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食物而言,越新鮮,其營養價值就越高;顏色越誘人,味道越好。長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會變差,質感降低,營養素流失。然而,這一般規律卻不適用于所有新鮮食物,黑木耳便是其中之一。
剛摘下的新鮮黑木耳不建議食用,因為新鮮黑木耳里鞣酸的含量較高,吃的時候口感發澀。鞣酸又名鞣質、單寧,它具有收斂作用,能使皮膚變硬,從而保護黏膜、制止過分分泌及止血;能減少局部疼痛,減少受傷處的血漿滲出,并有防止細菌感染的作用。但是,在食用較多時,可因吸收過多而發生中毒,嚴重時造成肝壞死。鞣酸與食物中的鈣及蛋白質發生反應時,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鈣質也易與鞣酸結合成一種鞣酸鈣,刺激腸胃引起不適感,出現肚子疼、嘔吐、惡心及腹瀉等癥狀。
另外,新鮮黑木耳中還含有一種化學名稱為“卟啉”的特殊物質。因為這種物質的存在,過敏體質的人吃了新鮮黑木耳后,經陽光照射會發生植物日光性皮炎,引起皮膚瘙癢,使皮膚暴露部分出現紅腫、癢痛,產生皮疹、水泡、水腫。嚴重的還會感覺全身不適,出現流鼻涕、流眼淚、乏力、呼吸急促的癥狀,甚至導致皮膚壞死。如果水腫出現在咽喉黏膜,還會出現呼吸困難。卟啉不溶于水,用水洗、浸泡等方法都不會降低新鮮黑木耳的“毒性”,但是卟啉類物質可以在日光下自行分解。新鮮黑木耳經過暴曬,在暴曬過程中卟啉會被分解掉。
因此,吃黑木耳不要圖新鮮,最好買優質的干木耳自己泡發。如果不是急需使用,一般要提前3~4小時,用涼水將木耳浸泡在干凈無油的盆中,讓水慢慢地滲透到木耳中,木耳恢復到半透明狀即為發好。如果用熱水泡發的話,可以縮短泡發時間,但會影響木耳泡發的程度,且質量也會受影響,口感綿軟發黏。
(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牡丹江綜合試驗站,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分院食用菌研究中心 王延鋒 劉姿彤 郵編: 157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