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
處女情結,這真的是一個足夠久遠的老生常談,以至于當我真的想說點什么的時候,都覺得很多概念曾被無數次的一提再提過。有過批判,有過揭露,而它與現代潮流和理念的相悖,就注定成為足夠被討伐的理由了。但可惜的是,討伐批判永遠替代不了現實的結果,抱有如此觀念的人,并沒有真的減少多少,也沒能發自內心地放下它,只是由公然的秉持觀念走向了隱藏。真的傷害的,仍然是處于矛盾情感中的彼此。
我的來訪者小林,便是被這樣的當下折磨的一員。他與女友相處得很好,情感深厚,他們的興趣愛好、對事業和生活的觀念,都十分契合,這曾讓小林倍感滿足。只是,在走向談婚論嫁之前的一個晚上,當他們情不自禁地有了肌膚之親之后,一切都發生了轉變。他發現,女友并非處女,他更發現,自己的內心是多么的焦灼和痛苦,似乎從前的美滿幸福都被抹去了。而這層事實,就像內心中的一個黑暗魔咒,抓住他不放,每每想起就會心痛。于是,他再也不是他了,整個人都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他開始痛恨女友,恨她的“不完整”,恨她為何輕易地給出自己,恨她為何不提前就和自己說清楚,也恨自己為何用情如此之深,以至于想放手都難以下決心。痛恨,憤怒,自責,沮喪,這些情緒輪番上演,折磨著他也折磨著她。幾天下來,兩個人都崩潰了,女友哭著說:“不然你就放了我吧。”痛苦卻又難舍之余,小林選擇了求助。
于是,這便讓我看到了被“處女情結”所折磨的真實狀態。那么,這到底是怎樣的情結,有多深有多纏,以至于像小林這樣深愛女友的人,都難以戰勝它?讓我們來談談吧。
1“處女情結”的重點,
在于“處女”二字。
也許我這樣說,讓各位不能理解,但這看似無意義的重復,卻是實實在在的真實。
在小林眼里,曾經的女友是個好女孩,她性格善良,溫柔,有耐心,能夠理解別人,從不會給他壓迫感,不強勢,這讓小林感到放松和自由,這也曾是他最為珍惜女友的地方。另外,女友還是一個有自己追求的女人,對工作很盡責,即使辛苦也很少抱怨,她常常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會看到別人的不易,心很寬、很包容,她的人格很有魅力,有特別多的朋友。
可是,這所有的優點卻在那一瞬間都被抹去了。在那天夜里,小林再也看不到這些,心里只留下了兩個字—處女。也就是說,當這兩個字出現之后,似乎一切的其他印記,都被抹殺了。甚至她的人品也遭到了質疑和否定,似乎整個人的存在,也沒有了意義,至少對于她最在乎的小林來說,這一切都消失了。
這還是深愛嗎?深愛的是什么呢?是這個真實的人,還是那個被物化的“處女”概念?
她不再是個活生生的人,而是一個帶著標簽的物品,打上了“非處女”的標記,就可以被分類了,是嗎?她不能有屬于自己的過往,有屬于自己的經歷,一旦有了這些,便是瑕疵了,就不值得被尊重被愛了,是嗎?如果要以“是否為處女”來定義,這,還有多少尊重呢?
2“處女情結”,
這里面還有“情”嗎?
我想,是有的。一是情緒,二是情愫。
情緒在,小林表現出的種種,其實都已經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女友的過往,就是對自己的一種欺騙。就好像她的人生里,已經烙上了別人的印記,那么,她再也不能屬于自己了。所以,“是否屬于”,這便是情結糾葛的另一個重心。在小林的心里,自己要找的另一半,必須是純粹地屬于自己的,卻不是屬于她自己的。因為,如果這是她自己的人生,所經歷的種種,都將是寶貴的,是成長中的歷練,是最終能讓她成為“成熟的她”的準備。而情感的過往,更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是否去經歷這些,這是她的選擇,是她為自己作出的決定。
而小林,是無法接受這一點的,這里面更深一層的含義是對于“掌控感”的失落和“比較”的恐慌。“你不屬于我,我便失去了掌控”;“我會擔心我在你的心里,比不過你曾經經歷過的人”—而這,也是小林內心的另一個結。
而情愫,卻是有些難以表達的隱秘。“我的女友是處女,這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我的自尊”。小林也這樣說道。而這種情愫,還真的是處女情結延續千百年的很深厚的基礎。有些男人認為,找到一個“純潔完整”的女性,這是很榮耀的事,是可以驕傲的資本,自尊和地位會極大地提升,內心在這種需要上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在這種感覺下,這個人的人品、性格、能力,對自己有多少情感都沒有被在意,或相比之下,遠遠比不上“她是否是處女”的現實。后者是被賦予了極大的價值的,而這種價值對某些男人來說的含義是,“我能擁有她,也意味著我的價值感被提高了”。
有些人認為,如果沒有能夠擁有一個處女,自己的尊嚴似乎也遭到了踐踏,相比別人會低人一等,失了面子,自己也會因此變得一文不值起來。
而這,是一種想想都無法忍受的局面。就像小林,即便覺得有愛,卻怎么都難過去心中的這道坎。
3“處女情結”的結,
還可能被解開嗎?
說句實話,這真的挺難的。
難在這種觀念往往根扎得足夠深,也足夠久遠,不僅在個人的成長中會不自覺地被刻下烙印,更重要的是,大的文化背景下的“男尊女卑,女性被物化和所屬化”的觀念,是需要隨著時間和社會發展,才能逐步改變的。
但是,個人就無能為力了嗎?
當然不是,因為拋卻那些我們難以動搖和需要去等待的,更重要的,還是來自我們自身。畢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處女情結,也就是說,它的存在是有“個性化”的土壤的,既然能夠存在且難以被解開,它附著的,更是一種來自內心的需要。需要以此來證明自我,需要以此來提高自我,它是一種認證,更是一種認定。自我的虛,自我的弱,自我不夠強大的內心,在這樣的觀念背后,展露無遺。
所以,我問小林,你真的想解開嗎?如果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指向自己的內心,只是強壓或硬性地要求自己去忍耐,或是直接將火氣發向對方,可以想見的結局是,除了痛苦,更多的只有傷害,傷害對方也傷害自己。如此,無論怎樣難放手,這都將是唯一的結局。而如果這份情感的動力足夠深厚,足以讓你下定決心去面對觀念背后的“那個弱小的自我“,去成長它,強大它,讓自我成為自己全部的價值承載。我想,你就會真的走出來。
解開“處女情結”的路確實很漫長,但更漫長的,是能從外在走向內心的距離。不知道深陷其中的小林,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