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立昂
摘要:“舞臺上、燈光下,一生多師,立體化演出實踐教學”——這是大連藝術學院近一年多(2015年來)以來由學院董事長王賢俊先生著重提出的實踐教學理念,也是極為重要的實踐教學模式。作為一線教學的教師(理論課教學與實踐教學)、教學管理人員來講,如果不能對其形式與內涵透徹理解掌握的話,將會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對于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授課效果的達成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故而,本文中,筆者將會就其中的核心關鍵詞“一生多師”的形式及內涵作以剖析,對于如何體現“一生多師”的實踐教學理念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希望能夠對我院的實踐教學工作能有些許裨益。
關鍵詞:器樂演奏 實踐教學 一生多師 三個一切
中圖分類號:J60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6-0152-03
作為一所新興的民辦藝術類本科院校,大連藝術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此目標的引領之下,學院董事會提出了“三個一切”的辦學理念,即:“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教學、一切為了學院發展。”如何在當前競爭激烈的藝術院校人才培養大潮中脫穎而出,如何能在與其他同類藝術院校(尤其是公辦院校)的藝術人才培養過程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彰顯我院特色實踐教學就成為了我們優先尋找的突破口。為此,在近一年多的時間內,我院在原有的演出實踐教學經驗基礎上,大力推進“舞臺上、燈光下,一生多師,立體化演出實踐教學”模式,無論在校內外演出的規格、層次、社會性影響上,亦或是在比賽的級別、取得的名次上均較以往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可見,該教學模式通過實踐的檢驗,是非常適合我院實踐教學實際情況,能夠對學生專業學習起到極大助力的好辦法。在這其中,“一生多師”發揮出了重要的內在統一性作用。
一、“一生多師”理論來源
就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筆者通過多種網上學術搜索引擎,查找“一生多師”,在各類專業的學術期刊、論文、專著中并沒有相關的理論闡述。但是,并不能因此而說這是我們自發性生成的理論,而是有著豐富的理論淵源,主要有三:
(一)語出《論語·述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新解》 錢穆.三聯書店出版社.2002.09第一版.第184頁。
]現代文翻譯:“孔子說:三人同行,他們的身上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孔子的話中,“三”本是虛指,并非實數,言及同行者于我外人皆為吾師。
(二)語出唐·韓愈《師說》:“——……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現代文翻譯:“——……古代的圣賢都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向郯子、萇弘、師襄學習,問道于老子。郯子這些人,他們的學問及賢德比不上孔子。孔子說與無論別人誰相處,他們的身上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所以,學生不一定趕不上老師,老師也不一定都比學生強,專業方向不同,就是這個道理。”。
(三)語出《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新解》 錢穆.三聯書店出版社.2002.09第一版.第3頁。
]現代文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謀劃的事不盡心盡力嗎?和朋友交往不誠心誠意嗎?我從老師那里學到的,有沒有時時溫習、實踐呢?”“吾日三省吾身”所傳達的個人對于自己的專業學習的反思、個人的自我監督、自己作為自己的老師也成為了一生多師本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上述三篇文章中,孔子和韓愈分別從學習的謙遜態度和學習的主動性角度、學習的勤學多問不拘一家之言的角度、以及學習的自我監督與自我反思角度,對于老師這一概念的界定以及作用和意義進行了論述。“一生多師”正是在這樣豐富的理論根基和民辦藝術類院校實踐教學陷入困頓難題亟待破解的背景之下應運而生。
二、“一生多師”的實踐形式及內涵
“一生多師”的豐富實踐形式及內涵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
(一)二元分層次分方向,三個課堂聯動模式下一生多師
二元分層次分方向釋義:
一元:宏觀層面上,音樂表演專業(器樂演奏向)(以下簡稱“音表器樂”)下轄同專業A\B\C三個專業水平層次的學生,并針對其各自專業水平采用三套不同水平的教學曲目,按照培養方案的要求針對未來不同就業方向進行針對性教學;
二元:微觀層面上,按照第一、二、三個課堂的劃分,對音表器樂的學生在不同課堂內專業教師師資的配置層次劃分,在下文中主要指的是微觀層面的分層次分方向。
雖說在我們國內所有藝術類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器樂演奏方向)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會經歷多位教師進行專業教學的過程。但是,在大連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音表器樂學生大學本科四年的專業實踐學習過程中情況卻有明顯的不同。每一名學生應該而且必須要配備多名教師對其進行不同方向的專業指導,這也是一直以來音樂學院音樂表演專業貫徹學院提出的“二元分層次分方向,三個課堂聯動模式下一生多師”的自然延伸。相較于兄弟院校不同專業不同教師的常規設置來講,我院的“一生多師”頗有理論新意,共分為五個層次。
