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來,慢下來
宏大的時間,像進站的列車
親人們依次走下,返回泥房草場
他們側過臉
仿佛流水中的容顏
塵埃的眼神,夢一般安靜
慢慢剝落……
他們看我的最后一眼
完全不像,我看他們時的哀傷
小藍調
小小安溪村
像母親烙的半只玉米餅
掛此生必經的路上,小村莊用母親的懷抱
引誘我——
從這里生,在這里長
這么多年,村莊無雪
小溪無恙
只是母親,一年一年發白勝雪
每次回村,小溪就像
山里的黃蜂,蜇我
讓我的心
小小的,疼一下
再疼一下
春風祭
寫下春風二字時
春風,已打馬越過安溪村
越過了清明
我只在紙上牽到春風的裙角
就這一柳枝般的裙角,像極父親最后的話
一下丟進心里
扎了根,再也走不出
大雁塔
我所了解的大雁塔
與大雁無關,它用石頭砌成
仿佛墓碑,是地下的許多人和事
長在地上的部分
緘默著,向深處延伸
我所了解的大雁塔,又似乎
與大雁有關
它越過了那么多朝代
像一只蹲著的雌雁,把一個個朝代
生下的蛋
孵化成人間的飛翔
秋 城
——致長安
秋,是錦衣衛,是浪里白條
從身體的外城河潛入
與風,與雨,里應外合
一舉攻下城池
南方,河水漸瘦
帶走了過往的翻騰,仿佛一撥撥
難民
我意外聽到了呼救聲
一個人逛西安
上鐘樓
下鼓樓
召喚一派大好山河
銅馬車在天上
目光威儀,安撫一排路燈
再用半瓶礦泉水
澆一澆古城樓腳底的花草
這蓬勃的天下黎民
晨鐘暮鼓
權當一個完整的朝代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似入定老僧
聲色未動
由第三紀紅色砂礫巖組成
從海里,隱秘地生長為陸地,生長為
山的仰望
山間佛像,走上了石窟
緩慢成一個個朝代的紋身
它們都懷有一顆匠人之心,身揣草木
每一尊,都像時光的手語
因善而長
人至中年
一些人,終于抽象為漢字
散落到各種詞典
一些事,終究要從歲月的床上給叫醒
只有野草,綠著
只有風,神經質吟誦自己的民謠
只有一所泥房
坐禪許久,隱忍了幾個春天的雨水
右側溪流的歌里,單單抹去了
四季的痕跡
陽光,把自己混進了月光
大半生白雪茫茫的草原
有沒有
金黃色的牛羊和馬匹
來 路
每一段流水,都愿嫁于歲月
風來,就起波瀾
有多少坦途,與眾不同
它有起伏的呼吸和花朵,源泉和晨曦
我的來路
并非風賜
梨花劫
如何自絕草木和人民
如何涅槃于一汪清澈
只有先做寺前一樹梨花,走完一生
才能擁抱整片泥土、整座山
如何做成梨花,堪比哲學題
撲撲簌簌落下來,卻像木魚
敲醒落英
一季的劫洗
我只是其中一瓣
塵世之軀
自有寺院回收
落 雨
打開清澈、渾濁、邪念和它的
義無反顧
打開寂靜,和夜的貓眼
它落在我身上,用了我熟悉的文檔
它串通瓦背、梧桐和土地的赤裸,合謀了
一個雨季的政變
單簧管的音調中,很多人
看不見傷口
只有打開,才見森森白骨上刻字
一個接一個,滲入泥土和時光
落在我身上的每一顆雨
都在向我打開它自己
有 寄
今夜,把世間的燈盞換上月亮
把月光剪作一縷縷風
分寄給迴轉三遍以上的名字
說出想說的話
陌生人
我也為你備下了
紙上的馬匹和酒杯
百花渡
歲月搭出村頭古石橋,獨自來回
老樹站在橋那端,我在橋這端
這個僻靜的小村
名字美如宋詞,花一樣
爬上土墻的頹敗
尋遍百花渡,我沒有見過哪朵花
渡過水,渡過天空
回到落葉,回到一層一層
積攢的落寞中央
是誰把它細細疊在手心,砸到心里
我懂得這神秘的酸痛,但不悲傷
我只是像一陣微風
側目,一個近乎無人的小村
作者簡介:大喜,本名孫文喜,1967年生于慶元,祖籍浙江淳安,離開二十余年后重拾詩筆,有少量作品見于報刊,麗水市作協會員,現居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