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安平 孫國山
摘 要:該研究通過開展阿維菌素防治板栗針葉小爪螨試驗,結果表明,不同劑量的阿維菌素對針葉小爪螨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采用稀釋1 500~2 000倍液噴霧的經濟成本最低,防治效果最好。
關鍵詞:阿維菌素;板栗;針葉小爪螨;試驗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7-0092-02
桐柏山區栽植板栗的歷史悠久,栽種的品種良莠不齊,大多管理粗放,種植結構不合理,蟲害多發,不時造成危害。近年來極端天氣多發,以針葉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 jaacobi)為代表的板栗食葉害蟲常常會暴發成災,給板栗生產造成了嚴重的危害。針葉小爪螨,俗稱板栗紅蜘蛛、栗紅蜘蛛等,屬蜱螨目葉螨科,是板栗主要食葉害蟲之一,是為害板栗的重要刺吸式害蟲。主要以幼螨、若螨及成螨刺吸葉片危害,葉片受害后呈現蒼白色小斑點,斑點尤其集中在葉脈兩側,嚴重時葉片變黃焦枯,樹勢衰弱,果實瘦小,嚴重影響樹勢的生長和栗實產量。2011年該蟲在桐柏山區首次發現,至2012年已擴展到全縣多數板栗種植區域,呈擴展蔓延之勢加快、疫點增多、局部暴發成災的發展態勢。
據報道,在針葉小爪螨受害嚴重區,一般板栗的產量損失達10%~30%,嚴重的可達30%以上,造成了板栗質量下降和栗農收入的減少,嚴重影響了板栗產業的健康發展。多年來栗農主要依靠化學農藥防治該害蟲,許多栗園施藥頻繁、劑量較高,常造成濫用農藥,引發板栗農藥殘留量超標、害蟲產生抗藥性、板栗園生態系統惡化等問題。因此,篩選出對針葉小爪螨的經濟、實用、高效的防治藥劑十分必要。
1 監測調查
通過開展針葉小爪螨專項監測調查,掌握其在桐柏山區的發生規律、生活習性、危害程度等情況,為開展試驗研究提供依據。通過踏查,發現有針葉小爪螨危害癥狀,對受害板栗及其周圍500m范圍內進行詳細調查,著重調查受害板栗種類、株數、受危害程度、蟲口密度、樹下植被環境、周圍其他植物的分布及生長情況等,做好記錄。通過專項監測調查分析,發現全縣共有3個嚴重發生區域,若蟲平均蟲口密度為7頭/100葉,嚴重的達到57頭/100葉,中度以上發生面積3 333hm2,中度以下發生6 666hm2。發生最嚴重的朱莊、吳城、大河等鄉鎮的板栗集中連片種植區域,危害嚴重時幼嫩葉片被取食后嚴重失色,造成新生葉片營養供給不足,嚴重影響到板栗的生長,給板栗生產和自然環境帶來了極大破壞。通過開展專項監測調查,全面掌握了針葉小爪螨在全縣的發生范圍、面積、受害板栗種類、受害程度(表1),為開展防治試驗研究提供了基礎數據。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藥劑、器械 試驗藥劑采用江蘇劍牌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阿維菌素油懸乳劑,阿維菌素有效成分3%,農藥登記證PD20111267,生產批準證HNP32063-A8101,產品標準號Q/32095JNA006。試驗器械采用江蘇南通市廣益機電有限公司生產的“廣益”3WF型彌霧機。
2.2 試驗環境 為了使試驗研究具有代表性,經多次實地踏查、論證,試驗區選擇在吳城、大河2個鄉鎮,每個鄉鎮選取一個規模較大的板栗基地作為防治試驗區。試驗區土壤為黃棕壤,肥力中等,地勢為淺山丘陵,均建設有生產道路、灌溉系統、管護設施等,距離村莊、河流、池塘及交通干線道路較遠。試驗區板栗平均高5.5m,郁閉度達0.8,冠幅4.6m,板栗長勢一致,林下有少量雜草、野蒿等草本植物以及少量荊條、野酸棗等小灌木。
