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梅娟
摘要:聲樂是一門復雜的課程,雖然抽象細膩、聯合了各個學科,但其目的是在于追求美和實現美,所以,在聲樂教學中,需要培養對聲樂的審美意識,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水準,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本文根據聲樂教學中的審美意識培養的意義,對培養正確的聲樂審美意識提出了一些聲樂教學的對策與措施。
關鍵詞:聲樂教學 藝術活動 審美意識 教學水準
審美意識是聲樂藝術活動的教學指導方法,在聲樂教學實踐中,審美意識的作用在于對學生的事物感知能力、藝術想象與藝術創新能力的培養與開發,讓學生能對自己的情感情緒變化進行掌控。由此可以知道聲樂教學中的審美意識主要是一種概念性的教學方法論,而不是對學生的咬字、打開共鳴腔體等技術性的方法論,這種概念性的方法論是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其文化功底、藝術修養以及情感去感受和領悟聲樂藝術,使得自己通過心理調節融入到聲樂藝術中來。聲樂藝術是一種通過多文化交融、沉淀的藝術門類,并與生活審美、文史哲學等各學科都密切相關的學科,是創作者的精神情感的表現。發聲技術技巧并非聲樂藝術與教學的全部,它需要和詞、旋律節奏以及舞臺表現結合才能算得上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所以,聲樂教師需要站在更加廣闊的藝術視角,通過在聲樂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并通過教學相長,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水準,才能通過聲樂教育教學來引導學生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一、聲樂教學中培養審美意識的意義
(一)培養審美意識對于聲樂教學與聲樂藝術審美起到紐帶的作用
所有的文學藝術形式都有一個共同的審美特征,即其本質都是為了追求美和實現美。而聲樂藝術是將藝術與審美緊緊地關聯到一起,特別需要有審美規律來引導其發展。聲樂藝術最為核心的特質是“美”,每一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其傾向性也不同,由此,他們對美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然而,在聲樂教學實踐中,很多人將聲樂教學與審美分隔了,多數人只是一味地追求聲樂技術技巧,忽視了審美。如何將審美融會貫通于聲樂教學中呢?讓學生能對美有更多的想象素材與想象背景,這需要在特定的審美背景下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首先,需要讓學生養成傾聽聲樂作品的習慣,學會欣賞音樂,培養談論音樂的氛圍。在傾聽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層次,增強其對音樂和音樂美的領悟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先創設出欣賞背景,引導學生想欣賞的欲望和期待,然后進入欣賞環境,此時教師需要為學生補充音樂的背景知識,讓學生有自己的想象空間,最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該作品進行反思和回味,以此來強化學生對欣賞所感悟到的美,并深化美。在反思環節,需要引導學生對其他類似作品或作家的聯想,并與欣賞的作品進行比較分析,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內涵與意境,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力。
(二)培養審美意識能幫助學生提高自身對聲樂學習的效率
聲樂專業的學生在校的上課時間非常有限,并且其上課學習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需要培養學生的聲音審美意識,讓學生能客觀地認識自己、認識聲音及作品,讓自己發揮其優勢,避開自身的短處,從而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若是沒有具體的審美標準的指導,那么學生在歌唱學習中很容易迷失自己,從而不能找到一個正確的唱法和養成正確的歌唱風格,也就不能全面、正確地評價自我。當前世界文化在多元化的發展著,使得很多古典的現代的文化思想觀念都在相互地滲透融合,影響到彼此。由此,必須要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才能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有的放矢地學習。
(三)培養審美意識能指導聲樂藝術實踐
通常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很難全面深入地把握好歌唱,經常會出現重技術而輕音樂的現象,即過分地將精力集中于發聲技術技巧,忽視了聲樂藝術的美。由此使得很多學生的舞臺演唱無法引起聆聽者的共鳴。部分學生雖然擁有了一副良好的嗓音和演唱水平,然而卻不能演出效果。這是由于學生缺乏審美,如同聲樂作品缺乏靈魂一般。由此,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通過正確的審美來指導自己的聲樂實踐活動,清晰地認知聲音的美、歌唱的美,從而控制好演唱。
二、審美意識培養在聲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樹立起正確的聲音概念與審美觀念
學會觀察、學會聆聽是每一個人感知音樂的第一步,同時也是音樂學習的第一步。由此,音樂教學應該從“聽”入手,培養學生敏銳的聽覺。多數學生剛入學時對音樂的整體認知較為缺乏,所以,新生入學的音樂教學必須要有培養傾聽習慣的課程。在傾聽中,學會辨識、賞析他人的作品、聲音,同時也傾聽自己的聲音,并將這些聲音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正確的聲音概念指導下發現音樂、感受音樂,并引導學生認識音樂作品框架以及情緒特點,增強自身對音樂的直觀感受。學生通過培育后形成正確的聲音美感認識和聲音概念,這是形成歌唱聲音美感的基礎條件。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和審美觀念,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聲樂課堂中適當應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聲樂多媒體教學技術,能夠將學生的演唱完整地用攝像機記錄下來,事后讓學生自己去聆聽、思考,并由教師來引導,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形成正確清晰的歌唱概念,幫助學生建立聲樂審美觀。
2.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觀摩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彼此之間的教學觀摩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分別有教師授課中讓學生進行相互聽課、學生在進行教學匯報時讓別的學生來欣賞與揣摩。進行這樣的教學觀摩,能夠加深學生對自己、對他人聲音的認識,并能辨別出歌唱聲音的特色、優點和缺陷,在相互觀摩學習的過程中促進自己成長,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形成自身個性化的聲樂審美觀。
