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賓
摘要: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五千年的文化底蘊使得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并被運用在各個領域中,以它們獨特的魅力展現著中國的文化特色。中國傳統文化在美術創作中的運用非常廣泛,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運用,使得中國的繪畫展現出了獨特的魅力,也促進了中國美術創作的發展。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美術創作的發展,下面就傳統文化視野下美術創作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在美術創作中更好的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讓美術創作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關鍵詞:傳統文化 中國美術 創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J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6-0120-03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日益加快,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人們開始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尤其在美術作品的欣賞方面和對藝術的創作要求方面越來越高。為此,越來越多的美術創作中開始運用中國的元素符號,在美術創作中加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既是現代美術創作者的創新,也是傳統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下面就傳統文化在美術創作中的運用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一、美術創作中運用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美術創作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體現,也是一個民族整體審美趨向的反應。從古代的陶瓷繪畫到壁畫、再到現代的油畫、工筆畫等美術創作方式,其中所表現的就是我國傳統的文化元素[1]。比如:《年年有余》中的傳統文化符號,《荷花》中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反應了傳統文化中人們的高貴品格。在當今社會發展的今天,關于美術的創作與發展,人們的觀念各不相同,筆者認為,美術的創作來源于民族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體現。那么美術的創作應該與民族傳統的文化相結合,在傳統文化符號的推動下,能夠更加全面的展現民族的特色,增加美術創作的魅力[2]。我國與古埃及、古巴比倫王國、古印度并稱為“四大文明古國”,但是,如今只有中華文化依然存在,因此,對于我國而言,在美術創作中運用中國傳統的文化符號可以增加中國文化更加獨特的元素。
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相互交流、分享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文化的交流與共享讓美術的創作元素越來越多樣化,它包含的元素越來越多,增加了美術創作的豐富性。同時,也讓美術創作與經濟的形態相聯系,出現了一些以追求經濟效益為目的的商業美術創作,快餐式的文化與創作沒有任何的價值。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下,藝術的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對于傳統文化的運用,不僅能夠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同時也能促進我國文化向多樣化方向發展。比如:在當今的美術創作中,作品所表現的思想與人們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傳統美術創作中,傳統文化的發展在美術創作中具有其獨特的必要性。
二、在美術創作中如何更好的運用傳統的文化元素
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底蘊豐富,如何將豐富的傳統文化運用到美術創作中,讓美術創作的內容更加豐富多樣。
(一)大力開發運用民間美術資源
我國的歷史悠久綿長,文化形式多樣,多起源于民間,勞動人民是文化的創造者,因此,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與基層的人民群眾緊密聯系,挖掘民間對藝術情感的表現方式,將形象的藝術用美術創作全面的表現出來[3]。對于美術創作者而言,他們了解民間的生活不僅只停留在表層,而是要深入到民間人民的生活中,走進民間人民的情感世界,感受他們對人、事、物的態度,才能創作出具有豐富表現力的美術作品。
比如:民間的年畫。年畫在過年期間非常的流行,年畫的形式、圖案也是多種多樣,在傳統的民間年畫中,有古代的歷史人物(門神秦瓊、尉遲敬德),還有人們的寄托(年年有余、福祿壽星)。隨著現代元素的增多,在傳統年畫的基礎上也增加了現代的元素,比如:具有創意的數字年畫,或者屬相剪紙等,在剪紙工藝中,古代的人們剪窗花等圖案。如今,人們將剪紙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利用剪紙剪人物肖像,其中有人將《西游記》中的每一個人物用剪紙制作成一套人物合集,歷時兩年多,像這樣的創作既富有創意,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更為美術的創作打開了一條新的探尋之路。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傳統文化的演變與新元素的出現,都是美術創作的新素材,美術創作者要通過民間人們的生活狀態捕捉新的創作靈感。
