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下的高校考試與評價制度改革研究

2016-05-30 10:48:04徐保軍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16年10期
關鍵詞:改革評價

徐保軍

[摘 要]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是大學的基本任務,而現實是“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考試與評價方式的改革是關鍵環節。傳統考試方式在考試目的、考試內容與方式、評價標準、考試反饋等方面的弊端不利于培養創新人才。鑒于以上弊端,本文圍繞創新這個核心目標,從考試目標、考試內容、考試形式、評分標準、激勵機制、評價非智力因素、反饋機制等方面構建考試與評價制度體系,通過考試與評價制度體系構建,實現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 創新人才;考試;評價;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10-0004-04

一 基本問題和概念

1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問題

培養創新素質、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新時期我國的一個宏偉戰略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高等教育法》中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之一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而現實是“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錢學森之問”就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命題。就此命題,我國不少專家學者做了大量研究,在創新教育、創新能力培養方式、高等教育改革等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可是,理論上的繁榮并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究其原因,推動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與其說是規定的課程目標,不如說是考試和評價方法。因此,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環節是考試與評價方式方法的改革。構建創新人才培養理念下的高校考試與評價制度是培養創新人才最為急切的呼喚。

2 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和創新人才

據《辭海》所述,“創造”是指“首創前所未有的事物”。而創新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前所未有的發現;二是重新組合的知識;三是再次發現的知識。[1]只要能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對原有的知識進行重新發現、組合并產生出新知識的活動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創新。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就是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的指導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育質量評價標準等方面圍繞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的教育教學過程。創新人才是指,具備良好的知識基礎,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去開拓、創新并能夠取得創新成果的人才。

3 考試與評價界定及其功能

考試與評價體系是指依據某種教育理念或特定的教學評價目的選取一種或多種評價途徑所建立起的相對完整的綜合評價體系。[2]1971年,美國學者格朗蘭德將評價表述為:評價=測量(量的記述)或非測量(質的記述)+價值判斷。[3]這一公式抓住了考試和評價的本質所在,體現了二者之間的關系。“考試的本質是對教育現象進行數量化的認識,是一種事實判斷,教育評價則是按照社會的價值標準,對受教育者諸種要素進行價值評估,其本質是一種價值判斷。”[4]評價需要考試,考試為評價提供了事實依據,但考試只是評價的一種工具和手段,不能代替評價。這就是說,評價是在考試的基礎上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

考試和評價制度對培養人才過程和活動起著導向、監測、激勵、診斷和甄別的功能,其中最為重要、處于核心地位的功能是導向功能。考試和評價制度,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方向和質量。因此,必須從觀念上理清考試與評價的關系問題,逐步建立完善的高校考試評價制度體系。

二 當前高校考試制度的弊端分析

為了對我國高校考試與評價制度的現狀進行分析。筆者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的形式,獲得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問卷調查目的是找出現行考試與評價制度對創新人才的培養方面的影響,并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以便理清思路,為構建基于創新人才理念下的考試與評價制度體系構建提供重要依據。

針對該課題,本人從2013年至2015年跟蹤調查,調查范圍:天津工業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天津師范大學。調查對象包括教師和學生。教師方面,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4份,回收率97%。學生方面,本次調查發放問卷320份,收回有效問卷286份,回收率89.3%。綜合分析如下:

第一,考試目的方面。高校把考試分數作為評獎評優、保送讀研、推薦選拔以及畢業的最重要依據。導致學生為考試而考試,為分數而考試,考試成績的作用被過分夸大,加劇了考試的功利化傾向,以至于部分大學生,為取得好成績而甘冒作弊之險,而且屢禁不止,在問卷調查中作弊比例占26%。由于考試功利化,從本質上說,以考試代替評價,使考試變成了脫離教育教學的孤立的東西,忽視了作為評價手段的考試對于學生的導向功能,在某種程度上嚴重束縛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第二,考試內容方面的問題。(1)考試內容基本上是教科書上有的、教師講過的內容,問卷調查顯示93%考試內容是教材內容,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小。考前學生要求教師劃重點、劃范圍的事屢見不鮮。這就造成學生考前臨時突擊,也能通過考試的情況;(2)相對滯后的教材內容,無法與學科前沿問題銜接,問卷調查顯示78%考試沒有涉及學科前沿問題,導致學生掌握的知識相對滯后和死板;(3)就考試題型而言,大多數考試題型局限于傳統題型,填空、單選、多選、名詞解釋、辨析、簡答等客觀題的比例大,所有的這些類型,都是圍繞著學科的基本知識的記憶而設計的。而對于考查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綜合性、分析性、論述性等主觀性試題類型較少。這種基于教材的考試內容和側重于考查基本知識掌握的題型,限制了考查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內容與形式,在某種程度上嚴重束縛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第三,學業考試形式單一。問卷調查顯示,目前考試方法形式單一占79%;考試時間安排方面集中比例占78%。當前高校考試形式過于簡單僵化主要存在五注重五不注重:只注重筆試,不注重口試;只注重閉卷,不注重開卷;只注重理論考試,不注重實踐測試;只注重統一考試,不注重因材施考;只注重集中考試,不注重分散考試。這種單一的考試形式已不適應于培養創新人才,它抹殺了學生的創造力,許多學生憑著期末的突擊學習就能夠在考試中順利過關,平時的學習目的并不明確。

