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根 林育茲
摘 要 獨立學院是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來,李克強總理多次在公開場合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學生結合專業優勢開展的科技創新活動越來越得到更好的鼓勵和支持。近幾年來,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機電工程系在大學生科技創新機制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優異成績,經歷科技創新實踐的學生在就業單位受到青睞,同時個性化能力得到了充分發揮。
關鍵詞 大學生 科技創新 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6.004
Abstract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cently, Premier Li Keqiang repeatedly in publicly called for a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nd peoples', college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to carry o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more and more better to encourage and support. In recent years, Xiamen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echanism wer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achieved excellent results,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actice experience in the employment unit favored, also ability to personalize has been into full pla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0 引言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是普通全日制本科高等學校中,按新機制、新模式與社會力量合作創辦的本科層次的獨立學院。她在招收生源、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方案上,都有別于母體高校。其中,機電工程系的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4個工科專業,是屬于應用性強、與生產實踐結合緊密,就業面寬的學科。因此,探索獨立學院工科專業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對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性人才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獨立學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
1.1 創新能力培養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
我國高等教育法中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擁有一支高素質、高創新能力、高實踐能力的科技隊伍是縮小中國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實力上差距的必然要求。在大眾化教育時代的今天,獨立學院已經成為本科教育的主陣地之一,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更是責無旁貸。
1.2 創新能力培養是獨立學院跨越式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衡量標準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原來注重學歷轉變為注重能力,從重視能力逐步轉變為注重創新能力。這給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就業導向。對于獨立學院而言,招生人數與就業率是緊密相關,招生的數量和培養質量更是關系到獨立學院生存和發展的大課題。作為獨立學院要提高整體辦學實力和創立品牌,就必須加大力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1.3 創新能力培養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 2014 年起,大學教育已經進入“95 時代”,即大學生出生于1995 年之后。從調查數據表明,他們的自我意識更為強烈,對于想得到的知識、能力都有非常明確的要求,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樂于接受挑戰,渴望成才。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成才意識、提升學生的自我滿足感、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以便于能夠更快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2 獨立學院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存在的問題
2.1 學生創新熱情高漲,個體素質參差不齊
獨立學院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具有很高的創新熱情,剛進入大學就迫切加入各類創新組織(科創中心,CAD協會、發明協會等)。由于高中階段養成學習上的背記式、生活上家長的呵護式習慣,當進入大學校園后,必然存在很多不適應性,包括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創新意識。個體差異表現為對于學習上缺乏專注精神,容易見異思遷,跳轉專業;在遇到困難時不能吃苦,容易放棄;在處理問題上缺乏原則性,包容性差。從整體而言,在學習主動性方面,比“985”、“211”院校更是有不小差距,缺乏自主學習和深入探究習慣。
2.2 學校支持力度有限,教師指導力量薄弱
科技創新活動的主體雖然是學生,但教師的指導作用仍不容忽視,教師指導效果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形成至關重要。對于定位為教學型的獨立學院,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本科教學,除了繁重的工作量外,教師主動參與科研的積極性不高,學校在經費和政策上對教師科研的支持力度有限。由于科研成果匱乏,導致學生參與課題的訓練機會非常有限。
2.3 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限制了學生科技創新思維
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課堂教學,注重知識的講解,忽略了知識與能力之間的聯系,造成很多學生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客觀上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和發展;而傳統人才模式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要求不高,實踐教學隊伍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實踐效果。
3 大學生科技創新激勵機制的創建與實踐
3.1 以人為本,重視個性化培養