1.第一層教師即為該生之專業課授業教師,為其進行專業主課基本演奏技能及作品完成和處理等方面內容講授;
2.第二層次為第二樂器專業課教師,對學生進行與本專業相近或其較感興趣的第二門樂器的專業教學;
3.第三層次為鋼琴藝術指導,對學生在曲目合伴奏過程中進行相關藝術表現處理進行教學;
4.第四層次為室內樂合奏專業指導教師(以學院特聘國內知名器樂演奏家為主),根據學生不同專業情況,對學生進行諸如鋼琴三重奏、弦樂四重奏、木管五重奏等室內樂經典體裁形式的訓練;
5.第五層次為樂隊指揮(常任指揮與客席指揮相結合)+各聲部首席(學院特聘國內知名器樂演奏家),在大型樂隊作品的各聲部分排及樂隊合練及正式演出、比賽等形式下對學生進行具體指導。
上述五個層次的一生多師分方向教學在第一課堂(指教學計劃設定的各器樂演奏課程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第二課堂(指在校內進行的教學計劃外的各種教育活動——星期音樂會、專業匯報、社團活動等)、第三課堂(指教學計劃規定的在校外進行的實訓、演出、比賽等活動)三個課堂聯動教學過程中發揮了極為明顯的推動性作用。學生在第二、第三課堂獲得的學分均可以轉換為選修課學分,并將教師指導學生實踐工作納入教學工作量,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實踐效果良好。從而實現以學分為紐帶的三個課堂聯動,實現了專業實踐教學過程良性的循環互動。
(二)“1+X”“聽悟式教學”模式下教學相長“一生多師”
在音樂表演專業第一課堂“1+X”(專業主課授課過程中,1指代的是正課的學生,X指代的是旁聽的學生,人數靈活不等)特色教學模式的培育之下,學生不僅可以從專業教師對個人的業務指導上直接獲益,也可以在旁聽同專業其他學生的專業課程中受益,更可以在對比反思中對自己個人的專業技能、作品處理、情感表達有所精進。在該種模式下,相較于二元分層次分方向,三個課堂聯動模式下一生多師的向上模仿式學習,學生更多地采用的是一種平行反觀式學習方法。因為在“1+X”教學過程中“X”即為與其專業水平接近或相當的同一層次學生,別人身上存在的問題,在自己身上也極有可能存在,即使沒有也有一種防微杜漸的效果。同時,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如何通過教學過程學習教學方法也成為了“1+X”“聽悟式教學”模式的重要收獲之一。
因此,這一層面的“一生多師”的師絕不僅僅單指其專業教師,而是要包括同時旁聽的其他同學,因為針對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專業技術問題,教師會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通過互動研討的方式各抒己見,從而達到啟發式教學的目的。在這個意義上來講,對于個人的專業的“吾日三省吾身”式的反思也成為了“一生多師”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結論
作為大連藝術學院極富特色的表演專業“一生多師”的實踐教學理念理應更加豐富,這也本是題中應有之意。筆者在此僅就音樂表演專業(器樂演奏方向)為例來進行論證,雖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也頗能展現表演類專業的共同規律。它的積極性的意義有以下幾點:
(一)打破了一直以來音表器樂實踐教學過程中常見的門戶之見,有利于器樂教育師資資源效益最大化;
(二)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立體化地提升學生各方面專業實踐學習的效果,挖掘學生最大的潛力;
(三)能夠在專業教學的同時,塑造學生的開放式思維、,謙遜的人格與藝德。
綜上所述,對于音樂表演專業教學來講,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一生多師”的理念是終身受益的,因為它體現出了藝無止境的思想和對于音樂藝術的虔誠與敬畏。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講,“一生多師”不僅是對學生而言,更多地是對于廣大教師來講的,只有我們能夠從實踐教學的根本上理解一生多師的真正內涵,即:1.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2.圣人無常師;3.吾日三省吾身。才能夠將其生生不息,薪火傳承下去,為大連藝術學院演出實踐教學提供永葆持續性發展的圭臬和取之不竭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錢穆.論語新解[M].錢穆.三聯書店出版社.2002.09.
[2]吳文治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韓愈資料匯編[M].吳文治編.中華書局出版社.1983-09.
[3]連蘋.高等藝術職業教育音樂實踐教學的定位及改革思路[J].連蘋.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 2011-06-15.
[4]耿家林.音樂表演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J].耿家林.藝術教育.2012-10-01.
[5]王洪麗.改革音樂專業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創業型人才[J].王洪麗.藝術教育.2008-10-01.
[6]韓峰.普通高校音樂表演聲樂教學探微——“小組教學”與“一對一教學”實踐研究[J]韓峰.藝術教育.201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