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真 李晨 姜建剛 騰興隆 李勃


摘要:以藤稔葡萄為試材,在塑料大棚內,研究不同濃度單氰胺、破眠1號對葡萄主要物候期、萌芽率、果實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1%單氰胺、4倍破眠1號處理可以使藤稔葡萄萌芽提前10 d,提高萌芽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顯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固酸比提高。對果實品質有積極促進作用,可以在生產上應用。
關鍵詞:化學藥劑;藤稔葡萄;破眠;單氰胺;破眠1號
中圖分類號:S663.101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6)10-0078-03
單氰胺(Hydrogen cyanamide)、石灰氮(Calcium cyanamide)、赤霉素(GA)等是生產中打破休眠的常用化學藥劑[1],可以替代部分低溫作用使休眠芽提早結束休眠,提早發芽開花,促進早期生長[2]。在設施栽培中,葡萄發芽率低、發芽不整齊、花期不一致和開花少等現象經常出現,打破自然休眠是提早成熟的重要措施之一[3]。藤稔葡萄是從日本引進的四倍體歐美雜交種,俗稱“乒乓葡萄”,果大汁多,甘甜爽口,因具產量高、品質優、抗病、豐產和耐貯運等優點,種植面積大,深受消費者喜愛[4,5]。對藤稔葡萄的催芽破眠研究已取得一定進展[6-8],但是對催芽的多種效應與安全性研究少有報道。單氰胺在設施生產和南方地區葡萄栽培上應用廣泛,國內外已有較多研究報道[6-8,10-13]。但由于不同品種物候期以及不同地區年度氣候差異較大,而休眠又是極其復雜的生理過程,所以破眠劑使用時期和濃度也存在很大差異,需要進一步優化和驗證,進而篩選出效果優良、濃度適宜的破眠劑。本試驗以藤稔葡萄為材料,研究單氰胺及破眠1號處理對葡萄萌芽、生長結果習性、果實品質等性狀的影響,以期為生產中科學使用破眠劑提供依據,為藤稔葡萄的早熟優質栽培提供技術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試驗于2012-2013年在山東省泰安市角峪鎮葡萄塑料大棚中進行,大棚長48 m、寬11 m,覆塑料薄膜,東西向,葡萄植株籬架式栽植,株行距為0.6 m×1.3 m,土壤肥力中等,常規管理。
供試葡萄品種為 3年生鮮食葡萄品種藤稔,管理水平一致。
選用試劑為破眠1號,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試驗示范專用;單氰胺,商品名為榮芽,是50% H2CN2水溶液,寧夏大榮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產品。
1.2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藥劑處理、1個清水對照。處理1:0.5%單氰胺;處理2:1%單氰胺;處理3:4倍破眠1號;處理4:8倍破眠1號;CK:清水。每處理重復3次。涂抹時間為2012年12月21日,藥劑現配現用,分別用毛筆蘸取藥劑涂抹在結果枝。
1.3測定指標
處理后,于2月2、7、15、21日及3月8日調查物候期,主要調查萌芽期(冬芽開始萌動,芽鱗片張開露綠為準)、始花期(5%的花芽開放)、果實成熟期;采收后測定果實品質:穗重、粒重(采用天平稱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手持式糖量計),有機酸含量(采用NaOH滴定法測定)。萌芽率調查采用張振文[9]的調查方法。萌芽率(%)=新梢數/芽眼數×100。于2月15日、2月21日、3月8日、3月22日、4月2日調查新梢生長情況。測定數據用Microsoft Excel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藥劑處理對藤稔葡萄主要物候期的影響
如表1所示,各處理對藤稔物候期的影響存在明顯差異。單氰胺和破眠1號不同濃度處理對藤稔葡萄破除休眠的效應顯著,萌芽期提早5~10 d,花期提早4~11 d,成熟期提早0~14 d,其中1%單氰胺萌芽期提早10 d,始花期提早11 d,成熟期提早14 d,4倍破眠1號萌芽期提早10 d,始花期提早11 d,成熟期提早9 d,破眠效果明顯優于其他兩個處理。
2.2不同藥劑處理對藤稔葡萄萌芽率及新梢生長的影響
由圖1可知,隨著單氰胺濃度的提高,萌芽率提高。使用1%單氰胺浸蘸芽后,藤稔葡萄從2月2日到3月8日萌芽率顯著高于清水對照及其他處理,2月21日萌芽率為88.24%,而其他處理僅為50%左右。4倍破眠1號在2月21日到3月8日,萌芽率從54.84%增加至90.00%,萌芽迅速。說明破眠1號與單氰胺適宜時期不同。各個處理對藤稔葡萄最終萌芽率影響不大,只有1%單氰胺處理提高1.8%。