第四,評價方式簡單。(1)在評分方式上,高校學業考試基本依據標準答案作為評分標準,注重答案的規范化、標準化。在這種評分精量化標準中,記憶能力成為考試評分的測試重點,而學生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被忽視,更別提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了。(2)平時成績占學期總成績的30%左右,一般依據學生出勤情況和課堂活躍程度來評定。如果僅僅依靠出勤情況及少數人活躍的次數來決定平時成績,這種評定方法帶有很強的片面性和主觀性,可信度不高。出勤并不代表認真聽課,目前課堂出現了很多“低頭族”。(3)除了學業考試的分數之外,綜合性的評價不多。調查結果顯示,81%學生回答沒有綜合性評價。這種簡單的評價方式,側重于事實判斷,缺乏價值判斷,無法體現創新人才培養目標。

第五,忽略考試和評價的反饋和激勵功能。高校學業考試一般設置在學期末,考試結束標志著教學活動結束。期末考試后,教師閱完試卷,把成績交給教務管理辦公室就意味著學業考試的結束。高校一般都要求做試卷分析,但只是簡單的進行了優秀率、及格率、各分數段人數分布情況的統計,真正坐下來認真分析試卷的科學性,分析學生掌握知識、應用知識以及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方面的情況少,這就使試卷分析流于形式,更不用說教師做出評價分析并及時通報給學生。因而考試與評價對教學的診斷和反饋、激勵等功能沒有發揮出來,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目前考試與評價體系中暴露出的這些問題,為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迫使人們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改革現有的考試與評價制度。

三 考試與評價體系構建

創新人才培養理念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是高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題。與之相應,創新人才培養理念下的考試和評價體系主要應針對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因素進行檢測。為此,本文從考試與評價目的、考評內容、考評方式、考評標準、反饋等方面構建考試和評價體系。

第一,明確考試和評價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構建創新人才培養理念下的考試與評價制度體系,必須首先改變考試觀念。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教育的目標不在于掌握知識的多少,在當今信息時代,很多知識隨時可以查到,而在于生存和如何面對生存的問題和挑戰。所以,如果圍繞生存的需要而學習,學生會更具好奇心、針對性,更具有激情和批判精神,更容易根據問題和挑戰融合各方知識、創新能力的訓練和提升。這就有一個路徑選擇問題,是學習知識面對生存和挑戰,還是面對生存和挑戰去學習?前者可能會導致學了一堆知識而不知如何運用;后者顯然針對性強,利于訓練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耶魯大學前校長小貝諾·施密德特也曾指出,“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名牌大學的學院教育不是為了求職,而是為了生活。”[5]據統計,中國目前的本科畢業生可能大多數人最后從事的工作和自己大學時的專業沒有什么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因此,在本科階段,為了面對以后的生存和挑戰,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不是鼓勵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通過系統性的專業學習和學術訓練,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未來生存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此觀之,構建創新人才培養理念下的考試與評價的目標是為了引導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從考試觀向評價觀轉變,考試觀側重于知識記憶、側重于考試結果等事實判斷,而評價觀側重于知識創新、側重于創新過程等價值判斷。評價的目的不在于劃分優劣或者獎懲,而是通過評價形成促進創新發展的激勵機制,有利于充滿朝氣、敢于懷疑、勇于創新人才的脫穎而出。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考試與評價制度的導向功能,實現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目標。

第二,創新考試內容,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沒有考試內容的改革,就沒有也不可能有考試和評價制度的改革。如上分析,考試范圍僅僅局限于教材,是培養不出創新人才的。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能力,首先,考試內容要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考試范圍必須要廣泛,考試范圍既要基于教材,又要與教材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僅要包括教材中的基本知識,還要增加教材之外的拓展知識,通過拓展知識給學生創新活動留下一定的發揮空間。其次,考試的內容也要靈活多樣,要盡量具有挑戰性、競爭性,考試內容要與社會現實問題銜接,適當涉及學科前沿問題,使考試內容富于時代氣息。為此,應盡量減少死記硬背的考題,多設置創新性試題,以綜合性的命題為主,而且要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創新興趣為重點,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清,能夠激勵學生全力以赴地思考、分析、鉆研。為了考核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讓學生把精力耗費在記憶內容上,甚至可以允許學生帶上基本公式或書本開卷考。事實上,學生只有在牢固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才能夠創造性地解答問題。

