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運動健身成了時髦又健康的生活方式,各式各樣的運動吸引了很多人參與,形成圈子,相互分享體驗與心得,幫人們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想要“動起來”,該選擇什么運動?今天,我們就從專業的角度,看看哪些運動更適合你。
1快步走
因其安全、簡便、經濟,快步走成了全民參與的有氧代謝運動。堅持快步走能提高人體的心肺機能,降低體脂率,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發生幾率,適合體質較好的中老年人。體質較弱的老年人宜選擇強度較低的散步。散步也可以使肌肉運動,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能改善心肺機能、下肢供血不足和腳部冰冷。
為了達到較好的運動效果,每天應有質量地走8000—10000步。運動時,步速控制在110—130步/分鐘,心率110—130/分鐘,以身體微微出汗、稍微感到氣喘、說話有點費力為宜。
快步走最好選擇土地或者塑膠跑道。如果沒有有利的場地,要選擇綜合訓練鞋、慢跑鞋等鞋底稍厚、緩沖能力較好的運動鞋。此外,選擇厚一點的運動襪可起到增加緩沖和保護足部的作用,這些對于預防運動損傷非常重要。
快走時還要注意動作正確,要挺胸抬頭,擺動手臂,邁開步伐,注意落地時足的緩沖和發力動作。不要盲目追求數量,朋友圈里曬步數是為了相互鼓勵和督促,但是有的人每天走兩三萬步,甚至出現膝關節疼痛等傷病就得不償失了。
2登山
遠離城市喧囂,呼吸新鮮空氣,登山是很多大自然愛好者的第一選擇。作為一種極佳的有氧運動,登山適宜大部分人群,登山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幫助人緩解壓力。山間道路崎嶇不平,有益于改善人體的平衡功能,增強四肢協調能力,增加肢體靈活度。另外,在青山綠水中放眼遠眺,可緩解眼部肌肉疲勞,預防近視,還可使緊張的大腦得到放松和休息。
為避免在爬山過程中對膝關節、踝關節造成較大壓力,引起膝關節勞損,甚至誘發創傷性關節炎,體重過大、膝關節不好的人應適當減少爬山的次數和距離。爬山時,不必強求爬到山頂,若中途感到疲累或不適,要及時休息、調整,也可以考慮使用登山杖,幫助分擔體重,減輕膝關節負擔。
3馬拉松
從健身角度講,長跑是保持良好身體狀態、幫助釋放壓力的很好方式,最適合中青年人群。經常長跑有利于心血管健康,加速新陳代謝,消除多余脂肪,改善體型。此外,有研究認為,跑步對于減壓、改善抑郁情緒有較為明顯的作用。
但馬拉松項目距離過長,體能消耗巨大,不適宜作為日常鍛煉的方式。長跑需要循序漸進,初練者最好在充分熱身后,先進行較短距離的跑步練習,適應后再逐漸增加距離。若以參加馬拉松比賽為目的,一定要先進行相關醫學檢查,并了解自己的體能情況,防止出現運動意外。
4游泳
游泳被稱為是強身健體、調節心肺功能、減重塑形的最佳運動,深受人們的喜愛。游泳時水溫低于體溫,所以,即使運動量很小,只要在水中就會消耗一定的熱量。另外,水中阻力大,在水中做運動時,消耗的熱量會更多,而且動作速度會降低,所以,水中運動相對更加安全。
但是,因為在水中人體持續散熱,運動后饑餓感會比較明顯,人們往往會下意識地多吃熱量高的食物,且熱量攝入超過消耗量,導致體重減不下來。因此,想通過游泳減肥,一定要控制好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