2.3 試驗設計 每個試驗區設置A、B、C、CK四個面積相等的小區,A、B、C三個小區為施藥小區,CK小區為清水對照,每個小區面積0.07hm2。每個處理小區林相、品種、長勢、立地條件、植被、受害程度等自然因子基本相同,小區設置間隔500m,隨機排列。處理A、B、C分別噴施阿維菌素2 000、1 500、1 200倍三種濃度的藥液,采用背負式彌霧機機動噴霧防治,確保藥液覆蓋均勻。
2.4 試驗時間 施藥時間選擇在2013年若蟲危害盛期的6月13日下午16:00以后,風向穩定,風力2~3級,天氣晴朗,施藥前后3d無降雨、干熱風、暴雨、冰雹等極端天氣,土壤墑情適宜,板栗生長狀況正常。按照要求采用彌霧機機動均勻施藥,確保藥液附著均勻一致。
2.5 統計分析 施藥結束后3d、7d、11d分別檢查防治效果。通過調查施藥前和施藥后的活蟲數量,計算殺蟲率,分析防治效果。在用藥及蟲情調查期間未使用其他防治藥劑,蟲害發展穩定,氣候未見異常,各項外部條件符合試驗要求。計算公式如下:防治效果(%)=[1-(對照區藥前活蟲數×處理區藥后活蟲數)/(對照區藥后活蟲數×處理區藥前活蟲數)]×100。
3 結果與分析
通過實驗分析表明,采用阿維菌素防治針葉小爪螨具有不傷及天敵,不對環境造成破壞,對害蟲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表2、表3)。據觀察,施藥1d后針葉小爪螨低齡若蟲取食能力降低,部分若蟲已經死亡,2d后活動能力減弱,基本不取食,3d后大部分已經死亡,少量零星若蟲頭部翹起,瀕臨死亡。通過試驗證明,阿維菌素油懸乳劑能較快殺死若蟲,防治效果較好,最佳防治時期應在針葉小爪螨若蟲期進行集中防治,此時危害較輕,防治成本較低,可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時可采用稀釋1 500~2 000倍液噴霧,達到經濟成本最低和防治效果最好的目的。阿維菌素殺蟲譜廣、高效、低殘留、對環境友好,對其他食葉害蟲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可降低對害蟲防治的成本。
4 討論
通過系統監測發現,針葉小爪螨的發生因栽培環境、管理、氣溫、降雨和雨日天數等條件不同而有較大差異。一般背風向陽的板栗園,越冬蟲口存活較多,春季蟲害發生較早。在不同板栗品種之間,一般以葉片萌發較早,芽葉較密,持嫩性較強的品種受害較重。雜草多的板栗園蟲口較高,板栗長勢較好、均勻一致的發生蟲害較少。調查表明:陽坡比陰坡發生早、危害重,中坡比下坡發生早、危害重,東西坡比南北坡發生早、危害重。另外,經營管理水平不一,蟲害發生的程度也不同,常修剪、中耕的板栗園,注重保護自然天敵,針葉小爪螨發生的少,危害較輕,反之發生較多。氣溫、降雨量和雨日天數也是影響蟲口消長的主要氣候因子。冬季氣溫的高低影響越冬成蟲的存活和繁殖,陰雨晴日天數影響其繁殖。在春季氣溫升高到10℃時開始活動,周平均氣溫在17~19℃,是其生長與繁殖的適應的溫度區間,最適和生長繁殖溫度區間為20~26℃,這時板栗生長旺盛,幼嫩芽最多,食料充足。當溫度持續達29℃以上高溫時,不利于害蟲的生長繁殖,蟲量急劇下降。高溫、干燥是針葉小爪螨生長發育和繁殖的有利條件,適宜溫度為20~26℃,夏季高溫干旱時有利于種群增加。針葉小爪螨多在葉片正面活動,陰雨連綿、強度降雨可以使種群數量顯著下降。
5 結論
由本次試驗可知,阿維菌素是可以廣泛適用于針葉小瓜螨害蟲防治的農藥,能有效地控制害蟲蟲口數量,同時不傷害其他天敵昆蟲,符合無公害農藥應用發展方向,應用前景廣闊。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