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樹軍
摘要:備課,說到底,無論從教材的角度,學生的角度,還是教法、學法的角度,都有值得探究和一直鉆研的價值。它又是教師永久的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源泉。備課是為了上好課,而不是為了寫教案。備課是一個老師的良心、責任心、文化底蘊、教學能力的綜合。
關鍵詞:小學語文;備課技巧;方法途徑
新課改提倡“大語文教學觀”,“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語文新課標是我們搞好語文教學的羅盤,它對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地位,語文教育的特點,各學段應把握的重點等都有明確的表述。面對這些新理念,新表述,語文教師只有加強學習,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zhì),才不會走彎路,或誤入歧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是決定課堂教學質(zhì)量高低的重要一環(huán)。那么如何立足于教材,開展備課呢?
一、要準確把握教材,用好教材
教材給教師留下了廣闊的空間,給教師一個極大的余地,它是編者與教師的對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如何運用好教材,教師的備課是關鍵.幫助學生決定適當?shù)膶W習目標,并確認和協(xié)調(diào)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傳統(tǒng)備課中的目標確定是一種知識的預設,新課堂的特征具有開放性,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主要表現(xiàn)為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長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學習心理和學習品質(zhì)。改變課堂結構,優(yōu)化教師講授為學生學習活動。新課程理念認為,課程是經(jīng)驗,課程是人類已有經(jīng)驗和教師,學生個人生活經(jīng)驗的結合,因而新課程強調(diào),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的過程,在這里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在這種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識,求得新的發(fā)展。所以,備課的第一要務是安排學習活動。充分使學生自主,獨立,交流學習,挖掘教材或練習內(nèi)涵,靈活設計活動,盡可能地尋找學生活動的載體,咬文嚼字,多向思維,給足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充分安排學生質(zhì)疑的活動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思考問題,促進新知識的生成,文字是載體。學生通過讀,自己生活的經(jīng)驗,已完全能體會,教師要想多說也不行,只能做導演。
二、構思選擇適當?shù)慕虒W目的和目標
談起語文教學,真的是千頭萬緒,可以聊的內(nèi)容與話題數(shù)不勝數(shù),而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是我們衡量一節(jié)課是否有效的標準,只有制定出合理的、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才能真正達到有效備課。首先要以《課程標準》為指導,《課程標準》是由各個相關學科的教育專家制訂出來的一套參考標準,它是我們對學生達到某種學習程度的標準,作為某個學科的專業(yè)教師,熟悉《課程標準》是必須的要求,在備課的過程中,必須以《課程標準》為指導,不可以人為撥高它的難度。不能隨意的刪減或是更改它的要求。其次要建立分層次教學的思想,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課程標準》雖然是最權威的,但是《課程標準》畢竟是死的,是一刀切的,要求學生應該達到什么水平,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當然應該參考《課程標準》,但絕不應該不顧實際情況,將《課程標準》當作權威來要求學生。學生的水平和理想狀態(tài)總是有區(qū)別的,而且學生也是在變化發(fā)展的,不同的學生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在現(xiàn)在隨機分班的情況下,這種差異性可能會很大,所以在教學時,對不同的學生應該提出不同的要求,當部分學生達不到《課程標準》要求時,可適當要求低一點,只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即可,因為很多問題對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是有要求,智力發(fā)展水平不到,無任什么方法都沒有用。如何體現(xiàn)“關心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開發(fā)學生的多元智能,注重語言積累,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增加文化積淀,善于發(fā)現(xiàn)教材內(nèi)容的趣味點,善于捕捉教材語言的魅力點,善于尋求教材資源的拓展點,善于開掘教材理解的升華點,通過精心備課以提高教學效率。但是智力水平也是在發(fā)展的,只要基本知識掌握了,智力水平發(fā)展上去后,很多問題自然會解決的。對另一部分學生可以要求嚴格一點,但是切不可撥苗助長,以教師的思維來代替學生的思維過程。總之,對不同的學生提不出的要求,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shù)學。只有這樣,備課才是有效的,才是面向全體的,否則,我們的備課都有失偏頗。不可能真正做到有效。
三、選擇編寫教案
教案一定要寫,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我所記下的東西都是重要的東西,以防忘記。這相當于“作戰(zhàn)計劃”。
綜合型教案。這是一種知識、教法互補,靜態(tài)、動態(tài)結合的教案。內(nèi)容上既有一定的資料匯集,又有一定的教法設計,力求做到“教什么”和“怎樣教”的有機結合,語文知識共***和教學特點個***的有機結合。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大多采用這類教案。無論對于新教師,還是對于老教師,這種類型的教案都是值得提倡。
課時分配與模式:主體課文一般用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以指導朗讀為主,在朗讀指導中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感悟和體會;第二課時總結延伸,解決閱讀過程中尚未完成的文后習題和學寫生字,并指導課外閱讀。
四、備自己,運籌帷幄
在備課時,切莫忘記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主導地位,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特點、重點、難點,學生可能遇到的疑點,要運用恰當?shù)胤椒ň陌才牛虿氖┙蹋纫紤]到學生如何學,更要考慮自己如何教。自己教學的方法步驟,是否符合課文的特點、邏輯規(guī)律,是否符合學生的知識層次認識水平,要反復推敲教法的合理與否,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在備課時甚至具體到自己在課前讀幾遍課文,怎樣做示范,在黑板上的板書設計能否掌握住時機,布局的效果如何,講授時表達的是否流暢,個案分析是否生動形象,使用電化教學時操作是否正確,遇到突發(fā)事情時,是否具有臨場的應變能力等。邊些都是備課時應注意到的。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jīng)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