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軫
8月19日周五,騰訊港股報收201.80港元,對應的市值是19 103億港元,相當于2 463.81億美元。而同日美股,阿里巴巴報收96.86美元,市值為2 396.2億美元。兩相比較,騰訊市值多出67.61億美元,差不多相當于新浪和搜狐市值的總和。這也意味著騰訊的市值終于超越阿里巴巴,再次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企業。
騰訊市值趕超阿里巴巴,業內自然少不得分析。說理由,很簡單,上至戰略布局下至產品對比,總能找出許多似是而非的論斷。但在筆者看來,卻還是愿意將這種變化視之為:網絡游戲業戰勝網絡廣告業的縮影。
為何過去的一兩年里面,以網絡游戲為核心的騰訊比以網絡廣告為核心的百度和阿里巴巴更受到資本市場的歡迎?筆者的觀點是:在流量越來越貴的趨勢下,高毛利的游戲業務更為耐抗。關于互聯網的流量越來越貴,這一點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否認。畢竟在上網滲透率極高的前提下,除了巨頭之外,還有一堆創業企業需要爭奪流量,這也意味著成本越來越高。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各大巨頭相繼宣布自己扶植原創的計劃,金額動輒以億元人民幣計算。在企業層面來看,這都是額外的花銷,都是成本的增加。雖然這類獲得內容以吸引客戶的成本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未必會被視為流量成本,但實質是一樣的。
成本的快速提升,意味著侵蝕營收的增速和毛利。以騰訊為例,其廣告業務的收入增速為60.37%,是高于增值業務的。但是其成本的增速卻高達82.83%,高于收入,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實際毛利增速大降至40.01%。反觀增值服務,雖然收入增速一般,但借助《微信》導流等得天獨厚的手段,其成本增速低于收入,于是毛利增速達到40.33%,超過了廣告。在可以預期的流量成本攀升下,網絡游戲的高毛利至少耐抗一些。從這個角度來看,騰訊被看高,股價表現更好也就不奇怪了。
小米進軍美國,風險遠大于機遇
面對智能手機市場整體下降的趨勢,不僅是蘋果和三星等業界巨頭日子不好過,小米和華為等國內企業過得也并不開心。于是,想辦法找出路就成了手機廠商們近段時間的頭等大事。對于國產手機廠商而言,進軍海外市場一直都是最好的出路,所以小米在最近宣布要進軍美國市場。可是,在這篇文章的作者看來,小米這樣做顯然并不是一個好主意。首先,美國的市場相對成熟,人們對產品的認知度已經相當高,市場相對穩定,想要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是很難做到的。其次,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專利話題。作為小米而言,進軍海外市場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專利。由于其創立時間相對較短,專利積累還不夠豐富,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軍監管嚴格的美國市場,無疑是自找不痛快。在作者看來,相較于進軍美國市場,小米更應該做的是先穩住國內的市場,這樣才有發展的出路。

流量經營生態化,是對流量本質的再思考
在目前的互聯網業界,關于流量的話題是常說常新。的確,目前所有的互聯網產品都在瘋狂的爭奪流量以及流量入口,于是就衍生出了這篇文章想要探討的問題,那就是流量如何經營。雖然從表面上來看,這篇文章的主題更多的是講解了中國電信這個基礎電信運營商的各種流量戰略,但我們也可以從其中受到一些啟發。畢竟目前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用戶作為流量的生產者和消費者,蘊含著各種各樣的信息,通過這些行文,可以讓一個企業的營銷方案更具針對性。從這一點上來看,經營流量就是很有必要的了。當然,反過來對用戶來說,也能收獲質量更高的服務,可謂雙贏。

被資本寒冬嚇壞了?硅谷人說這才是創業好時候
對于這篇文章講了什么,小編認為可以這樣概括,那就是在資本寒冬之下,硅谷的科技大佬們認為,還有很多領域可以去創業,并舉出了一些例子,并對這些例子進行了一些整理和概括。在小編看來,這樣一篇文章似乎更適合目前正在創業或者準備創業的人去看,因為項目的選擇在整個創業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一點。但是,千萬不要因為有人推薦,就貿然地闖入這樣一些領域。畢竟你能想到的,還有很多人也會想到,這也意味著未來你有可能會多一個競爭對手。小編一直都認為,創業應該是一件經過深思熟慮的事,而且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在某些垂直領域創業似乎成功率會更高一些。

擔任蘋果CEO這五年:我已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作為全球最大企業的CEO,蒂姆·庫克的一言一行都十分引人關注。至于今天我們給大家推薦的這篇文章,其實是《華盛頓郵報》在其任期將滿五周年之際,做出的一篇專訪。在看完了這篇文章之后,小編有一個直觀的印象,那就是喬布斯并沒有選錯接班人。為什么這么說呢?的確,在蒂姆·庫克上任之后,蘋果沒有了喬布斯時代那種令人嘆服的創新能力,這也讓很多人對庫克產生了不滿。可是,喬布斯那天才的創新能力幾乎是不可復制的,至少目前的科技圈還沒有能和他在這方面相提并論的人物。既然喬布斯的成功不可復制,那么“守業”就是其接班人,也就是庫克的最主要工作。在這一點上,庫克其實干得很棒,不僅成功將蘋果推上了世界上市值最高公司的寶座,還在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穩穩守住了喬布斯打下的江山。俗話說得好,“創業容易守業難”,庫克也在這篇專訪中回顧了自己近五年的CEO生涯,其中有許多想法和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的。

網易為什么能做到市值280億美元
讀完這篇文章,小編認為作者想表達的核心觀點其實是:為什么在快速迭代的互聯網世界里,網易在近兩年來幾乎沒有抓住任何風口的情況下,做到280億美元的市值,成為國內互聯網行業市值排名前列的公司呢?文中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從產品形態到管理者個性,再到企業文化。雖然文章的字里行間充斥著軟文的嫌疑,但卻講得頗有幾分道理。確實,對于網易而言,正是由于有了游戲業務這個巨大的“現金牛”做基礎,在沒有業績壓力的前提下,它有了足夠的時間和資本去“折騰”一個又一個的產品,并讓這些產品都有極佳的用戶體驗。而這樣產品運營理念,正是網易獲得成功的基礎。

無證餐廳屢禁不止 外賣平臺明知故犯
其實,從外賣平臺建立伊始,“黑作坊”就開始屢見不鮮,而在這些平臺迎來高速發展期之后,這種情況開始愈演愈烈。雖然不斷有媒體對這些“黑作坊”進行報道,相關執法部門也不停地進行打擊,社會輿論也不斷譴責這種行為,但為什么還是屢禁不止?說到底,還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對外賣平臺的監管處罰力度不夠。畢竟這些“黑作坊”的業績通常都相當不錯,能給外賣平臺帶來大量收益,也才導致了平臺不斷地鋌而走險。如果能加大監管和處罰的力度,把敢于接受“黑作坊”的平臺罰得“肉痛”,甚至讓這些平臺辦不下去,相信這樣的情況就能得到有效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