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青
聲樂藝術是唯一一種以人體本身作為樂器、用人聲將文學與音樂相結合形成既優于單純的詩歌朗誦,又優于純粹的器樂演奏而使音樂和文學的功能都得到增強的音樂表現形式。它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幾乎是任何藝術表現形式都無法比擬的,它可以直接充分的表達人們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是對美的詮釋最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有著很強的社會功能和強烈的社會影響。
作為審美體驗的一種藝術形式,聲樂藝術在展示其審美功能的方法和形式上是極其獨特而富有魅力的。作為除器樂之外的音樂兩大表現類別之一的聲樂藝術,“在它的藝術美的創造構成與體現中,除了具備與器樂一致的共性外,還具備它自身的獨特性或特殊性,具有形成自身藝術美的創造系統,即由互相聯系、互相作用的美的因素,并按照一定美的規律構成的具有特定特征的整體”。這些美的要素包括歌詞的語言美、曲作的音樂美、歌唱的聲音美、情感美、舞臺表演美等等。每一個具有獨立美的審美要素對聲樂藝術的整體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雖然它們之間會有矛盾,會相互制約,但是通過找到它們之間的契合點,在取長補短中使它們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完美統一起來便可以共同為聲樂藝術的整體美服務,集中體現出聲樂藝術的獨特魅力。
歌詞的語言美。聲樂藝術是文學與音樂相結合的綜合藝術,是歌詞的語音音響和音樂的樂音音響的有機綜合,是人聲唱出的帶有語言的音樂。音樂的兩大表現類別都能產生美妙的音樂,但是只有聲樂藝術的音響中帶有人類的語言成分。因此,歌詞鮮明的語義性是聲樂藝術區別于器樂藝術的一個顯著特點。語言是人類特有的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工具,語言的語義是語言的具體內容和具體含義,在聲樂藝術中它有著使音樂的內容更加具體化的作用。它的這種直接表情達意的聲音藝術功能是其他聲音音響無法比擬的。就像著名的美學家黑格爾所認為的:“語言的藝術在內容上和在表現形式上比起其他藝術都遠較廣闊,每一種內容,一切精神事物和自然事物,事件,行動,情節,內在的和外在的情況都可以納入詩,由詩加以形象。在聲樂藝術的整個創作過程中,無論是詞曲的創作還是歌曲演唱的二度創作都始終貫穿著語言的因素,受著語言的影響,聲樂藝術通過對語言的美化來體現它的藝術魅力。
因此,可以說,語言是聲樂藝術的顯著特點,歌詞的語言的美是構成聲樂藝術魅力的文學基礎,需要充分發揮語言在聲樂藝術中的創造功能。
歌詞有著明確的語義功能,它是以唱來體現它的語言特征的詩歌或唱詞。這種語言是在人們生活的語言的基礎上,通過提煉、美化而發展起來的。歌詞是詞作者對社會事物和自然景物的主觀的感受和認識的結果,具有描繪性和表現性的特征。它在與音樂長期相結合的藝術發展過程中,逐漸的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美。這種語言的美主要是由外在的形式構成美和內在的內容意境美構成的。
一、形式構成美是歌詞語言外在美的展現
“形式是內容的存在方式,是內容的結構與組織,也是內容得以外顯的表現過程。”歌詞的語言外在形式構成美體現在語言的音韻美、風格美和凝練美上。
1、語言的音韻美是豐富語言表現力的重要手段。聲樂藝術是人聲唱出的帶有語言的音樂,因此,語言的音樂化是歌詞語言構成的特殊性。由于歌詞在文學領域里屬于韻文的范疇,所以,它語言的音韻美也是區別于散文的特征之一。歌詞語言的音韻美富有很強的感染力,就像著名美學家黑格爾所說:“音節和韻是詩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悅感官的芬芳氣息,甚至比所謂富于意象的富麗辭藻還更重要”。