在總結前期學生能力培養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相應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引導。如大一學生鼓勵成立相應的興趣小組,依托CAD協會開展 “新生CAD”三維建模技能競賽,依托科創中心開展新生“創意”競賽,并提供系內導師庫給學生,引導他們主動與指導老師溝通了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內容和意義,培養大一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鼓勵一部分學生與高年級組隊觀摩甚至真正參與到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中;針對大二學生,積極鼓勵其參與到各類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如福建省“匯識杯”CAD三維建模技能競賽、全國CAD建模大賽、福建省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飛思卡爾”智能車比賽和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大賽等,營造大眾創新的氛圍;針對大三、大四的學生,積極引導他們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訓練計劃,積極鼓勵學生申請國家專利或參加更高級別創新創業賽事如“海峽杯”工業設計大賽。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機電工程系的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是希望并支持每位機電學子畢業時都能有一項科技創新“成果”,或專利或項目或競賽獲獎。
3.2 創建激勵機制,形成創新合力
2004年機電工程系在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成立的第二年成立,當年就成立了CAD協會,是嘉庚學院最早成立的學生創新型組織,長期由專職老師擔任該組織的指導老師。該組織利用周末時間堅持給系內學生免費培訓各類制圖軟件的使用,并與福建省工圖學會和廈門匯識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每年組織一次新生CAD三維建模競賽和福建省CAD三維建模技能大賽,使同學們學有所用。
2012年成立了機電工程系學生科技創新中心,有系內輔導員和一名專任老師作為組織的指導老師,設立了競賽部、項目部和專利部,專項對接給類學術科技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專利申請事宜。并定期邀請有經驗的老師和學長給感興趣的同學開展各類創新類講座。并對各類科技創新活動材料進行匯總,按照賽事舉辦的規律定期給全系學生發布消息,并在科創活動進行過程中做好組織協調和服務工作,減少其他同學和老師的工作量,使他們能夠專心地投入到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中。
2012年在學校尚未明確對學生進行科技創新獎勵時就率先設立了《廈門大學機電工程系學生科技創新獎勵辦法》,針對學生在各類學術競賽獲獎、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申請專利和發表論文進行相應的獎勵。2013年為了進一步吸引學生參與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設立了《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機電工程系關于學生科技創新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在嘉庚學院先行先試對于參與并完成各類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同學可以申請抵扣4學分以內的專業和公共選修課。
對于指導老師按照系內文件規定也給予相應的工作量減免,對于獲獎的指導老師進行額外獎勵;同時指導老師帶領的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在學生進入大四時可以優先選擇作為自己的畢業論文指導學生,先前指導的項目可以進一步深入完善作為學生的畢業設計,使得之前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有一定的傳承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3.3 深化校企合作,密切協同育人
傳統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將生產過程滲透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使之為企業服務。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機電工程系先后與24家機電類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這些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專業實習和技能培訓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在機電工程系設立大學生創新基金,其中西門子(中國)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9萬元、廈門匯識科技咨詢有限公司5萬元、深圳市元碩士自動化有限公司5萬元、龍巖市富泉科技有限公司5萬元、廈門啟和電器有限公司4萬元、廈門創信億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4萬元用于支持學生開展校內和公司的科技創新活動,并對成果優異的學生及指導老師進行相應的獎勵。這種校企合作模式突破了原有模式的局限,讓學生體驗到了自己幫助企業完成項目、解決問題的樂趣,同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科創和生產實踐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參與學生科創活動的積極性,高校和企業協同育人的理念真正落到了實處。
3.4 加大開放實驗,創新成果喜人
為了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專業實踐中發機電工程系各專業及公共實驗室全天候對系內學生開放,并安排了專職老師指導學生使用各類實驗器材來輔助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這一點在嘉庚學院乃至整個獨立學院中都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幾年的摸索實踐,這些舉措調動了全系師生參與大學生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僅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一項,2013年包括(國家級、省級、校級)共有13項結題,2014年為27項結題,2015年為29(下轉第107頁)(上接第8頁)項(申請數量)(見表1)。
三年來學生申請專利數量共計24項,包括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20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其中09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2)班有5名同學拿到國家專利,其中陳國臻同學大學期間提交了7項專利申請被媒體稱為“專利小王子”,他們班級被稱為“專利班”。三年來機電工程系學生參加省級以上獲獎共計68項,其中國家級獎項為7項;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初機電工程系派出9支隊伍參加福建省大學生工程訓練競賽,共摘得一等獎9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一等獎數量及總獎項數量在全省18所參賽高校中排名第一,我校因此榮獲“優秀組織獎”。其中一支隊伍在8字型競賽中排名全省第一,將代表福建省參加全國第四屆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