在新梢生長初期調查各處理的新梢長度,圖2 結果表明,在藤稔葡萄上,1%單氰胺與4倍破眠1號涂抹處理的新梢長度大于對照,其他處理與對照差異不大。
2.3不同藥劑處理對藤稔葡萄果實品質的影響
由表2可知,1%單氰胺處理后,果穗質量和果實單粒重顯著高于對照,果穗重增加21.95%,單粒重增加13.09%。4倍破眠1號處理后,果穗質量提高15.0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對照提高8.68%,可滴定酸含量降低32.76%,固酸比提高61.81%。0.5%單氰胺、8倍破眠1號處理的果穗質量、果粒質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與對照無顯著差異。8倍破眠1號處理的可滴定酸含量低于對照,固酸比提高。
3討論與結論
本試驗中,1%單氰胺處理后,物候期提前幅度大,萌芽早且整齊,植株萌芽率、果穗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顯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固酸比提高,是藤稔葡萄催芽破眠安全、理想的藥劑。這與陶永勝等[14]對攀西地區釀酒葡萄試驗的結果相似,研究認為最佳破眠劑組合及其濃度是1% H2CN2+1%吐溫80。曹慕明等[15]研究結果表明,‘巨峰葡萄休眠芽使用2.5%單氰胺處理,破眠效果明顯。隨濃度增加,單氰胺打破休眠的效果也相應增加,但在增效的同時也增加了藥害的危險。
本研究發現1%單氰胺及4倍破眠1號對葡萄物候期、萌芽率、果實品質有積極促進作用,對打破葡萄休眠效果最好,可以作為藤稔品種的有效破眠劑。生產上還應加強葡萄樹體肥水管理,保證枝條充實和花芽飽滿,以便更好地發揮單氰胺以及破眠1號的處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田莉莉,方金豹,顧紅,等.化學物質打破葡萄休眠的應用效果初報
[J].西北植物學報,2003,23(6):997-1000.
[2]田莉莉,方金豹.落葉果樹芽休眠調控研究進展[J].中國南方果樹,2003,32(6):61-63.
[3]王立如,裘龍聯,方良福,等.歐亞種葡萄應用石灰氮的效應[J].現代農業科技,2007(5):7-8.
[4]董全根. 藤稔葡萄大棚優質豐產栽培技術[J]. 農業科技通訊,1997(10):18-19.
[5]汪末根, 萬華建, 徐公明,等. 利用大棚栽培藤稔葡萄的技術[J]. 落葉果樹,2003(5):40-41.
[6]姜衛斌,韓浩章,費憲進,等.石灰氮和水楊酸對破除葡萄休眠的影響[J].園藝學報,2007,34(2):317-324.
[7]高東升,李憲利,束懷瑞,等.幾種化學藥劑對破除葡萄與桃自然休眠的效果[J].果樹學報,202,28(4):283-298.
[8]陳在新,李曉明,江道菊,等.石灰氮、芽靈和赤霉素對塑膜大棚葡萄破眠的調控效應[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9):14124-14125.
[9]張振文.葡萄品種學[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0:59-61.
[10]姜衛斌, 韓浩章, 費憲進, 等.石灰氮和水楊酸對破除葡萄芽休眠的影響[J].園藝學報, 2007,34(2):317- 324.
[11]Bokoozlian N Z, Williams L E, Neja R A. Chilling exposure and hydrogen cyanamide interact in breaking dormancy of grape buds [J]. HortScience, 1995, 30(6):1244-1247.
[12]龔林忠,劉芳杰,李林,等.不同濃度單氰胺處理對夏黑葡萄生長發育·產量·經濟性狀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9):14225-14226,14303.
[13]Faust M,Erez A, Rowland L J,et al. Bud dormancy in perennial fruit trees: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dormancy induction, maintenance, and release[J]. HortScience, 1997, 32(4):623-629.
[14]陶永勝,房玉林,李華.破眠劑對攀西地區釀酒葡萄萌芽率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5(1):189-192,198.
[15]曹慕明,白先進,李楊瑞.2.5%單氰胺誘導巨峰葡萄芽解除休眠的生理效應[J].熱帶作物學報,2009,30(3):264-268.