就拿我們最熟悉的漢語來說,漢語屬于漢藏體系,是我國大部分人長期使用的語言種類,并且是我國聲樂藝術歌詞構成的最主要的語種。漢語的基本要素是漢字,而漢字以音節為基本單位,音節一般是由聲母、韻母、聲調構成的。因此,漢語中就有了聲調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高低抑揚對比,也有不同的合轍押韻和長短、快慢、強弱的變化節律的對比,使漢語語音音響帶有某種音樂性的特征,語言形成抑揚頓挫的音樂美。這種語言的音樂化影響著歌曲的情緒,構成了高低、長短、快慢、強弱的情緒對比和變化。
聲、韻、調的有機結合,語音平仄的結合,不同節律的對比,構詞疊韻、詞句對仗、長短交替、回旋反復,各種句式交錯等特點都是其語言音韻美的體現。它們在錯落有致,協調對比中使語言富于變化,充滿活力,和諧悅耳,大大豐富了漢語的表現力,展現出語言的音韻美。
2、語言的風格美是語言個性化的體現。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每個國家不同的民族、地域也都有自己獨特風格的語言和語音體系,這些不同的語言風格在歌詞中形成了語言獨特的風格美。例如我國地方的一些民歌,語言風格帶有區域性的地方特點。西北地區的“花兒”,江浙一帶的民間小調等都是比較典型的類型,河州令《上去高山望平川》除了運用大量的襯詞“呀”、“哎”之外,句與句之間還做了詞組的重復,句式的節奏自由,加上當地的方言演唱,突出了西北地區的語言風格特點。江蘇的民間小調《無錫景》通過襯詞“呀”、“么”的運用增加了歌曲的親切感和細膩感,再加上地方方言的演唱,具有顯著的江南地方風格特點。因此,語言的風格美為歌詞的語言增添了色彩,它是識別和把握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語言區別的標志,并且增強了歌曲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3、語言的凝練美是創造優美音樂文學形象的關鍵。聲樂藝術是通過人聲展現其魅力的藝術形式,人聲的嗓音在運用的過程中是有一定時間的承受能力的,與此同時,欣賞者對音響刺激感應也是具有一定的承受限度的,超過限額他們容易產生聽感的懈怠。因此歌詞的時間和篇幅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它必須簡潔、凝練,以少總多,刪繁就簡,準確并且富有表現力,能夠抒發強烈的思想情感。并且作為以“唱”來體現它音樂化的詞,其語言的凝練美是語言美的基本要素。歌詞要以精確純美的語言去高度集中地反應生活,塑造形象,用字斟句酌的精粹語言去表達豐富的內容和思想情感從而動人心弦,“通過煉字、煉句、煉意去提煉創造準確優美的音樂文學形象,以達到‘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的凝練美的藝術效果”。例如:張黎作詞的《我和我的祖國》,瞿琮作詞的《我愛你中國》,王莘創作的《歌唱祖國》等歌曲,歌詞既簡潔質樸,又情真意切,用精美的語言把對祖國的歌頌和熱愛之情表現地淋漓盡致,和著美妙的音樂在廣泛的傳唱中經久不衰。
二、內容意境美是歌詞語言內在美的展現
歌詞語言的外在形式美最終是為表現歌詞的內容意境服務的。歌詞的語義性構成了語言的內容本質,再加上歌詞的根本屬性就在于它的表情性,形成了語言內容的通俗美和情感美。
1、語言的通俗美是迅速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因素。歌詞語言的通俗美表現為歌詞的通俗易懂、樸實無華,親切自然。聲樂藝術之所以成為最具普遍性和群眾性的藝術種類,除了人聲的親切性和感染力之外,歌詞語言的通俗美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因為它讓人們能夠更容易的接受和體驗其藝術魅力。聲樂藝術是聽覺藝術,欣賞者對音響的刺激感是有一定的承受限度的,作品的時間不會過長,聽感稍縱即逝。因此,語言便需要引起聽感的敏捷效應,在短時間內讓審美主體理解歌曲的內容和情感,而不能有更多的時間去推理和判斷。歌詞語言的通俗、質樸便于他們捕捉感受,獲得審美體驗。特別是作為能與音樂相結合的歌詞,需要盡量避免使用晦澀難懂的字句和過多的引申和鋪陳的手法,內容也不能太過深奧難懂,也不能有太重的哲學深度。正所謂“欲其流利輕滑而易歌,不欲其乖刺艱澀而難吐”。但是,語言的通俗易懂并不等于粗俗和庸俗,也不意味著可以缺少文學品味和美感而只剩下孤立的“語言聲音”。
