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社字
當今時代,職業教育既被賦予了重大的歷史使命和熱切期待,又承載著經濟轉型、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特殊要求。但是職業教育吸引力問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地位與待遇問題、職業教育質量標準問題、校企合作問題等之所以未能在轟轟烈烈的職業教育實踐中迎刃而解,除文化與觀念的影響之外,均與我們的政策與制度設計密切相關。
職業教育政策或制度設計的科學與否,不僅直接決定著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水平,而且直接影響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和速度,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穩定與民生問題的解決。因此,作為職業教育研究工作者,我們不能無視或忽視對職業教育政策的研究。開展職業教育政策研究不僅有利于提高職業教育政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而且可以從宏觀層面預測政策走向,推進政策創新,提升政策效果,從而為職業教育發展創設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職業教育事業在科學的軌道上快速、健康發展。因此,主動擔負起職業教育政策研究重任,是職業教育研究工作者的特殊使命。
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尚未進入完全的專業化、學理化階段,職業教育的專業性與公共性之間缺乏清晰的邊界,導致許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都被非職業教育的或公共的聲音所影響,以至于出現了許多理論與實踐的尷尬。如何祛除這種尷尬,是職業教育研究工作者應該研究的重大問題之一。其實,職業教育研究工作者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之所以得以存在,就是因為職業教育實踐需要理論的支撐與指導。因此,對職業教育研究工作者而言,有責任建立起職業教育自身的理論體系,爭取到屬于自己的“學科地位”,并通過政策研究祛除職業教育對非專業的、權力的依附而獲得充分的“話語權”。一個職業教育研究工作者地位的高低,取決于其研究成果對職業教育事業所做貢獻的大小。而這種貢獻大小不外乎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職業教育理論的創新程度,二是對職業教育實踐的推動作用。而任何領域的理論創新,其最終目的都在于對實踐的指導和推動、完善與發展。除純學理的基礎理論研究之外,多數研究都屬于應用研究或應用理論研究。
職業教育作為人類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其根本目的是服務于人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職業教育研究較少有純粹意義上的理論研究,多數研究或者是服務于實踐的理論創新,或者是將職業教育理論轉化為職業教育政策推動實踐,或者是將職業教育理論直接轉化為具體的職業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在對職業教育實踐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中,成熟、完善的理論固然十分重要,對職業教育學科體系和實踐體系具有直接影響,但職業教育政策的影響更直接、更具體,對職業教育實踐方式和實踐成效更具有決定性。同時,職業教育政策甚至還可以反過來影響理論的應用程度和水平。如果沒有好的政策,理論有可能被擱置而成為空疏無用的擺設。因此,作為職業教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政策研究是研究者的重要學術使命和社會責任,也是研究者的學術思想、學術成果得以傳播與應用的重要途徑。對古今中外的職業教育研究成就進行考察即可發現,凡是能夠得到認可的職業教育研究工作者,都是因為其理論或者模式對職業教育實踐發揮了推動或促進作用。而且這些作用的發揮都有賴于職業教育政策的依托。在發達國家,職業教育政策研究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組成部分,已經納入到了公共政策研究之中。特別是在德國,職業教育政策研究是國家職業教育研究所的重要研究內容。
職業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通過研究創新,努力做職業教育政策方案的建言者、政策效果的評判者、社會輿論的引導者,從而成為職業教育實踐的“領路人”,而不是跟在職業教育實踐的后面做“解說員”或“宣傳員”。職業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成長離不開學府和書齋,但更離不開轟轟烈烈的職業教育實踐,離不開左右職業教育發展方向、速度和水平的職業教育政策。因此,開展職業教育政策研究,不僅是職業教育研究工作者承擔的責任與使命,更是職業教育研究工作者成長的便捷路徑?!?/p>
(作者系河南科技學院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責編 張紅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