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摘要: 練聲曲的學習是每一個聲樂學習者正確掌握發聲技巧的必經之路,也是聲樂老師和聲樂學生接觸最多的音樂體裁。國外早在19世紀就已經出現系統的分類,國內目前發展較慢,僅在各大專業音樂學院得到重視。因此,練聲曲的地位和在聲樂演唱、聲樂教學起到的作用是一個非常值得研討的話題。
關鍵詞:練聲曲 聲樂學習 作用
一、練聲曲概述
練聲曲是為聲樂學習者更好掌握正確的發聲技巧而創作的,也是聲樂教師和聲樂學生接觸最多的聲樂體裁。從體裁的角度來分析,練聲曲是一種聲樂練習曲,多采用唱名或元音,曲式結構完整,并配有鋼琴伴奏。
練聲曲最早來源于歐洲,是音樂大師們聲樂訓練的總結和創作的結晶。在巴洛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帶有鋼琴伴奏的視唱練習曲做練聲曲,人們通常在聲樂練習中直接用視唱來練習,這樣能夠在達到練習效果的同時也能達到一定的演唱效果,以唱名作為歌詞。在后來的發展過程中,繼續延用了這一視唱練習方式,將歌詞換成了各種類型的元音,就有了把視唱曲作為練聲曲的做法。隨著歐洲音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聲樂教育家、聲樂學者、聲樂表演者開始重視練聲曲的作用,創作出專門為各個聲部、各種聲樂演唱技術服務的聲樂練聲曲,如:《孔空練聲曲》。因為練聲曲的出現,這個時期西方音樂的聲樂藝術比以往有了更長足的發展。
我國聲樂藝術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起步較晚,練聲曲的研究和運用嚴重滯后,20世紀80年代,練聲曲才傳入我國。目前僅有為數不多的音樂院校將練聲曲納入了聲樂學習和演唱中。國內的練聲曲的研究和運用尚沒有形成一個系統化、規范化的理論體系,此外可供用于教學的練聲曲的教材也較少,例如:《歌唱咬字練聲曲三十首》《晨聲69字練聲曲》《十三轍聲樂練習曲》等。但有些院校如上海音樂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等,卻早已將練聲曲沿用在各種形式的音樂教學上。
練聲曲依照不一樣的功能、發聲技巧及曲目長短可分為:發聲練聲曲、音樂會練聲曲及聲樂練聲曲。1.發聲練習曲通常音階較簡單,旋律性不強,和聲功能清晰,主要用于矯正不正確的發聲習慣,規范歌唱的肌肉運動,如:打開喉器、保持嗓音暢通及完成氣息的控制等。2.音樂體裁里所講的“練聲曲”就是指聲樂練聲曲,這類練聲曲節奏復雜、音程跨度較大、旋律性強,但是沒有歌詞只利用元音來演唱的樂曲,這類聲樂作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鋼琴伴奏與人聲是一個整體。所以從根本上來說,聲樂練習曲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歌唱性,較發聲練習曲來說提高了一個等級。聲樂練習曲中的代表作是西貝爾等從自己的演出與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曲目中創作而成的。3.音樂會練習曲則是起源于聲樂練習曲,它的表現形式在聲樂練習曲中較為高級,是一種將藝術性與技術性趨于完美融合的音樂體裁,如:拉赫瑪尼諾夫的《練聲曲》已經成為眾多音樂會必演的曲目,還被改編成不同的版本,供其他樂器演奏。
二、練聲曲在聲樂學習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演唱前調整好歌唱狀態
正確的歌唱狀態是正確發聲的前提。練聲曲對于演唱者在嗓音保護、歌唱狀態保持方面有特殊作用。如打開喉嚨、保持哈欠狀態、穩定喉頭等,都可以通過練聲曲來解決從而達到持久的氣息、圓潤流暢的聲音、純凈均勻的顫音。練聲曲不僅能促進發聲器官之間的協調性,還能有效促進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歌曲演唱,有序的讓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發聲理念以及歌唱技巧,以便于以后更好的對不同風格的作品進行演唱。
例如練聲曲《孔空聲樂練習曲》,N0.6:
譜例1:
最后結束部分的片段譜例中,歌唱者需要持續演唱四句,持續了9到13拍比較長的樂句。呼吸保持的長度都平均在9秒左右,其中結束句的保持時間是最長的,需要9.5秒的時間。這首練習曲需要歌唱者在充分吸氣的前提下,打開喉嚨、穩定喉頭,貫通聲音管道,平穩地保持住氣息。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簡單的聲音位置和氣息的調整自然過渡有跳進音程的長樂句。長期的訓練與練習,有利于學習者對于呼吸的控制與演唱狀態的穩定,以便于演唱前歌唱狀態的調整。