3.聲樂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放下教師傳統的權威的地位,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措施,這能有助于利用最短的時間來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聲樂審美理念
(二)發聲練習中審美意識的培養與效用
一副良好的嗓音是歌唱之美的前提條件,在經歷系統科學的聲樂教學訓練后,能幫助學生樹立自身的音樂修養,培養其音樂審美意識。例如有的學生在三度音階的哼鳴訓練中,開口吸氣就沒有共鳴腔體狀態,并將氣息提到較高位置,此時告訴學生“把氣息吸下來”這樣簡單的話語是不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幫助的,而是應該通過審美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把吸氣比作慢慢聞嗅一朵小花,讓學生徹底領會吸氣要領。又如學生的哼鳴練習中,部分學生會在張開口腔時就出現“擠”、“卡”、肌肉緊張的現象,這是學生還不能正確有效地張開口腔的表現,此時的指導只是對學生說“打開腔體、喉嚨”,學生是理解不到的,而需要教師采取審美性的引導方式,告訴學生張開口腔如同半打哈欠的感覺,學生就會理解到打開口腔的方法。
(三)聲樂作品藝術處理中審美意識的培養
1.對作品采取深入細致的分析能加深對作品情感美的理解。要學習和實現聲樂之美,其根本前提是要有聲樂作品。在音樂審美活動中,首先要認識到音樂符號,并準確再現音樂符號,這是審美體驗的始終。所以,對學生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必須要對其準確讀譜進行重視,對每一個樂譜記號能在練習中反映出來。然后要求學生對樂譜進行細心研究,從而形成對樂曲的整體概念。在形成樂曲整體概念以后,教師要有目的、有層次的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對作品的創作手段進行縱、橫向兩方面的認識,引導學生領悟作曲家的意圖,從而促進學生準確再現音樂作品的風格。教師還需要從技術與表現上對學生的每個局部的處理提出要求,加深與完善學生對作品的局部處理。最后,教師需要適當地啟發學生去尋找表達感覺,鼓勵學生采用適當的技巧、音色、風格進行二次創作和再現。
2.作品歌詞分析。聲樂作品的歌詞是詞曲作家表現其情感色彩的基石,同時是聲樂作品的主題,曲作家要通過分析、理解、領悟歌詞,才能深刻地用曲表現出詞的情感美,才能創作出色的聲樂作品。聲樂作品的歌詞是一種靜默的表達方式,若要將歌詞表現得生動、豐富,就需要曼妙的歌聲來將其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在學習時,學生應該先完整地朗讀歌詞,然后逐字逐句的深入分析歌詞,達到對歌詞的深刻理解。
3.聲樂作品音樂的分析與理解。通過深入理解和掌握聲樂作品的歌詞后,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分析和理解聲樂作品的音樂之美。曲之美由旋律、節奏、速度、曲調式、調性以及伴奏音等多種因素構成,其中的每一個音樂元素都有其存在的內涵,將所有的音樂元素組合到一起,才能將聲樂作品的形象豐富、立體地展現出來。
(四)歌曲演唱處理中的審美意識的培養
教師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發聲訓練,并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學生對聲樂作品的歌詞內涵與音樂有了深刻的理解與掌握后,教師與學生的聲樂教學就開始進入演唱藝術處理階段。在該階段,教師最能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是深入貫徹和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并通過引導讓學生將聲樂作品的審美體現出來。要讓學生對歌詞能夠進行熟讀朗誦,理解到歌詞的內涵,并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理解來充分發揮其藝術想象力,創造一個恰當的聲樂作品意境,初步認識到歌曲的總體藝術風格,并形成一個完整的審美概念,之后由學生根據相關要求和自身的審美來采取藝術處理方法。
(五)聲樂審美意識培養的深化與舞臺實踐的有效結合
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審美意識的培養,僅僅靠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和舞臺的聲樂實踐活動有效的結合是一種有效的途徑。聲樂實踐活動能夠帶給學生一種有別于教學的審美體驗,因而在開展聲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有意識的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聲樂實踐活動,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也可以自行組織一些聲樂表演的實踐活動,在表演實踐的過程中通過相互的切磋和交流發現自身的不足,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水平。教師要及時的參與到指導和組織學生的實踐活動中來,實踐活動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提升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優秀的聲樂演唱藝術家來校表演,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聲樂的魅力,這種審美的體驗往往會令學生印象深刻。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的聲樂教學中必須要對學生的審美意識進行培養,這有助于學生提高自己對生活和藝術的樂趣,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而聲樂教學的內在目的與要求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學生得到全面、正確的發展。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審美意識,反過來能促進聲樂教學,提升學習者的聲樂思維,提高聲樂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由此,聲樂教學除了要教會學生必要的演唱技巧、技能外,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因為審美是聲樂演唱的靈魂。
參考文獻:
[1]余宏毅.論聲樂教學中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J].大舞臺,2015,(07).
[2]王銘敏.談聲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J].音樂時空,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