第三,過程性檢測和終結性考試相結合。構建創新人才培養理念下的考試與評價制度體系,必須從原來的終結性考試轉化成過程性檢測和終結性考試相結合,進而形成終結性評價。事實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是一個漸進的累積的過程。這就需要加強平時檢測。通過平時的檢測,教師就可以真實地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創新能力的發展情況,學生也可能因為平時檢測而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及時地復習、鞏固所學習的知識,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創新能力就會不斷提高。這方面代表案例,如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大,大考小考不斷,要求極其嚴格。涉及基礎理論的課月考一次,工學院、理學院月考兩次。印度理工學院每5個星期舉行一次全校性大考,成績全校排名。因此,高校考試與評價制度一定要加強過程性檢測,通過過程性檢測,了解學生的發展動態。過程性檢測如課堂提問、組織學生討論、小論文、小實驗或社會實踐、安排思考題等,但這并不是要求頻繁地考試,而是通過多樣化的過程性檢測活動,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促進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破解此前只有期末大規模集中考試的弊端,緩和集中考試給學生造成的沉重壓力和負擔。終結性考試指的是一門課程結束時的考試成績。通過過程性檢測和終結性考試的結合,把動態評價與靜態評價、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緊密結合在一起,為考生提供的不僅是一個考試分數,還包含關于考生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潛質情況分析的報告,最終形成終結性評價。

第四,針對具體的課程特點,豐富考試與評價方式。考試與評價方式方面,高校應該在考慮本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專業、不同的考試與評價目的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教師也應該根據課程的性質和特征,選擇合適的多樣化考試方式的組合;甚至可以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考試方式,做到因材施考。多樣化的考試與評價方式包括口試、閉卷、開卷、半開卷、課程設計、論文、研究報告、實驗,等等。不同的考試方式具有不同的功能,所考察的能力點也有所不同。具體而言,(1)閉卷考試側重考核學生對知識記憶的數量和理解的程度。(2)開卷考試或者半開卷考試側重考核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總結等綜合應用能力。(3)口試側重考核學生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口試可分為一般的口試、讀書匯報、小答辯、學習小組的課堂辯論、專題演講競賽,等等。(4)成果性考試側重考核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查閱文獻資料的能力,如小論文、課程設計、綜合文獻調研報告、作品展示等。(5)實踐考核側重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實踐教學考核中常用的方法。為了保證考試與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每一種考試與評價形式都必須有相應的制度和措施。否則,多樣化的考試與評價方式就流于形式,沒有實際意義。比如不許剽竊他人成果,如果剽竊,輕者該門課不及格,重者取消該課成績。

如果要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考試方式上,就要減少閉卷考試,而多采用口試、開卷考試、成果性考試、實踐考核等方式。通過考核方式的選擇,引導學生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第五,在評分標準上,重構“分數”在考試和評價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評分是考試和評價的重要環節,對考試和評價的質量及功能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真正發揮考試與評價的作用,實現從考試向評價轉變,最核心的問題是評分標準問題。在考試和評價制度改革中,放棄以標準答案為評分標準的傳統做法,確立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分析、應用、創新為根本的考試與評價標準。在評分標準上,把創新因素作為最主要的評判標準。凡是創新因素較少、較差、較低的,就得低分;凡是創新因素較多、較好、較高的,就得高分。[6]只有發揮出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在考試中得到最高的成績。在方法上,允許學生采取各種有效的答題方法,鼓勵創造性思維。在人文和社會科學考試中,評分標準要具有開放性,只要學生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夠自圓其說或言之有理,對其創新因素都要給以肯定,給以很好的成績。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大,平時學生考試,不必按照教師的講義來答卷,意見與教師相左,只要有根據,也可以拿高分。印度理工學院,學校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老師會教給學生很多方法,但是他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解答問題。考試題目不多,但是要求獨立思考。也許一個題目學生并不能解答出來,但是只要思考過程條理清晰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評價。因此,要以“創新性”作為評分的最主要的指標,重構“分數”在考試和評價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簡言之,就是要在事實判斷的基礎上,增加價值判斷的權重。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考試與評價的引導作用,進而構建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理念下的考試和評價體系。