(二)有利于優化學習過程
聲樂學習是一個十分注重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一些學習者只注意難度大、技術能力要求高的大型聲樂作品,不重視小而精的練聲曲。導致基礎不扎實,缺乏系統的演唱能力。眾所周知,練聲曲是具有一定科學性和系統性的,適用于聲樂學習的各個階段,不同階段的練聲曲的要求和側重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實際聲樂學習過程中,歌者必須從客觀角度認識到聲樂學習的特點及要求,針對不同類型的作品進行訓練。運用練聲曲的特點,在音準、節奏、音區轉換等方面打好基礎,掌握讀譜能力、視唱能力和音樂表現力,從而為學習更大難度的聲樂作品,為更有效的提高聲樂演唱能力打好基礎。
(三)有利于提高聲樂技巧
聲樂技巧練習是練聲曲的一個重要作用。許多著名的大師級練習曲可以同時包括大量的音階、連音、速度和力度及節奏等相關內容,如果針對這一類型的曲目練習可以全面完成對所有因素的掌握,并且經常練習這些大師級曲目可以保證學生長期保持在良好的演唱狀態,同時也可以利用這一過程培養學生自身的演唱風格與個人特性,從而使演唱技術得到綜合而全面的提升。
例如作品《我親愛的》(Caro mio ben),該歌曲里的四度大跳有很多,出現了高音上的延長,要求歌唱者對于強弱的把握準確到位。
譜例2:
例如練聲曲《孔空聲樂練習曲》,N0.10:
譜例3:
該練習曲,與歌曲同樣為4/4拍,有較多的強弱記號,又有六度和七度的跳進,以及重音的出現。需要歌唱者注意聲音的力度變化,與六度七度跳進的音色統一。這個練習曲要求歌唱者對曲子強弱的把握,與聲音的流暢性。歌者可以借助這條練聲曲完成歌曲《我親愛的》中強弱的把握,以及高音過渡的自然與流暢。
(四)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咬字吐字的問題
咬字吐字是聲樂演唱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咬字吐字不清楚,歌曲的藝術表現力就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然而聲樂作品中的咬字吐字受語音發音特點、個人發音習慣、拼讀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存在很大的差異。通過練聲曲的訓練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具體說來無論是德、意、英、法、俄還是中文歌曲,咬清輔音,唱好元音是基本原則。在平時的訓練中可以運用練聲曲,找到歌者最適合的母音,母音和母音轉換時無痕跡,閉口母音和開口母音一樣大小。我們可以試著先練習一個母音,再由此將他們的母音演唱好,做到所有母音一樣大小,由一個母音從頭到尾的統一,到所有母音都統一,從而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咬字吐字的問題。
例如:《我住長江頭》
譜例3:
歌唱者首先用統一的元音a進行整首歌旋律的演唱,訓練演唱時狀態的統一。第二遍時使用每個歌詞的元音進行演唱,訓練元音之間的轉換與統一。到了第三遍時才完整的唱出每個歌詞的音。堅持這樣由淺入深的訓練能夠幫助歌唱者從根本上解決咬字吐字的問題。
三、結語
練聲曲在聲樂學習中的作用和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對于聲樂學習和演唱者來說,應該對練聲曲的價值、功能和意義有系統全面的認識。只有加強對練聲曲系統性、科學性的研究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聲樂演唱技巧和舞臺表現能力。
目前我國聲樂教育事業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期,更需要借鑒國外優秀的練聲曲作品,創作出具有一定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中國聲樂練聲曲,滿足中國聲樂作品的演唱需要。無論是聲樂演唱者還是聲樂教師和學生都有必要對練聲曲進行系統的研究,練聲曲的前景廣闊,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趙蕊.論練聲曲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5,(03).
[2]靳風林.對聲樂練習曲價值和功能的再認識[J].藝術教育,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