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
原來國企做宣傳的大趙是單位的“另類”,他黨辦宣傳一肩挑,文筆很好,日常工作就是為書記寫形勢報告,出黑板報宣傳國家的大政方針,隔月出一期內刊,報道單位的經營動態,樹先進典型。這些他做起來輕車熟路,也屬于那種悠閑不能創造大的價值的人。
由于閑暇多,大趙生出了一種特殊愛好,對鐵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有一次,單位調房,放著三四樓優勢二居室不要,大趙專門挑了底層寬敞的三室一廳。后來大家才明白,大趙把其中一間大房辟為他的“工作室”,一下班,就潛心在作坊里鼓搗作品,里面各種加工工具一應俱全,墻上還掛著他的藝術品草圖。大趙做的埃菲爾鐵塔、斯巴達人塑,歐式風情的鐵式柵欄、燈桿,有厚重感裝飾性極強的鐵門等小巧玲瓏,栩栩如生,他家更是讓冰冷的鐵器有了愛的溫度。
醉心于此,我們既嘆服又不理解,就算這些作品的藝術價值再高,也不能產生社會價值,而那時沒有專業展會,誰來認定和鑒賞他這方面的才情啊!
單位的領導對此頗有看法,但他本職工作做得無可挑剔,就提醒,做工藝品可以,但不要影響到周圍職工家庭的休息和生活。偶爾,領導出國,也會把他的作品饋贈給國外客戶,說明我們的職工也很有藝術素養。
那年,行政部決定對辦公樓整體裝修,大趙的愛好派上了用場,讓他主持設計大門和花園,并監督施工。完工后,異國風情鐵門和歐式花園扮靚了公司的門面,各辦公室的鐵質花框、掛畫、傘架等讓訪客嘖嘖稱奇,但大趙還是背著不務正業的名聲,我們也為之惋惜。
沒想到,后來單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越來越不適應,最后被各種所有制的企業逼得沒生路,宣布破產,結算買斷工齡,到社會上自謀出路。人人對前途惶惶不可終日,迷惘彷徨,找關系,跑人才市場,這時的大趙卻一臉陽光,自信心滿滿,就在家里創業,還拉了兩個同事打下手,成立了“趙氏鐵藝工作室”,背著他的作品和設計稿跑高端樓盤和別墅群,還在市里最有名的花鳥市場租了個攤位,售賣其作品。
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大趙兩頭并進,接了好幾筆大單,為幾家別墅群戶主裝飾大門,建私人花園和安裝燈架。花鳥市場也傳來好消息,那些小型鐵藝品、花架、掛飾等讓顧客趨之若鶩,愛不釋手。大趙這時冒出了擴業的想法,在新開的裝飾商業街租了底層,前面是業務接洽室、設計部、施工管理部,后面是加工車間和庫房,還雇了五六個藝術系和學設計的大學生,有高配置的電腦和各種設計軟件。這樣一來,大趙的公司越做越大,今年上半年,他們還參加了市老租界房屋和道路維修改造工程,成了業內鐵式裝修的一面標桿。
大趙由此總結,原來單位的僵化體制束縛像他這樣有一技之長人的才情釋放,“偏門”變正門,愛好成了他搏擊市場的利器,這是自己抓住了機遇。所以,人還是要多幾樣謀生的本事,不能在好單位里混日子,這樣,即使在單位情形發生巨變時,轉業就能盡顯從容,讓“鐵樹”綻放出炫目的財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