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盛開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它美麗而不嬌艷,柔弱但不失挺拔,它耐得住寂寞與雪域的風寒,迎著高原的陽光傲然綻放。在豫北太行山麓也有這樣一朵“格桑花”,它盛開在深山里,沒有豐厚的“養料”,卻憑借堅韌不拔的精神,頑強地生長著,在花開時節驚艷了整個黎陽,它就是位于鶴壁市鶴山區“山溝”里的一所學校——鶴壁工業中專。
在今年5月的“職教活動周”期間,鶴壁工業中專迎來了來自省教育廳及鶴壁市多所初中“名校”的專家、教師組成的參觀團隊,參觀團隊認真聆聽,仔細觀察,對工業中專的管理模式、學生素質贊不絕口,紛紛表示不虛此行。除了在省內得到了廣泛認可,鶴壁工業中專的名聲更是遠播省外。山西省清徐縣職教中心的專家和教師們慕名前來參觀學習后說:“想不到在這個偏僻的地方竟藏著如此有特色、有魅力的學校!”
沒有優越的區位優勢,沒有花哨的宣傳噱頭,就是這樣一所“山溝”里的學校,辦得生機勃勃、有聲有色,依靠的是什么呢?
校長馮京銘認為,解決招生問題的關鍵在于“出口”,出口順暢,進口自然旺。為了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校大膽變革,不斷突破,從升學、就業、創業三條出路著手,為學生打造優質的發展前景。
2014年國務院提出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為職業學校學生搭建成才“立交橋”。鶴壁工業中專緊扣政策,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系統、多元的學習成長環境。學校設置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兩種學制,在三年級結合學生學習成績和志愿,實施升學與就業分流。此外,學校聯手5所大學,成立“對口升學輔導班”,抽調業務精良的教師對學生進行集中輔導。近三年,學校已為高校輸送了400余名優秀畢業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就業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是專業建設成果的試金石。鶴壁工業中專以專業建設助力“高端就業”,不斷探索,廣泛調研,準確把握市場“脈搏”,開設了學前教育、銀行事務管理、高鐵乘務、客戶信息服務、汽車美容與裝潢、工業機器人技術、計算機動漫與游戲制作、模具制造技術、旅游服務與管理等具有前瞻性、實用性的專業,發展勢頭強勁。學校還與廣東聯業制衣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康佳集團、長城電腦公司等40多家公司合作,建立了學生就業基地,學校畢業生大多就業于廣州、深圳、北京、大連、鄭州等地,學校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9%以上。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創業已成為鶴壁工業中專新的人才輸出點。鶴壁市鶴山區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創業園就落戶在鶴壁工業中專校園內。優惠的政策、優質的環境是培養創業人才的沃土。這里除免費為學生提供所有創業需要的設備和場所外,還為學生創業提供了豐厚的補貼:企業注冊成功,創業園將給予5000元補貼;學生創業公司招聘的員工的“三金”也由創業園負責繳納;公司聘用的員工由創業園每月補貼800元工資;創業公司每兩年可申請一次創業貸款等。在創業園內,學生的創業項目已初具規模,部分項目月營業額已近10萬元。
學生是鶴壁工業中專管理的“主力軍”。
學生事務服務中心是學校的學生自治管理機構,在這里,多個服務窗口秩序井然,學生請假、銷假、簽發快件等服務一站式完成。這里的管理、服務人員全部由學生擔任,他們以不同顏色的服裝來區分服務類別,并為每種顏色賦予了不同的寓意:督察組是橙色,代表充實、友愛、積極、豪爽;生活組是紫色,代表優雅、權威;文藝組是黃色,代表智慧、光明、喜悅、希望……此外,學校的咖啡書吧、閱覽室、文化長廊等場所,均由學生自主管理。
馮京銘說:“學生能做的,學校、教師、教官都不插手,只要給孩子充足的成長空間,孩子們總會給你驚喜!”