除了年畫在美術創作中運用之外,還有染織作品,目前云南少數民族還存在一些染織行業,他們仍保留著傳統的染織工藝,其中有的已經加入現代的元素與染織方法,他們將織成的布折起來,按照不同的紋路染色,打開后出現的圖案豐富多樣。對于這種文化,在美術創作中也有一定的啟示作用,既能給美術創作提供原材料,又能激發美術創作的靈感與變化[4]。民間的生活中包含許多的傳統元素,需要美術創作者走進民間生活,感受傳統文化流傳的氣息,進而為美術創作提供參考元素。
(二)全面捕捉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思想底蘊更是非常深厚,豐富的文化傳遞著豐富的思想。從古到今,我國的思想文化特征比較明顯,也具有獨特的代表性,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儒家、道家思想更是我國傳統文化思想的代表,他們都可以為美術的創作提供新的元素,在現代的畫家中,他們充分利用我國傳統的文化,讓他們的美術創作成為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比如:徐悲鴻的駿馬圖、齊白石的花鳥魚蝦等。還有一些地域也成了我國文化的代表,比如:敦煌壁畫讓人想到的是飄逸的飛仙圖案、大同石窟讓人想到是大型的雕塑,這些都代表著我國古代人們的思想文化。將古代的思想文化與現代的元素相結合,美術創作的靈感與素材將會更加的豐富[5]。
比如:我國舉辦北京奧運會時,在設計的奧運會吉祥物中,運用我國許多的傳統文化,將我國的民族文化巧妙的融入其中。我國的少數民族比較多,分布范圍比較廣,每個民族的文化都豐富多樣,不同地域有其獨特的文化元素[6]。下面對福娃中的美術創作進行分析:福娃貝貝,主要將我國的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圖案與北京奧運會相結合,魚紋圖案是新石器時期人們繪在陶瓷器上的裝飾圖案,在現代的美術創作中運用,能夠讓創作的作品具有獨特的魅力。福娃晶晶的頭部紋飾則是我國宋代瓷器的蓮花瓣造型,將歷史與文化有機的結合。福娃歡歡的頭飾與敦煌壁畫中的火焰紋相似,迎迎的裝飾與西部地區人民的裝飾風格比較接近,有著西北風格,將少數民族的風采盡顯出來。妮妮的造型主要結合了北京的沙燕風箏造型,將奧運會的主辦地元素也融入其中。五個吉祥物的設計,既融合我國古今的文化元素,又統一結合了我國全國范圍的地區特色,將整個中華大地融匯其中。因此,在美術的創作中,巧妙運用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就能擁有豐富的創作素材,并且也能創作出獨特的作品,傳統的文化元素能夠啟發美術創作的靈感與創作的角度。
(三)發現中西方文化的共同點,并有機結合
如今,隨著社會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與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民族之間交流比較頻繁,文化的碰撞更是日益激烈[7]。我國的文化也在接受外國文化的沖擊,在這個越來越開放的社會,國家之間相互吸收先進的文化,文化元素的迅猛增加,給藝術的創作帶來了新的天地,也打破了傳統藝術創作的視角與格局。在美術的創作中,我國的美術創作是恬靜的、保守的,同時也是靜美的;而西方的則是奔放的、個性的,同時也是張揚的,追求內心世界的表達。在東西方文化相互沖擊的過程中,將中國的靜美與西方的奔放相結合,那么創作的將是含蓄與奔放相結合的具有張力的藝術作品,也是具有豐富情感的藝術作品的結合。
比如:唐建軍的《狼牙山五壯士》,它將中國傳統繪畫的寫實精神與西方的繪畫素描造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將民族的特色大膽的表現出來,既有民族情懷,又有悲壯的英雄的色彩,具有很強的沖擊力。除此之外,還有當下創作的板畫,這是一種刻印的木板年畫,主要將圖案刻在木板上,然后印制而成,制作這種年畫時,畫家能夠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靜態與動態藝術的結合,也能將時空相結合,同時將現代的元素融入其中,當這些美術作品走出國門后,就會在新的環境中發揮新的藝術價值。同時,也能通過中國的傳統文化影響西方的文化創作。像曾成剛、呂勝中等人,他們在西方文化的形式下,結合中國傳統文化,探索新的文化價值,此基礎上既發揮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又讓美術創作得以找到新的發展途徑。
三、結語
目前,社會的競爭日益激烈,國與國之間除了經濟的競爭之外,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更為重要,美術創作作為藝術,需要獨特的創作視角與新穎的素材。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創作元素也豐富多樣,但為了能夠提高我國美術創作的競爭力,需要美術創作者在挖掘我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基礎上,與我國傳統的思想相結合,找到與西方文化的相同點,然后在新的環境下尋找突破點,創建自己的品牌,品牌的競爭才是樹立民族形象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李潔,賈輝.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綜合型美術專業教師職業能力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2:85-86.
[2]胡成根.中國傳統文化視野下與大學生現代公民意識培養的價值及路徑探究[J].傳承,2014,04:132-133.
[3]黃建新.鄉土文化資源與中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融合[J].遼寧教育,2016,01:29-34.
[4]曾蕓.文化傳承創新視野下高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問題與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5,21:163.
[5]師立華,靳亦冰,王軍.地域文化視野下傳統窯洞立面裝飾藝術探究[J].建筑與文化,2016,06:35-38.
[6]江建勝.美術校本課程開發與設計研究——以“水滸文化”美術校本課程為例[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82-85.
[7]陳肯.美術學視野下的粵西澳內海灣漁民研究[J].藝術研究,2015,0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