第六,制定激發學生進行創新活動的激勵機制。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理念下的考試與評價制度體系,把學生平時的各種教學之外的創新活動與創新成果納入到考試成績中,可以在總成績內劃出一定分數用于獎勵在教學之外學有成效的學生;或者在總分之外,采取加分制。這是非常必要的,盡管這些創新活動與創新成果是在教學之外,但在教育過程之中,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利用各種工具和資源解釋現象和解決問題,以社會上令人困擾的現象、有趣的科學問題、現實中活生生的挑戰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則可通過網絡等現代技術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搜集資料、開展調研、進行實驗、集體討論、深入研究、撰寫報告,等等。在此基礎上,可以把這些創新活動與創新成果納入到考試和評價之中,如學生在報刊雜志上發表了論文或作品,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并取得一定成果,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各種科技活動或比賽并獲得一定成果,都應該給予肯定并獎勵,課程考試方面,可以給予加分或者免除其考試。只有這樣,才能激勵學生投入到創新學習與創新活動中去,走出死讀書、讀死書的怪圈。這樣可以發揮積極鼓勵學生開拓創新的作用。

第七,倡導運用多種措施與方法綜合評價學生非智力因素。創新能力的多樣性與考試和評價的有限性永遠是一對矛盾,無論怎樣的考試與評價都不可能反映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方面面。創新人格、創新精神、創新意識的這些非智力因素恰恰無法通過考試測量出來。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世界上并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聰明以及怎樣聰明的問題”。[8]這樣的理念要求在考試與評價的實踐中,注意對非智力的創新人格、創新精神、創新意識等因素的了解,把這些非智力因素作為一個與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同等重要的領域進行評價,構建考試與評價制度體系。在這些非智力方面,更多的要靠日常的觀察和實踐的鍛煉。因此,我們應該倡導運用多種措施與方法綜合評價學生在創新人格、創新精神、創新意識等方面的進步與變化。比如探索建立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甚至社會評價有機結合的互動的、綜合的評價體系,以形成合理的評價結論。這些評價方式可能沒法納入總成績,但可以引導學生注意培養自己的創新人格、創新精神、創新意識。

第八,建立健全考試質量分析與評價反饋機制。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曾說過:“一個有效的行為必須通過某種反饋過程來取得信息,從而了解目的是否己經達到。”[9]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考試與評價制度,要想使考試真正發揮診斷、甄別、激勵、導向作用,必須健全考試質量分析與評價反饋機制。在考試和評價的反饋上,教師不僅僅是評定分數,還要評價考試范圍、內容和解答問題方法,與學生們一塊分析學生掌握知識、靈活應用知識情況以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情況,并根據學生不足及不同情況給學生個別輔導。甚至與學生相互討論,讓他們大膽評價自己在掌握知識、應用知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方面的情況。考試的信息反饋對于學生來說,可以發揮考試和評價的導向作用,讓學生將評價整合到學習過程中,以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四 結語

總之,考試與評價制度對高校培養人才目標有很大的影響與制約,高校的考試與評價制度改革,要圍繞培養創新型人才這一核心目標進行,通過明確以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為考試和評價目的,從考試觀向評價觀轉變,以創新考試內容、創新考試與評價方式,把創新性作為評分的最主要的評判指標,建立學生互評和自我評價機制,健全考試與評價的反饋機制,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考試與評價制度,通過這種考試與評價制度的建立,發揮考試與評價的功能,引導和培養創新人才。只有這樣,才能破解“錢學森之問”,實現高校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志勇.創新教育——中國教育范式的轉型[M].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44.

[2]何侃.高校多元化教學評價模式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

2007(3).

[3]史小燕.現代教育評價[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4:3.

[4]戴家干.從考試到評價:教育改革的時代任務[J].中國

高等教育,2007(13、14).

[5]陳宏薇.耶魯大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9.

[6]劉建國.創新型人才培養與高校考試改革[J].現代大學

教育,2006(3).

[7]靳曉燕,齊芳.“錢學森之問”引發的思考[N].光明日報,

2009-12-05.

[8]徐濤.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

大學出版社,2007:29.

[9]維納.人有人的用處——控制論和社會[M].北京:商務

印書館,1978:44.

猜你喜歡
改革評價
SBR改性瀝青的穩定性評價
石油瀝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關于項目后評價中“專項”后評價的探討
瞧,那些改革推手
傳記文學(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成年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福利一区在线|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毛片基地|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天天操天天噜| 欧美成人第一页|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欧美在线网| 国内精品视频|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国产97视频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欧美一级在线看|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草逼视频国产|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久久18免费网站| 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视频a| 99在线视频精品| 成人精品亚洲| v天堂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久草性视频|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综合五月天网|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天堂成人在线|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99久久性生片| 色婷婷丁香| 免费在线成人网| 国产成人免费| 日本黄色a视频|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色噜噜在线观看|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在线免费a视频|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欧美日韩高清|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在线视频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综合色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亚洲网综合|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操美女免费网站|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