學校的“誠信書柜”里陳列著全校師生捐獻的報紙書刊,這里不設圖書管理員,學生自主借閱、自覺登記,借閱記錄已經寫了厚厚一本,沒有流失一本書。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在這里,學生已將自律、友愛的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在鶴壁工業中專的校園里沒有一個專職清潔工、管理員,整潔有序的校園環境全部出自學生之手。從自己動手清潔宿舍,到“認養”校園里的每一株植物,每一個細節都是教育的契機。
“陽光卡”是工業中專的重要獎勵機制,教師、教官會給表現優異的同學發放陽光卡,卡里有一定數額的“獎金”,學生可以憑陽光卡到書吧、閱覽室等地進行消費。同時,持有陽光卡的學生還可以享受一系列“優先”政策,如可以優先進入“校園歌手大賽”等活動的內場。
學生自主管理和有效的激勵機制極大地減輕了教師的管理壓力,為教師的自我提升提供了寶貴時間。學校鼓勵教師參加學歷進修,提高學歷層次,組織教師開展業務教研,參加學術交流、崗位幫教,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能力得到快速提高。目前,學校專業課教師已有80%取得高級職業資格證書。
在鶴壁工業中專,校長樂于納諫,開放包容;教官身先士卒,嚴格要求;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為;教師精于業務,潛心教學。全體成員分工明確,團結高效。
精神飽滿,積極向上是工業中專學生給人的第一印象。一次次點頭微笑,一聲聲洪亮有力的“老師好”,學生們共同養的小金魚、種植的花草、精心布置的教室、親手繪制的宿舍墻畫……無一不展現了工業中專學生的蓬勃朝氣。
修道之謂教,學校的職責便是以孩子的天命與率性為基礎,循循善誘,修道教化。鶴壁工業中專從外在和內在兩方面著手,重點建設了以規范學生行為習慣為目標的準軍事化管理平臺和以傳統文化為特色的文化活動平臺。內外結合,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為了磨煉學生意志,學校實行準軍事化管理,教官訓練嚴字當頭,規范到位。攝影社團的學生將學校一年一度的軍訓拍攝制作成了紀錄片,在網上已經獲得了超過30萬的點擊量。學校還開展了軍事拓展訓練,內容包括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專業展示等。在拓展訓練中,學生們學會了禮儀與規范,互助與分享。
漢服成人禮是鶴壁工業中專學生們的盛大節日,在成人禮上,年滿18歲的學生身著我國的傳統服裝——漢服,在禮樂聲中穿過象征長大成人的“成人門”,誦讀詩歌,拜謝父母和師長。明智正行,即日啟程,通過莊嚴的儀式,師長們告訴已成年的學生們,長大成人意味著責任與擔當,無論將來身處“廟堂之高”亦或是“江湖之遠”都應做到施己所長、益人益世、有所奉獻、無愧于心。
為了加深同學們對“感恩”一詞的理解,教官布置了“感恩作業”,鼓勵學生們回家之后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拍照在班會上分享。許多學生表示,通過與父母相處,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沉甸甸胡愛。“感恩”在自己心中有了更深的含義。
馮京銘說:“學生‘愿意做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學校通過“感恩作業”這條紐帶,幫學生與家長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渠道,如今,這份“作業”已不再是被動完成,而成了學生們的習慣。
只有收獲愛,才能付出愛。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動無一不滌蕩著孩子們的品行。在這里,每一位學生都被周圍的人關愛著,溫暖著,他們是同學,是朋友,更是兄弟姐妹。
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在校長馮京銘的帶領下,工專人戮力齊心,大膽變革,以嚴要求、優師資、高質量為目標,嚴謹治學,規范管理。2014年,學校通過教育部、人社部、財政部驗收,成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改革示范校”;2015年學校通過河南省教育廳、人社廳、財政廳驗收,順利成為“河南省中等職業教育品牌示范校”;學校還被評為“河南省城鄉勞動者技能培訓品牌基地”“河南省中等職業教育數字化校園試點校”,并榮獲河南省教育先進集體單位。短短6年時間,鶴壁工業中專已發展成為集現代化創業就業為一體的職教旗艦。
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鶴壁工業中專一鳴驚人的背后是我省職教大發展的承托。2014年,河南省政府啟動職教攻堅二期工程,職業教育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顯著提升,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行動,重視程度前所未有。一年一度的職業教育活動周,為職業學校提供了展示自己的重要平臺。在活動周中,家長和學生真正了解了職業教育,接受了職業教育,相信了職業教育,才讓諸多如鶴壁工業中專一樣“用心辦的好學校”為人知曉并得到認可,才讓職業學校迎來了一年又一年的“招生旺”。鶴壁工業中專是我省職教發展的貢獻者,更是受益者,是我省職業教育化蛹成蝶的縮影。
路雖遠,行則將至。工專人將一如既往地沿襲自己務實、敬業的精神,時刻把教育的責任放在心上,心辨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勤于鉆研、勇于探索、真抓實干,乘著職教發展的巨浪,完善自身,砥礪前行。■(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