“歌詞的內容本身要真正的純潔堅牢的。如果內容本身就呆板,平庸,枯燥和荒謬,就不可能根據它創作出優秀的深刻的音樂作品。”“太文則迂,不文則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聳觀,又聳聽。”這說明要處理好“俗”與“雅”的關系,俗卻不失其文采,雅卻不失其自然,既要通俗質樸、親切自然又要立意精深才能達到“雅俗共賞”的審美標準。也正如我國著名的一級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周大風先生所述:“詞藻要美,不等于典雅深奧;語言要通俗,不等于直而露。既要使人一聽能懂,又要有留人以回味無窮,余情縈繞胸臆之妙”。
2、語言的情感美是語言美的核心。歌詞具有強烈的抒情性,聲樂藝術中豐富的感情色彩需要通過歌詞的語言才能得到準確生動的體現。歌詞的情感特征主要是指“作者主觀對客觀的認識和感受而獲得的一種心理沖動,再將這種心理沖動轉化為概念性的詞或詞組而加以描述的情感狀態”。作者借助這種心理沖動通過歌詞表達感人的故事,塑造感人的藝術形象。作為聲樂藝術創作的情感始發點,歌詞語言的情感表達有著重要的作用。“以無情之語而欲動人情,難矣!”
歌詞的情感美,全在主體真實情感的流露而不能有任何虛情假意、矯揉造作。正如古羅馬時代的賀拉斯在《詩藝》中說到:“一首詩僅僅具有美是不夠的,還必須有魅力,必須按作者愿望左右讀者的心靈。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別人臉上的笑,同樣,你自己得苦,才能在別人臉上引起哭的反應。你要我哭,首先你自己感覺悲痛”。它只有真實的表達這種情感美,才能觸動作曲家的心靈,給曲作者提供音樂思維和感情基礎,才能讓歌唱者觸發情感,聲情并茂的演唱。偉大的德國詩人歌德的詩便是浸透了其濃郁詩情的典例,在德國乃至世界的文學史上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的詩幾乎是歷代作曲家們取之不盡的靈感寶藏,他的詩以濃郁的詩情和優美的意境撩動著作曲家的心弦,特別是為德國藝術歌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例如在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畢生創作的 600 多首歌曲中,歌德的詩被譜寫了 300 多次。藝術來源于生活,感人的文學形象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歌詞就是詞作者從豐富的現實生活體驗中獲得文學形象,通過敘事、描繪、抒情等手段使審美主體感知并且喚起他們的記憶表象,從而產生聯想和想象,以此達到審美的目的。正如清代文學家、戲曲作家、理論家李漁所說,“作詞之料,不過‘情、‘景二字。非對眼前寫景,即據心上說情,說得情出,寫得景明,即是好詞”。當然,歌詞情感的傳達最終需要通過演唱者在深入分析詞義后努力挖掘它潛在的內涵。就如同創作劇本一樣,“在創作的時候,臺詞來自劇作家,而潛臺詞是來自演員的。如果不是這樣的話,觀眾就不必費力到劇場里看演員的表演,坐在家里讀劇本就行了”。由此看出,聲樂藝術歌詞情感的把握最終還是離不開演唱者對歌詞情感的再創造。聲樂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在于通過音樂性的語言唱出歌曲中所要表現的音樂形象、生活內容和思想感情等從而引起欣賞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