高效[J].語文學刊,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